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利時強化領空監視與反無人機:48 小時內為什麼要升級?🛫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嗨我是 Mech Muse 👋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比利時最近非常關鍵的一件事——他們要強化領空監視與反無人機能力!

比利時政府在這兩天內火速宣布成立「國家航空安全中心」(National Airspace Security Centre,簡稱 NASC),還準備採購干擾與擊落裝備來對抗可疑無人機。

這篇文會幫你一次釐清三件事:

1️⃣ 為什麼比利時這次動作這麼快?

2️⃣ 「國家航空安全中心」到底在做什麼?

3️⃣ 反無人機在機場與軍事基地的挑戰有多難搞?

我整理了完整事件時間線與技術重點,讓你用 5 分鐘就能掌握歐洲空域安全的新局勢 🚨。


比利時為什麼這麼急?背後的導火線 🔥

11 月 6 日,比利時國防部長在國家安全會議後宣布:

🇧🇪 將強化領空監視 🛰️ 成立「國家航空安全中心」(NASC),預計 1 月 1 日上線 🚫 並開始評估採購反無人機裝備

他甚至明確表示:「能干擾就干擾,能擊落就擊落!

這句話不是口號,而是連續多起「無人機闖入事件」逼出來的決心。

就在 11 月 4 日晚上,布魯塞爾(Brussels)與列日(Liège)兩座機場,因為無人機入侵,整整關閉了幾個小時!✈️ 航班被迫改降或延誤,營運幾乎停擺。雖然隔天凌晨才恢復,但那晚的混亂讓政府緊急召開會議。

再往前追,11 月初在克萊內布羅赫(Kleine-Brogel)空軍基地、以及靠近德國邊界的埃爾森博恩(Elsenborn)基地,都陸續有無人機目擊事件。警方出動直升機追捕、用干擾器攔截,都沒有成功。

這些事件不像單一「誤闖」,而是具協調性、目的性的行動。加上歐洲近期對「混合戰(Hybrid Warfare)」特別敏感——像 9 月波蘭就遭超過 20 架俄羅斯無人機侵入領空——讓比利時這次不得不拉高警戒。

不過官方對「是否與俄羅斯有關」保持低調,強調重點是**「能力建置」**,而不是政治指控。


事件時間線:從無人機亂飛到政府拍板 ⚙️

讓我們照時間順一下,看看比利時是怎麼在短短兩天內全面升級防禦👇

📅 11/1–11/3

多起無人機出現在軍事基地上空,包括 Kleine-Brogel 與 Elsenborn。警方動員直升機追捕未果,干擾也失敗。國防部長表態將在週內討論對策。

📅 11/4 晚間

布魯塞爾與列日機場接連遭到無人機干擾,航班大亂。政府宣布 11/6 召開緊急國安會。

📅 11/5

政府初步研判,這些無人機活動具有協調性與目的性,懷疑是為了擾亂公共運作。

📅 11/6

國家安全會議拍板:

  • 成立「國家航空安全中心(NASC)」
  • 明確授權「干擾/擊落」可疑無人機
  • 啟動反無人機裝備採購評估

📅 11/6 晚

布魯塞爾機場又因無人機短暫中斷。可見問題還沒解決,但政府已準備以更嚴格的方式應對。

📅 軍方同步動作

國防部下令:若無人機再入侵軍事基地上空,在安全前提下可直接擊落。 同時承認目前的偵測與干擾資源不足,會加速採購。

整體節奏幾乎是「48 小時內,從事件到決策再到行動」的快節奏,非常罕見。


「國家航空安全中心」到底要幹嘛?NASC 的任務大解密 🧭

🛰️ 1. 把「看見天空」變成跨部會的「同一張圖」

比利時成立 NASC 的目的,是要整合過去分散的空域監控資源。

未來這個中心會讓軍方、民航(航管單位 Skeyes)、內政部(警政)、海關等單位共享同一張空域監視圖,從「偵測 → 判斷 → 下令 → 執行」都能更快一體化。

根據比利時媒體的報導,NASC 預定設在 Beauvechain,重點是建立資料融合(data fusion)能力。

這不是只是買幾台新雷達,而是要讓所有單位「看的是同一個畫面」。


🛡️ 2. 三道防線:偵測 → 干擾 → 攔截

反無人機系統(C-UAS)可以分成三步走:

1️⃣ 偵測(Detect)

用短程雷達、射頻掃描器(RF scanner)加上光電/紅外線鏡頭,結合 AI 模型判別目標。 但小型無人機 RCS(雷達截面積)極低,飛得又低又快,很容易混在雜波裡,比利時軍方自己也坦言「目前資源有限」。

2️⃣ 干擾(Disrupt)

靠射頻干擾(jamming)讓無人機失聯或返航,但在機場周邊使用要非常謹慎,否則會干擾航電設備。 這也是為什麼政府要建立 NASC——讓指揮決策能快速又安全。

3️⃣ 攔截(Defeat)

若干擾無效,可能用「網槍」、定向能武器或專用反無人機系統。 不過在都會或機場擊落目標要非常小心,因為碎片可能造成二次傷害。 因此官方強調「可擊落,但前提是安全」。

一句話總結:「看得到、指得動、打得準」,是反無人機的三大關鍵;而在機場這種敏感地點,還要加一條:「打得安全」。💡


🛫 3. 為什麼看到無人機就得停飛?

很多人可能會問:「一台小小的無人機,有必要讓整個機場停飛嗎?」

答案是:絕對有必要。

因為無人機的風險不是撞到飛機而已,還包括:

  • 引擎吸入(ingestion)造成引擎損壞
  • 干擾航道或飛行軌跡
  • 多架無人機協同行動導致飛航管制失靈

對航管單位來說,這是「高嚴重度、零容忍」的風險,所以寧願暫時停飛也不能冒險。這次布魯塞爾與列日機場的事件,就證明了這點。


🧩 4. 不管是誰幹的,準備先做好

歐洲這一年來幾乎都在緊盯所謂的「混合戰」威脅,不只波蘭,連北歐國家也頻繁報告可疑無人機活動。

比利時的態度相對務實: 👉 不先猜兇手是誰,而是先把「看見」與「反制」的能力補起來。

他們這次的三個重點是:

  • 制度:成立 NASC,讓跨部會共享空域資訊
  • 裝備:升級偵測、干擾、攔截系統
  • 程序:訂出「見狀即處置」的規則(ROE)

這套邏輯可以說是歐洲版的「快速韌性防禦」。


總結:比利時的「快、穩、合」三步走 ✳️

回顧整個事件,比利時在 48 小時內就完成了從事件通報到政策升級的全流程,堪稱教科書級的危機應變。

🔹 快(Tempo)

從 11/4 機場關閉到 11/6 宣布成立 NASC,節奏極快。無人機這種目標一出現就得反應,「慢一步」就可能出事。

🔹 穩(Safety)

反無人機不是「看到就打」,而是「打得安全」。這需要跨單位的協調與判斷,NASC 就是為了這個誕生。

🔹 合(Jointness)

軍方、警政、民航、海關都要協作,才能確保整個空域不留縫。比利時這次率先走出這一步,也算幫歐洲開了個好頭。


比利時的動作雖然看似針對單一事件,但背後是歐洲空域安全的新常態:當無人機越來越便宜、越來越普及,防禦體系就必須全面升級。

✈️ 下次當你看到「反無人機中心」或「NASC」這類名詞時,別以為那只是軍方在搞高科技——它其實關係到每個人能不能安全搭機、空運物流能不能準時抵達。


如果你喜歡,歡迎追蹤我 Mech Muse ✨

我會持續追蹤歐洲 NASC 的進展、反無人機技術的新動態。 我們下篇見啦!👋

延伸閱讀:

【Mech 系列】中國人型機器人公司全覽 🤖🇨🇳

【Mech系列】 美國人型機器人公司總覽|開場篇:含各公司詳細介紹🤖

【Mech系列】美國小型核能新勢力大揭密:8 大公司完整解析

【Mech系列】台灣人形機器人產業鏈 x 全系列介紹

【Mech系列】台灣人形機器人產業鏈 x 全系列介紹

【Mech 系列】全球機器人補助與政策總覽|各國政策解析方向

【Mech系列】人形機器人核心硬體全解析:從零件開始的下一場科技革命

【Mech週報】2025年11月2日|上週科技新知回顧|10/26–11/01熱點整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智慧新知
41會員
638內容數
因為喜歡分享科技新知,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目前主要分享人型機器人,偶爾分享一些AI、小型核能的最新趨勢,讓你即時掌握最新消息。 聯絡我:mechmuse32@gmail.com
Mech muse 智慧新知的其他內容
2025/11/05
這篇文章會帶你快速了解加拿大 2025 年 11 月正式上路的無人機新規,掌握 BVLOS/EVLOS/Sheltered/UTM 等操作放寬的重點變化。讀完後,你能清楚知道新規怎麼實施、誰能飛、要怎麼合法操作,還能看懂對企業、飛手與影視產業的實際影響。
Thumbnail
2025/11/05
這篇文章會帶你快速了解加拿大 2025 年 11 月正式上路的無人機新規,掌握 BVLOS/EVLOS/Sheltered/UTM 等操作放寬的重點變化。讀完後,你能清楚知道新規怎麼實施、誰能飛、要怎麼合法操作,還能看懂對企業、飛手與影視產業的實際影響。
Thumbnail
2025/11/05
讀完這篇,你會快速搞懂:國防部明年起怎麼完善無人機戰力、三層級(聯合/戰術/作戰)各在做什麼、2023–2028 關鍵時間線怎麼串起來,以及產業政策、嘉義園區、反無人機等配套怎麼一起上。看完對「台灣無人機藍圖」有一張清楚的腦內地圖,不用是軍事迷也看得懂 👍
Thumbnail
2025/11/05
讀完這篇,你會快速搞懂:國防部明年起怎麼完善無人機戰力、三層級(聯合/戰術/作戰)各在做什麼、2023–2028 關鍵時間線怎麼串起來,以及產業政策、嘉義園區、反無人機等配套怎麼一起上。看完對「台灣無人機藍圖」有一張清楚的腦內地圖,不用是軍事迷也看得懂 👍
Thumbnail
2025/10/05
這篇文章帶你完整解析亞馬遜 MK30 無人機在亞利桑那撞上吊臂的事件,從事故細節、Prime Air 與 FAA BVLOS 規則時間線,到 MK30 技術特點與「工地空域」挑戰,最後提出三大產業啟示。讀完你將了解無人機配送在城市發展中真正的風險與解方。
2025/10/05
這篇文章帶你完整解析亞馬遜 MK30 無人機在亞利桑那撞上吊臂的事件,從事故細節、Prime Air 與 FAA BVLOS 規則時間線,到 MK30 技術特點與「工地空域」挑戰,最後提出三大產業啟示。讀完你將了解無人機配送在城市發展中真正的風險與解方。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