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尾盤拉一把,指數收紅但氣氛偏觀望 第三季最後一個交易日,美股早盤震盪,中後段在權值股帶動下翻紅作收。道瓊+0.18%創收盤新高,S&P 500 +0.41%,那指+0.30%,費半+0.87%。整體來看,指數穩,但盤面廣度一般,更多像是季末調整下的「拉權值、守指數」,量能沒有明顯放大,情緒偏中性觀望。 影響盤勢的關鍵:關門風險、關稅新變數與AI回溫 市場一方面消化美國政府可能關門(短期內就業等關鍵數據可能延遲),一方面面對新一輪關稅訊息(家具、木材等將加徵關稅),加上白宮與輝瑞的藥價協議、OpenAI與Stripe合作引發支付股壓力。數據面,JOLTS職缺小幅高於預期,消費者信心溫和回落,未形成單邊訊號;主題面,AI相關情緒回暖,輝達續彈,半導體表現相對亮眼。 誰強誰弱:醫療制藥與半導體領漲,支付與鋰礦承壓 大藥廠在政策利多下全面走強,帶動研發服務與生技配套股同步上行。半導體受AI資本開支題材加溫,指標股上漲。壓力端,OpenAI與Stripe合作催化「聊天機器人直接購物」想像,支付與部分金融科技走弱;鋰礦因南美監管事件重挫。這些板塊的強弱,剛好對應市場主題:防禦(醫療)與長線成長(AI)獲資金青睞,而對商業模式可能被顛覆的支付、以及政策風險高的資源股遭迴避。 — 重點新聞與脈絡 — 輝瑞與白宮達成藥價協議,股價跳升 白宮宣布與輝瑞達成協議,針對Medicaid患者降低多項藥品售價,並啟動政府直售處方藥的網站。作為交換,輝瑞在未來三年可獲部分擬議藥品關稅的豁免,且公司承諾擴大在美投資。PFE收+6.8%。意義在於藥價機制出現新路徑,PBM(藥品福利管理)角色可能被壓縮,醫療費用壓力有機會下降,對大藥廠而言短線消除關稅不確定性、以量換價的可能性提高。 默克獲歐洲監管正面建議,生技防禦性受青睞 默克的RSV新生兒與嬰幼兒預防產品獲歐洲監管單位正面建議,並宣布與加拿大Variational AI展開藥物研發合作,股價+6.8%。利多外溢,藥研服務商與大型製藥同步走強,凸顯在政策與監管議題升溫時,市場偏好可預期現金流的防禦族群。 OpenAI攜手Stripe推聊天機器人內購,支付與金融科技回檔 OpenAI宣布與Stripe合作,讓用戶可在ChatGPT內直接完成購物與支付,市場解讀為對傳統導購、支付流程的擾動。支付與金融科技股走弱,Paycom、Block跌逾4%。信用卡發卡行同樣承壓,疊加政府關門的不確定性,Capital One近-5%。意義:若AI入口直接串接支付,會壓縮傳統導流與收單的議價空間,市場先用估值下修反映風險。 Albemarle遭智利環保罰款,鋰礦板塊大跌 全球最大鋰生產商Albemarle因阿塔卡瑪鹽湖營運違規遭智利監管處分,股價-6.7%,回吐前一週因美國可能入股同業消息帶來的漲幅。意義:關鍵礦產的政治與環保風險高,評價彈性也高,政策變化往往快速反映在股價上。 政府關門風險攀升,勞動數據可能延後發布 兩黨談判進展有限,政府可能於夜間進入關門。歷史上關門對企業獲利的直接影響有限,但會擾動經濟活動與數據發布時程,例如非農報告可能延後。市場短線以不確定性溢價壓抑風險偏好,特別是消費金融與高估值題材。 關稅新一波:家具與木材加徵,藥品擬議關稅給予豁免期 白宮宣布對軟木材、廚櫃、軟墊木製品等加徵10%至25%關稅,10月中生效;同時在輝瑞協議下對藥品關稅給予三年緩期。這可能在耐用品鏈條帶來成本上移,對通膨回落的速度構成不確定性。 AI鏈持續回暖:CoreWeave與Meta簽142億美元供應協議,帶動半導體 AI雲廠CoreWeave與Meta簽下大單,市場再度聚焦算力投資長循環。費半+0.87%,輝達+2.6%。意義在於AI資本開支並未降溫,數據中心擴產仍是年內主要投資主題之一。 Nike財報營收、獲利優於預期,毛利受關稅與促銷壓力 Nike公布季度營收117.2億美元、淨利7.27億美元,均優於預期,但毛利率降至42.2%(年減3.2個百分點),反映成本與關稅壓力。股價盤後波動。對整體消費股的啟示是:收入端穩健,但成本與定價力的拉鋸仍在。 就業與信心:JOLTS小幅回升,信心微降,仍不足改變降息敘事 8月JOLTS職缺至720萬,略高於預期;消費者信心小幅下滑。就業未過熱、信心不亢奮,有利維持「逐步降息」的中性環境,但關門若延後數據發布,短期噪音會升高。 — 我怎麼看:把事件放回投資邏輯 — 藥價「以量換價」與關稅緩期:情緒提振,多看長期管線與現金流 這次輝瑞的邏輯是「降價換政策確定性與投資承諾」。短線減少監管與關稅不確定性,股價受惠;中長期仍要回到兩件事:產品管線轉換效率與量價平衡(降價是否換來更大滲透率與更穩定現金流)。對整體醫療板塊來說,政策框架更清楚,防禦屬性被市場重新定價。 生成式AI直購衝擊支付鏈:從故事到現金流,市場先殺估值 AI若成為新「流量入口」,直接內建支付,傳統導購、結帳與抽成環節的議價力會被稀釋。這不是明天就發生的收益轉移,但股價會先用折價反映「商業模式風險」。對投資人,短線不抓刀口,等待商業化數據與抽成結構更明確再評估。 政府關門與數據延遲:打亂節奏,不改中期路徑 關門對GDP與企業獲利的實質影響有限,主要影響「時間點」與「情緒」。我把它視為短期雜訊,但會放大波動,特別是在高估值環境下(前瞻本益比偏高時,任何不確定都容易引發回撤)。 關稅擴散與通膨尾韌性:對利率路徑的干擾在上升 家具、木材關稅會拉高部分品類成本,對通膨回落速度不利;同時白宮在藥品端釋出豁免期,屬於「結構性拉扯」。整體看,通膨黏性還在,降息節奏需更看數據,利率敏感股的波動會更明顯。 AI資本開支再驗證:半導體仍是年內主線 CoreWeave大單、輝達反彈,說明AI基礎設施投資沒有退潮。對指數層面,AI權值股仍扮演「逢回買盤」的避風港;對產業鏈,中上游設備與高階製程能見度相對好。 資源股的監管風險溢價回歸:別忘了政策是定價的一部分 Albemarle在智利的事件提醒我們:資源類不只是商品價格,還有很高的政策、環保與社會成本風險。投資這類資產,部位與停損要更紀律。 消費品毛利壓力仍在:量穩而價弱,選股要看定價力 Nike展現營收韌性,但毛利受壓。對消費股,我會把「提價能力」與「庫存健康度」放在更前面的位置。 — Josh評論:短線轉向中性,波動事件密集 — 短線觀點|政府關門與關稅升溫,波動拉高但主旋律未變 在高估值與事件風險(關門、關稅、AI商業模式變化)交錯下,我把短線從中性偏多調回中性。理由有二:1) 數據可能延遲,交易節奏被打亂;2) 關稅對通膨尾端的干擾提高。不過,AI與大型權值仍提供下檔支撐,遇到技術面過度反應時,指數通常有買盤。 中期觀點|軟著陸+AI資本開支仍是基底,維持中性偏多 企業獲利年比成長仍可期,AI/雲端/半導體的資本週期未變,醫療與品質股提供防禦墊。中期我維持中性偏多:回檔是加碼優質資產的機會,但要尊重利率與關稅對評價的影響,分批、耐心仍是關鍵。 — Josh操作筆記:先活下來,再賺得到 — 短線應對|事件多、估值高,控部位與風險為先 - 風險控管:設定單筆與投組停損/回撤上限,避免在數據缺席與政策雜訊期「越跌越加」。波動可用小部位、分批與時間分散應對。 - 板塊節奏:資金偏好兩端極化——防禦(醫療、必需消費)與長線成長(AI權值、半導體)。相對避開商業模式受擾動的族群(支付、部分金融科技)直到商業化條款更明朗。 - 觀察點:美債殖利率(即市場利率)變化、關稅細節落地、AI需求鏈訂單能見度。 長線配置|結構性趨勢不變,紀律加碼好資產 - 主軸仍在AI資料中心投資、雲端與自動化,輔以品質與股利成長資產作為底盤,平衡波動。 - 通膨與關稅擾動期,可適度搭配受惠基礎設施或上游原物料的配置作對沖,但控制比重與波動。 - 評價紀律:以回到長期均值附近作為逢回加碼的參考;評價明顯高於均值時,減少高β曝險,拉長持有週期、降低換手。 這幾天的關鍵不是猜漲跌,而是先把部位調整到能撐過雜訊的水位,等趨勢再次明確,再把火力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