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人的「報表地獄」日常!!
登入 Google Ads、Meta 廣告後台、Google Analytics 4… 逐一下載每週的數據報表,複製貼上、複製貼上、複製貼上,然後在 Excel 或 Google Sheets 中,小心翼翼地將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數據整理成一份能看的報告!?
傷眼睛、手發炎、更嚴重的是,還不能分心跟同事打屁聊天~
但~你知道這一切都可以全自動化,
只要跟著下面步驟做,還你說幹話的美國時間!!
跟著我一步步利用Python 的強大數據處理能力,結合 Looker Studio (原 Google Data Studio) 的免費視覺化功能,打造一個每天自動更新、讓你一目了然所有行銷成效的動態儀表板。

為什麼選擇 Python + Looker Studio?解放生產力的黃金組合
在製作前先簡單介紹,為什麼選擇「Python + Looker Studio」這個免費又強大的黃金組合?
- Python 🐍:最強大的數據處理瑞士刀 它是一門相對容易上手的程式語言,擁有無數強大的數據分析套件(如 Pandas)。它最大的優勢是「彈性」,無論是各大廣告平台的 API、網站後台的資料庫、甚至是網路上的公開資訊,Python 都能扮演中間人的角色,自動化地抓取、清理、整合你需要的任何數據。
- Looker Studio 📊:最直覺的免費視覺化畫布 這是 Google 提供的免費商業智慧 (BI) 工具。它的介面非常直觀,透過拖拉點選,就能將枯燥的數據變成精美的圖表。最棒的是,它能無縫串接 Google Sheets,只要源頭的數據更新,儀表板上的圖表也會同步更新。
兩者結合,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工作流:讓 Python 負責所有髒活累活(數據處理),讓 Looker Studio 負責乾淨漂亮的門面(數據呈現)。
我的實戰藍圖:打造一個好的自動化儀表板前該思考什麼?
在埋頭寫程式碼之前,請務必記住:工具是其次,思路先行。一個混亂的儀表板比沒有儀表板更糟糕。這是我的個人心得,在動手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 這個儀表板的「觀眾」是誰? 是給老闆看的?還是給行銷團隊自己看的?前者可能只需要知道總花費、總營收、ROAS;後者則需要更細維度的數據,如各渠道的 CPA、CTR 等。
- 最重要的「核心指標 (KPIs)」是什麼? 避免把所有數據都放上來,造成資訊過載。根據你的商業目標,挑選 3-5 個最關鍵的指標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 我期望的「故事線」是什麼? 儀表板的佈局應該有邏輯。通常是從「整體概覽」到「渠道細分」,再到「廣告活動詳情」,引導觀眾由淺入深地理解全局。
花半小時在紙上畫出你的儀表板草圖,絕對會讓後續的建置過程事半功倍。

Step-by-Step:Python 自動化數據流建置教學
好了,藍圖規劃完畢,讓我們開始動工吧!這裡我會簡述整個 Python 腳本的核心邏輯。
步驟一:使用 Python 串接數據來源 (以 Google Analytics API 為例)
首先,你需要讓你的 Python 腳本有權限去抓取數據。這通常需要到對應的平台(如 Google Cloud Platform)去申請一組 API 金鑰 (Credentials)。取得金鑰後,就可以利用相關的 Python 函式庫(如 google-analytics-data)來設定你要抓取的指標(如:活躍使用者、瀏覽量)與維度(如:來源/媒介、日期)。
步驟二:使用 Pandas 清理與整合雜亂的數據
從 API 抓回來的原始數據通常很雜亂,這時就是 Pandas 大顯身手的時候了。Pandas 可以讓你像在操作超級強化版的 Excel 一樣,對數據進行各種處理,例如:
- 合併來自不同來源的報表 (例如:將 Google Ads 的花費與 GA 的營收數據對應起來)。
- 統一欄位名稱與格式。
- 新增計算欄位 (例如:有了點擊和曝光,就可以自己算出點閱率 CTR)。
步驟三:將處理好的數據自動匯出至 Google Sheets
當數據被清理乾淨、整合成你想要的格式後,最後一步就是把它送到 Looker Studio 看得到的地方。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匯出到 Google Sheets。透過 gspread 這個函式庫,你的 Python 腳本可以自動登入 Google 帳號,找到指定的試算表,清空舊資料,然後將整理好的全新數據貼上去。
Python 自動化腳本關鍵步驟總結
- 載入函式庫:
import pandas,gspread,google-analytics-data等。 - API 授權:讀取你的 API 金鑰,完成身分驗證。
- 抓取數據:設定日期範圍、指標、維度,向 API 發出請求。
- 載入 DataFrame:將抓回的數據轉換成 Pandas DataFrame 格式。
- 數據清理:進行欄位篩選、格式統一、新增計算等操作。
- 連接 Google Sheets:授權並打開指定的 Google 試算表檔案。
- 上傳數據:將整理好的 DataFrame 寫入指定的Sheet中。
- 設定排程:(進階) 將腳本部署到雲端平台 (如 Google Cloud Functions),設定每天凌晨自動執行。
最後一哩路:在 Looker Studio 實現數據視覺化
當你的 Python 腳本成功將數據送到 Google Sheets 後,恭喜你,最困難的部分已經完成了!接下來就是在 Looker Studio 的開心創作時間。
步驟四:連接 Google Sheets 資料來源
進入 Looker Studio,新增一個資料來源,選擇「Google Sheets」,然後找到剛剛被 Python 自動更新的那個檔案。點擊連接,Looker Studio 就會自動抓取裡面的欄位與數據。
步驟五:選擇圖表與配置你的儀表板
這一步就是發揮你創意的時候了!
- 用「計分卡」呈現最重要的 KPIs。
- 用「時間序列圖」觀察長期的趨勢變化。
- 用「圓餅圖」或「長條圖」分析各渠道的佔比。
- 用「表格」展示詳細的廣告活動數據。
盡情地拖拉、配置,把你腦中的藍圖變成現實吧!從此以後,你再也不用手動更新報表。每天早上,這個儀表板都會自動呈現最新的數據,等著你來分析洞察。
結論:迎接自動化新時代,讓數據為你工作
從耗費數小時的手動複製貼上,到一個每天自動更新的儀表板,這個過程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你省下的不僅是時間,更是寶貴的「專注力」。你終於可以把精力從繁瑣的執行面,轉移到更有價值的策略思考與數據洞察上。
學習 Python 打造自動化流程,就像是為自己打造了一位 24 小時不休息的數據助理。希望我這次從零開始的實戰經驗分享,能降低你對程式的焦慮,並激發你動手嘗試的勇氣。
現在就開始,讓數據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數據工作吧!
關於 Python 與 Looker Studio 的常見問答 (FAQ)
Q1: 我完全不會寫程式,學 Python 會很難嗎?
A: 不會!Python 是公認最適合初學者的程式語言之一,語法簡潔易懂。網路上有大量免費的教學資源(如 YouTube、Codecademy),只要你願意投入時間,從完成一個小小的自動化任務開始,你會很有成就感。
Q2: Looker Studio 是完全免費的嗎?有什麼限制嗎?
A: 是的,Looker Studio 本身是完全免費的。它的主要限制在於「數據連接器」,雖然連接 Google 自家服務(如 Google Sheets, GA, Google Ads)都免費且強大,但若要連接某些第三方平台(如 Meta, TikTok),可能就需要透過社群開發或付費的連接器來達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先用 Python 把數據都整理到 Google Sheets 的原因。
Q3: 除了 Google Sheets,Python 還能把數據送到哪裡?
A: 非常多!這就是 Python 彈性的展現。當數據量變得非常龐大時,你可以考慮將數據送到更專業的資料庫,例如 Google Cloud 的 BigQuery。BigQuery 搭配 Looker Studio 的效能會比 Google Sheets 更快、更穩定。
Q4: 這個 Python 自動化腳本需要讓我的電腦一直開著嗎?
A: 不需要!在本地端測試完成後,你可以將 Python 腳本部署到雲端服務平台,例如 Google Cloud Functions, AWS Lambda 或 PythonAnywhere。這些平台可以讓你設定「排程」,例如每天凌晨 4 點自動執行一次你的腳本,完全不需要開著自己的電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