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入手原因與使用情境😅
- 入手AirPods 3 原因?
平日工作線上會議多,需載耳機參加會議及平時坐公車通勤時,可以使用,耳機大小又不佔空間,可以搭配Mac air 使用。
- 入手AirPods 4 原因?
有支持主動式降噪模式,公車通勤時,不會聽到外面的噪音,可以專心聽音樂。
二、外觀與配戴感👂
- 外觀設計: 簡約大方,三代/四代都是白色,四代耳機較小一點,材質塑膠感重,不使用保護殼不易保持外觀
- 佩戴舒適度:三代I四代都一樣有時容易滑落、但耳朵痛戴久不會耳痛)
三、音質表現 📀
- 音質表現:三代I四代 低音效果一般,高音效果算明亮
- 環境音模式:三代I四代 支持個人化空間音,播放音樂時有立體感
- 搭配KKBOX/Spotify: 👍
四、連線與操作體驗 📲
- 配對速度與穩定性:三代I四代 透過藍牙5.0連線Iphone, Mac air 連線穩定度正常
五、降噪與通透模式
- 主動式降噪(ANC) 效果實測場所(辦公室,公車)效果好
- 💬 「載上耳機後,會主動打開降噪模式打開後,聽不到音樂以外的聲音」
六、通話品質與麥克風表現 🎙️
- 通話品質:室外通話,Teams 線上會議可以正常清楚聽到,對方也可以清楚聽到報告內容
六、電池續航與充電體驗 🔋
- 電池續航:三代-充到100%,可以播放音樂最長5小時,電話通話最長4.5小時
四代-充到100%,可以播放音樂最長4小時,電話通話最長4.5小時
- 充電速度: 都透過Magsaft無線充電
七、結語🩷
Airpods 第二代,大約使用二年的時間,通話效果正常,音樂播放效果也是一般,重低音的感覺沒那麼明顯,耳機晶片也是使用H1系列的,Airpods第三代主要就是支援Magsafe充電,還有防水功能,但Airpods 3整體音質效果與第二代差別不大,如果不需要Magsafe充電功能的話,可以繼續使用Airpods 第二代。

Airpods 4與Airpods 3相比,主動式降噪功能非常明顯,在公車上面,載上耳機後,外面的聲音都聽不到了,可以專心的播放音樂,重低效果也有明顯的提升,充電方式也是繼續使用magsafe,充電次數也跟上一代差不多,有感提升的部分就降噪功能,聽說後續可以支持即時翻譯,待中文納入支持後,也可以再確認下即時翻譯的效果。

八、同場分享頭載式耳機
🎧 Marshall Major 4: (NTD.1200. 日本二手店購入)
- 購入動機: 長途旅行或返回老家時,需要一個不需一直充電的耳機,音質較好的耳機
- 外觀與設計:配戴舒適度尚可,長時間使用耳朵會痛
- 音質表現:低音效果厚實,高音效果明亮
- 連線與操作:透過藍牙5.0連線Iphone穩定度正常
- 電池續航:可以播放音樂最長15小時
- 主動式降噪:支持
- 耳機尺寸:頭戴式,165公克
- 充電方式:USB充電,3 小時
- 阻抗:32 Ω
- 搭配KKBOX/Spotify: 👍

🔔使用感想:
在日本旅遊時,二手商店購入的,功能正常,外觀也保持的滿好的,重低音效果和音質效果感受是比APPLE耳機好,主要差別比沒有抗降噪效果,旅行中長時間播放音樂是沒問題,耳載式耳機載久了,耳機真的會痛😅,比較適合長途旅行或在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