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不見》消失的關係

2020/07/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影《不見》(2003),是蔡明亮的長期御用演員李康生轉執導筒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監製就是蔡明亮。在第一個鏡頭中,我們看見苗天飾演的爺爺幫少年孫子買好早餐燒餅油條放在餐桌上,接著苗天坐下將手邊的報紙撕成兩半。後來苗天再出現,卻已是電影的最後一顆鏡頭,這個設計頗類似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片中飾演李康生父親的苗天一樣只在片頭及結尾出現),不同的是,在《你那邊幾點》死亡的苗天,在《不見》則是失蹤,失蹤的苗天卻依然被自己的孫子賜死。
在網咖遊戲的少年,被網友詢問為何沒去上學時,謊稱爺爺去世心情不好作為藉口,同樣將親人「說死」這招,日後可在多藍《聽媽媽的話》再次看見,兩者都用來傳遞親子不合的訊息。只是在《聽媽媽的話》中火爆卻又彆扭的母子關係;在《不見》中則成了徹底疏離的隔代關係。如同被少年任意棄置在公園樹上的燒餅油條,時間一久,成了連流浪漢也無法下嚥的腐臭食物,就像爺孫間的關係一樣「酸」掉了。
另一條更為豐沛的故事線,是陸弈靜飾演的阿嬤肚子痛在公園公廁拉肚子,出來卻發現孫子小奕不見了,急忙尋找著。蔡明亮的電影中常常帶有情色意味的廁所(《你那邊幾點》、《不散》),在《不見》中則呈現了許多生活的趣味,像是為了避免觸碰公廁馬桶直接踩在馬桶上如廁的做法;阿嬤衝進男廁找小奕卻驚嚇到一群男性;甚至阿嬤回家後打電話要通知兒子(小奕父親)孫子失蹤時,也是在馬桶上進行的。這通電話最後沒有接通,透過阿嬤的台詞,我們得知她兒子的姓名正是李康生,對於長期關注蔡明亮電影的觀眾來說這是有趣的,因為李康生與陸弈靜常常在蔡明亮的片中飾演母子。這通未接通的電話,也說明了阿嬤與其子(未在片中出現)關係上的斷裂。
片中大半的時候,都反覆呈現著阿嬤在各處奔走尋找小奕的畫面,這原本可能無趣的重複,透過廖本榕出神入化的鏡頭語言,而有了生動的魅力。還有一場這樣的戲,原本賣菜頭粿的攤車沿街廣播叫賣著,一段時間後,廣播內容出現了呼喚小奕的內容,再過一陣,廣播內容幾乎都代換成尋找小奕的內容,鏡頭則是俯瞰城市的大遠景。以廣播變化跟鏡頭轉換呈現時間流逝,更充滿濃濃人情味。
對比親情上的疏離,片中的善意與包容反而都來自陌生人。少年跟把網咖當家的大叔形成曖昧的互動;阿嬤則是跳上路人的機車後,被一路載著找孫。這些短短的、無法持久的萍水相逢,成了電影中僅有的微亮光芒。
電影最後,當找爺爺的少年跟找孫子的阿嬤再次回到公園,2人絕望地近乎放棄。鏡頭拉遠,我們卻看到在圍籬的另一側,苗天牽著一名孩童的手走過,原來是苗天帶走了小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親情關係的破碎可能造成的悲劇,而或許,苗天跟小奕是對彼此釋出善意的陌生人,建立了原本應當屬於別人卻早已消失的關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蔡翔宇
蔡翔宇
影迷、書迷,現就讀北藝大電影創作碩士班編劇組,金馬影展第五屆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ilmspecie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