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緝魔》Deep Evil 台灣上映日期:2019-08-16 華映 發行
影音導讀 | 120秒評電影:
作為一部懸疑驚悚的警匪電影,《緝魔》嘗試加入了不少典型的「黑色電影」元素,包括有人格缺陷的警探、陰暗又具壓迫感的場景、帶點迷幻色彩的氣氛,或是永遠陰雨的天氣。「黑色電影」對社會事件頻傳的台灣而言,其實是相當好發揮而且不缺題材的領域,但鮮少有電影創作者敢於挑戰,《緝魔》的成果縱使仍有不少改進的空間,但這種嘗試,我個人是給予正面肯定。
就故事格局而言,《緝魔》圍繞在一名警官調查無頭女屍命案,與冷艷的法醫聯手追查可能涉案的整形診所,並帶出凶手背後的扭曲人格,利用女性的身體有諸多在心理層面的想像空間:說是片中有許多大尺度的演出,還不如電影針對兇嫌們的心理狀態,有許多實驗性質的敘事手法,在追查案件的過程之中漸漸深入犯罪者與主角的內心世界。
從劇本的架構觀察,這確實是一場有趣而且相當迷人的嘗試,透過一起刑事案件的調查過程,一步步挖掘深入犯罪者的心理狀態,並對人性和道德、甚至是整個社會做出批判。《緝魔》的故事出發點相當不錯,也有著潛力十足的發展可能,但一手好牌如何出牌,如何在接下來打牌玩牌的過程中步步精彩,考驗著電影幕後團隊如何整合各方技術,在執行上玩出更多可能。
我認為《緝魔》的可惜之處,就在於各方技術到位:攝影、美術、燈光、特殊化妝都表現亮眼,但缺乏整合性,讓整部電影在三幕劇的劇情發展上顯得破碎。整體故事略顯頭重腳輕,在結局揭發真相時,對幕後主使的反派描述不夠深刻,是本片在挑戰道德、批判人性的兩大「黑色電影」元素上,仍不夠大膽深入,導致最後以「他就是個變態」解釋反派角色,十分可惜。
變態之所以為變態,絕對不只是他就是個變態;黑色電影的精彩之處,往往是能夠挑戰我們的既定道德觀、價值觀,將善惡的界線抹糊,進而讓我們有更深層的思考,反思人性。若將原本能夠拋出議題的關鍵元素輕輕放下,最終仍以黑白分明的方式處理,那麼整部電影留下給觀眾的尾勁,隨著散場燈亮起,似乎也就這麼結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莊凱勛所飾演的男主角刑警,是我認為本片有趣而且表現亮眼之處,他清楚地讓我們看到他身為刑警,卻往往做出不符合規定的行為,但原因則來自於他內心最深層、最不敢面對的陰影。「傷痕」作為《緝魔》的主軸,「追緝」內心最不願面對的「心魔」,或許是本片不錯的一個切入點。
加上飾演莊凱勛搭檔的配角施名帥,兩人一搭一唱的互動,是我個人在看本片時相當喜愛的部分。幾個畫龍點睛的幽默橋段,足以看得出施名帥在詮釋該角色時,能夠有效掌控劇情氣氛,和演員之間的化學反應,在電影前半段的鋪陳上,我個人看得相當享受。
至於其他像是邵雨薇飾演的法醫,讓我想起《引爆點》中同樣飾演法醫的吳慷仁,或是飾演檢察官的姚以緹,同樣也是有著埋藏在心中的陰影秘密;飾演整形診所院長的傅孟柏、飾演神秘畫廊老闆的吳翔震,表現也都相當賣力,在陰沉的氣氛中,帶出了每個人的神秘感。但在整體執行面來看,如何有效將每個演員配置完善,場面調度如何更加流暢,或許都是未來劇組能夠努力的方向。
整體來說,《緝魔》的嘗試值得鼓勵,而且應該鼓勵。在社會案件頻傳的台灣,許多案件的發生,其實混雜著不同面相的思考模式,而並非單純的非黑即白。或許黑色電影的類型,能夠提供人們更多思考空間,懂得換位思考、以更多同理心去理解犯罪者的動機,回歸以「人」為主的本質,擺脫長久以來單方向或流於表面的思考風氣。
但《緝魔》能不能觸發更多人走向更多元思考的空間?我個人認為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但至少我們已經走到這個門口了,何不敲敲門,勇敢踏進去呢?
電影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