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傳遞的不同方式,會影響孩子探索生命的路徑,除了因材施教之外,讓我們一步步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將視野擴大去看不同的世界,讓孩子學習到如何針對一個題目去深入思考,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以及無限可能的創造能力
一轉眼,歡樂的暑假就結束了,相信每位學生都度過了一個多姿多彩、難忘又開心的夏天,正式進入了新的一學期。
其中brevet 是法國的國中學生必須獲得的第一個正式文憑,國中生必須具備五項基本知識與能力(socle commun de connaissances et de compétences),才能獲頒國中畢業證書(Diplôme National du Brevet – DNB)。
這五項基本知識能力包括:
1. 思考及溝通的語文能力。
2. 正確的學習方法、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3. 人格養成與社會公民道德。
4. 認識自然科學界的系統。
5. 認識世界社會及人文發展。
且不論一位國中生在畢業時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就我個人的觀察發現,法國的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喜歡問問題。
知識傳遞的不同方式,會影響孩子探索生命的路徑-圖片來源:Pixabay
您認為什麼是幸福?
被喻為法國思想之父的哲學家,伏爾泰說:「根據一個人提出的問題去評斷他,而非他的答案。」
居住在法國之後最大的感覺,不論是鄰居的孩子、親友的孩子、兒子的學校同學、甚至只是在公園或度假時遇到的孩子,除了喜歡問問題之外,我發現幾乎每個孩子,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
因為計劃要撰寫法國中等教育,所以趁著放暑假前的五~六月,密集的和幾位老師聚會,也花了點時間和老師們幾位就讀國中及高中的孩子,做更深入的聊天,雖然就讀高中的孩子一開始談話時,顯的有些羞涩,和不同年紀的法國孩子聊天時,總是讓我驚訝於孩子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事物的獨到見解,而且都能條理分明的述說自己的論點。
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朋友一位上collège 6e的孩子(法國國中一年級),等於是台灣學制的國小六年級生,他的個性非常外向大方,而且對我非常好奇,用天真的口氣反問了我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他問我為什麼會住在法國?
第二個問題:他問我喜不喜歡法國目前的生活,覺得自己幸福嗎?
第三個問題:他問我,我認為什麼是幸福?
這三個問題出自一位十一歲多的法國孩子口中,當真令我眼前一亮,我回想自己在同樣年紀時,根本問不出這樣的問題,再回想暑假七月回台探親時,和台灣十一歲多的姪子,以及鄰居孩子們聊天的情景。
雖然現在台灣的小孩很早熟,但很少有人知道自己要什麼,也很少有人能問出相同的問題,同樣年紀的孩子,卻是處在思維不同層次的境界。
在法國教育側寫第一階的十九篇文章中,有提到法國小學沒有作業、很少考試、即使考試也沒有考試排名,以及考試的不同評分方式…等,法國大部份的考試方法都是出「申論題」,意即必須對題目非常理解,精準表述自己的觀點外,更須具備邏輯推論能力。
您眼中的世界,由自己決定-圖片來源:Pixabay
不同的教育方式,產生不同的思維結果
台灣孩子和法國孩子的不同點,其實是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教養觀念,及不同的學校教育方式,以我自己居住在法國十年下來的觀察發現,法國老師的角色,並不只是教授孩子知識,而是開啟孩子的好奇心、學習的動力,著重在培養孩子們具備「正確學習」的能力。
法國學校的課程都注重在自主思考的討論、對事件的邏輯推理能力,就像送魚給孩子吃,不如教孩子自己釣魚的方法,只告訴孩子答案,不如教導孩子自主找到答案的能力,更要突破框架,因為這世界真的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
想起之前和幾位法國朋友聚會時,也有討論到什麼是幸福?我發現這個終極的哲學題目,真的是法國人蠻愛討論的問題之一,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以我目前個人的淺見體悟,我覺得幸福取決於自己的心態,而幸福就是當下每一個過程。
生活中不斷循環的鎖碎事務,常讓我們在無意識間,習慣麻木和淡忘,忘了眼前美麗的風景和手中擁有的當下,就像蘇軾作的水調歌頭中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黑夜再長也有天明的時分,如果感覺此刻心情不美麗,很可能只是累了、心倦怠了,或正處於人生的低潮期…。
不妨暫時停下腳步,試著閉上眼感受寧靜,讓身心靈休息放鬆,然後再踏出這個情緒的迴圈,世上所有的難題,都一定有其解決的方法,我們需要更專注於眼前擁有的幸福,因為這是源於自身,所投射出的每一道日常,您眼中的世界,由自己決定。
教出會思考的孩子
知識傳遞的不同方式,會影響孩子探索生命的路徑,除了因材施教之外,讓我們一步步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幫助孩子打破框架去看不同的世界,讓孩子學習到如何針對一個題目去深入思考,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以及無限可能的創造能力。
邀請您跟著法國教育側寫
(Ⅰ)和
(Ⅱ)的系列文章,融合實用多樣的教育觀念和方法,跳脫傳統的教育體制,給孩子一個更大的視野和格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