
在劍潭古寺旁的半山腰處,視線往下,便能看見一片層層交疊的屋頂,瓦片錯落,鐵皮相連,像是無意間拼湊出的灰藍色拼布。這裡的房舍多半狹小,沿著山坡蜿蜒而建,有的貼著石壁,有的懸在階梯旁,像一個又一個堅毅的小堡壘。街道狹窄,轉角常見斑駁的紅磚牆,窗台上或許有幾盆綠植,但在這一刻,卻不見人影。空氣中靜謐而沉重,彷彿這裡的居民都暫時隱去了身形,只留給遠望者一幅凝固的圖景。
抬眼望去,遠方大直豪宅區,林立的豪宅與高樓正閃著玻璃反射的光,與這半山的民居形成鮮明對比。那邊的世界筆直、寬敞、光亮;這裡的巷弄則彎曲、昏暗,卻更貼近土地的呼吸。兩個時空彷彿同時存在,一個冷冽地展現財力與高度,一個默默訴說生活的痕跡與忍耐。
街頭速寫的筆尖在紙上停留時,我感受到的不只是房舍的輪廓,而是時代在這片山坡留下的刻痕。那交錯的屋頂,像一首無聲的詩,記錄著一群人如何在城市邊緣立足生存;而遠處的豪宅,則是另一種語言,提醒人們這城市的不均與對比。兩者同時存在,並不衝突,只是並列──如同這一刻眼前的景色,靜靜卻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