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腦、智慧手機、新能源汽車之後,人形機器人正被推向舞台中央,成為下一個改變世界的「新物種」。它們融合人工智慧、高端製造、新材料等多領域的尖端技術,讓原本只存在於科幻電影中的場景,開始有了現實的輪廓。
有研究預測,到 2035 年,人形機器人的核心硬體年市場規模可望達到數千億人民幣。這是一場橫跨機械、電子、材料、控制系統的全方位競賽——而且戰場,已經悄悄在上游核心零組件打響。
這篇文章,就是我們的系列開場篇:我將帶你先快速認識人形機器人運作的六大關鍵零組件,後續每一篇,我們都會單獨挑一個零件,從技術原理到產業佈局,從國際龍頭到國產突圍,深入拆解它的故事與機會。
核心零組件全景
一、螺桿 (Leadscrews)
將旋轉運動轉為直線運動的「肌腱」,在機器人手臂和腿部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專文:系列一: 螺桿 | 人形機器人的直線心跳
二、無框力矩電機 (Frameless Torque Motors)
關節的「肌肉」,兼具高扭矩與輕量化,讓機器人更靈活。
專文:系列二: 電機 | 無框力矩 vs 空心杯電機,誰是人形機器人的「肌肉與神經」?
三、空心杯電機 (Hollow Cup Motors)
靈巧手的核心,讓機器人能精確抓取與操作。
專文:系列二: 電機 | 無框力矩 vs 空心杯電機,誰是人形機器人的「肌肉與神經」?
四、減速機 (Reducers)
調速與放大扭矩的關鍵齒輪,控制動作穩定性。
專文:系列三:減速機 | 人形機器人的「關節靈魂」
五、力傳感器 (Force Sensors)
讓機器人擁有「觸覺」的感官元件,是高精度作業的基礎。
專文:系列四:力傳感器 | 人形機器人的「第六感」
六、軸承 (Bearings)
機器人所有旋轉動作的基礎支點,雖小卻影響全局。
專文:系列五:軸承 | 機械世界的無名英雄,支撐旋轉、減少摩擦,讓精度永遠在線
中國的角色:最完整的產業鏈,與最迫切的追趕
中國在全球人形機器人核心硬體領域中,擁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和政策支持,形成了天然的集群優勢。然而,技術成熟度與國際一線差距依舊存在,加上量產節奏延後,資金與研發壓力不容忽視。
但這也是黃金窗口期——誰能在這幾個零件領域率先突破,不只可能在國內市場立足,更有機會躍升為國際供應鏈的重要一環。
💡 系列預告
這篇只是開場,我們只是先把「地圖」鋪好。 接下來,我會用一篇篇文章,帶你深入這六大零組件的世界—— 從技術原理,到產業格局,從關鍵企業,到供應鏈動態,讓你看到的不只是冰冷的零件,而是支撐人形機器人革命的核心心臟。
下一篇,我們將從「絲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