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s 娛樂隨筆|Game3 遊戲心得
光劍能劈開敵人,卻劈不開心中的黑暗。

系統在保留前作優點的同時,對缺點進行了大幅改善。雖然發售初期效能表現不佳,但後續已陸續修正,而遊戲本體的品質依舊相當出色。

凱爾與昔日夥伴梅林並肩作戰
類魂之外,更像惡魔城
《星際大戰絕地:倖存者》作為一款帶有「類魂元素」的動作冒險遊戲,本作仍保留篝火重生、死亡懲罰、捷徑探索與高難度 Boss 戰,但整體更接近龐大的「惡魔城式」設計。
探索與解謎的比重遠大於戰鬥,使得遊戲節奏不再侷限於線性關卡,而是由數個大型開放區域構成。這種設計在 寇博星(Koboh) 上展現得最為明顯:廣闊的地圖中不僅有隱藏路線與秘密空間,還加入酒館、小遊戲與各式 NPC,讓玩家彷彿置身於一個鮮活的銀河聚落。
玩家的樂趣不再只是期待下一場戰鬥,而是沉醉於探索過程:高機動性的動作、捷徑設計與收集要素,帶來層出不窮的驚喜。更重要的是,探索並非徒勞,從造型、光劍外觀到回血瓶升級,都讓過程既充實又有成就感。

高機動性帶來更廣闊探索
光劍系統與戰鬥手感
戰鬥上的強化其實也不馬虎,主角這次新增了五種光劍架式:
- 單劍
- 雙刃
- 雙持
- 十字護手
- 光劍 + 爆能槍
不同架式提供了更多打法選擇,甚至架式的切換都有特別設計,但整體打擊感仍稍嫌飄浮,缺乏厚重手感;敵人種類也不算多。某種程度上,能感受到製作組將重心更多放在 探索、解謎與劇情 上,而不是單純戰鬥體驗。

以新架式十字護手面對敵人
此外,回血瓶的數量與探索掛鉤:缺乏探索的玩家會感覺難度更高。這種設計雖可能讓人覺得不便,但也是一種「鼓勵探索」的遊戲機制。換句話說,遊戲其實是在鼓勵玩家不要只是衝主線,而是深入體驗銀河每個角落,但若真的遇到困難,也有難度可以切換,不會像其他魂類一樣卡住。
角色與劇情:反派的立場
⚠️ 以下涉及部分劇透 ⚠️
本作的兩位主要反派各自有其動機:
- 達甘·格拉(Dagan Gera):曾是絕地大師,被背叛後墜入黑暗面。他因委員會放棄塔納洛爾星球而心生怨恨,被囚於培養槽 200 年,最終走向復仇之路。

墜入黑暗面的絕地大師達甘·格拉
- 波德·阿庫納(Bode Akuna):一路協助凱爾的戰友,實則是帝國間諜。他曾是絕地,後在 66 號密令後被迫投靠帝國,只為保護女兒卡塔。妻子在帝國審判官襲擊中喪命,讓他走上背叛之途。

協助我們度過難關的帝國間諜波德
這些角色與其說是「邪惡」,更像是被環境與悲劇推向對立面。因此除了讓玩家單純的戰鬥外,也會讓玩家思考:這些對手是否真該被消滅?這份複雜性讓劇情更具張力,也讓光劍的揮擊背後,多了一份沉重的意義。
銀河中的探索價值
除了主線劇情,本作也透過支線與細節讓銀河更顯鮮活。酒館會隨著劇情逐漸熱鬧起來,新角色帶來新的任務與對話,讓玩家感受到一個社群聚落正在慢慢成形。
在寇博星,你可能在峽谷間發現隱藏洞穴,或在密林深處遇見奇特生物;甚至單純在酒館裡聽音樂、釣魚,都能體驗到這個世界不只是戰場,而是一個真正「活著」的銀河角落。

推薦對象
對於《星際大戰絕地:倖存者》,無論你是星際大戰的死忠粉絲,還是喜歡探索與解謎的玩家,都能在這部作品中找到樂趣;但若你追求的是純粹「魂系」式的硬核戰鬥,它可能會顯得稍微柔和。
《星際大戰絕地:倖存者》提醒我,遊戲的魅力從來不只來自戰鬥強度,而在於探索未知、理解矛盾,並在銀河的黑暗中看見人性的光亮。
如果真正的重量,不在光劍,而在人心,你還能勇敢揮下嗎?
—— Simon's 娛樂隨筆 Game3
🎮 遊戲資訊:《星際大戰絕地:倖存者》(Star Wars Jedi: Survivor) | Respawn Entertainment 開發 | Electronic Arts 發行 | 2023 年 4 月 28 日推出
📷 圖片來源:本文部分圖片取自官方媒體與網站,僅作心得分享使用。
PSN: STAR WARS 絕地:倖存者
延伸收藏
如果你也想親自揮舞光劍,在銀河間探索冒險,這裡可以直接入手:
👉 星際大戰絕地:倖存者 黑標6吋人物 機器人警衛 超級戰鬥機器人 戰鬥機器
(透過此連結購買,不僅能支持創作者,還能享受屬於自己的星戰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