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

含有「蔡明亮」共 6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感覺和語言,再到文字或影像或歌曲或舞蹈或繪畫或任何形式的具現,身為人類,不得不的只能把這些都分開來,層層轉譯下,可能不小心就留下許多無以名狀的「剩下」,不同於科學的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那些無聊的、微小的、過盛的偏差都成就了藝術,或者簡單說是人之所以可貴且可愛的地方吧?
Thumbnail
5/5《長椅小情歌》
蜂聲-avatar-img
2025/08/05
謝謝分享~聽你這篇的分享,讓我想到有些紀錄片也是,明明無聊,但因為處處透漏著人間煙火氣而引人共鳴覺得好看
Yih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5
蜂聲 人間煙火氣,這個註解真好!
本文分享觀看蔡明亮《日子》展覽的體驗,比較美術館與電影院的空間特性,探討藝術作品在不同場域的呈現方式,以及「觸的美學」和「標籤」的意義。
Thumbnail
0/5打開任意門,一起看展吧!
近年來蔡明亮在創作上持續關注的命題莫過於電影院和美術館的關係,從2013年的《郊遊》 到2020年的《日子》 ,可以見到蔡明亮試圖模糊電影院和美術館之間的界線,於美術館放映電影或在電影院播著不像電影的電影 。作為一個跨影像的創作者 ,如此挑撥著觀眾對於電影放映場所的認知,背後有著蔡明亮對於何謂電影的
Thumbnail
「行者,不只是穿越時空的修行者,更意味著形象的轉生。」
Thumbnail
從《青》到《郊》的這二十年間,蔡明亮以電影作為藝術表達的媒介,「看」不再是一種消費行為,更靠近一場靜觀,一種修行。無所謂理解與否,無所謂喜不喜歡──身為一個影迷,或許這才是凝視蔡明亮與電影的正確方式。
Thumbnail
蔡明亮「行者十步」;特選《行者》、《無無眠》、《西遊》
三年前,在泰坦廳看《何處》(2022)的經驗深深震動我的心和身體。在這之前,每一次我看「行者」系列作品,我總在等李康生的下一步、蔡明亮的下一顆鏡頭。玄奘即將從左邊走出景框,下一顆剪接,他會從哪裡進來?小小、鮮紅的身體越來越渺小,即將消逝在鏡頭深處的遠方,接下來呢?下一顆鏡頭的場景會在哪?
Thumbnail
相較於蔡明亮的早期作品總藏有憤怒,《西寧國宅》是在他過往的鏡頭語言中較少見到的語氣,近年蔡明亮的目光始終溫柔,影像織滿對日常的眷戀與愛慕。此作即使除卻了敘事,但觀看的意圖依然強烈,不過片中「窺視」的語彙,反倒讓原該濃郁的視線顯得清淡,致使日常的輪廓立體、線條柔和,時間的聲音也更為輕盈自然。
Thumbnail
前兩天中元節,泰國東北也有鬼節 Phi Ta Khon
Thumbnail
    緩慢電影中的「疾病」之所以是一個值得討論的主題,在於導演們理解疾病的方式與科學界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們關注疾病的方式是時間性的而非空間性的⋯⋯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