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從解析動畫作品心靈判官(Psycho-Pass)的出發,結合產業應用現況,提供給讀者深刻的思考。心靈判官(Psycho-Pass) 是一部充滿人文、科技以及社會思考的作品,主軸是探討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犯罪。心靈判官(Psycho-Pass)播出兩季以及2019年10月預計要播第三季,提供科技與人性的思考,劇中的犯罪預防系統:西比拉系統,是一個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系統,而現實社會中人工智慧已經利用於犯罪預防,但是Psycho-Pass的社會是整個被系統所支配。
電影劇情逐漸成為真實
每次重大社會事件發生,特別是殘殺幼童案件,社會上總是討論死刑存廢與否。但客觀來說,不論是死刑或是廢除死刑,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在還沒犯罪之前,事先防範犯罪。近年來,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全世界,各方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應用,雖然人工智慧帶來人類生活的便利性,但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以及Elon Musk都曾經對人工智慧提出警告,認為人類若繼續廣泛開發人工智慧技術,將可能會造成人類的威脅,到底人工智慧是人類的未來? 還是潘朵拉的盒子?科技的進步超乎想像,十年前的人們應該很難想像十年後的今天,人們會創造出智慧手錶、智慧眼鏡等科技。
目前已經有許多人工智慧應用於犯罪的案例,例如:神奈川縣警方引進人工智慧系統,進行犯罪預防。若從影像作品來看,最知名的作品是Tom cruise主演的關鍵報告。本文探討的作品:心靈判官(Psycho-Pass),雖然也是人工智慧應用犯罪的案例,但有別於其他案例,該作品是透過量化人之心靈數值,憑藉犯罪系數數值,判定人是否有犯罪意圖,雖然降低犯罪率但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人都會有情緒起伏,偶而也存在壞念頭,但並不代表就是天生惡人
人工智慧應用於犯罪,多數只是用來輔助決策
(一) 神奈川縣警方引進人工智慧犯罪系統,進行犯罪預防
日本神奈川縣警方在2018年1月底,考慮引進人工智慧為基礎的犯罪系統,希望2020年東京奧運之前開始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分析犯罪數據,並收集時間、地點、天氣和地理..等條件,預測犯罪熱門地點,並定期派警車巡邏,藉此降低犯罪率。
(二) 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阻止超市搶劫
2017年3月份米蘭警方使用Key Crime公司的技術,在一家超市阻止超市搶劫。該公司背後技術概念是使用警方犯罪嫌疑人數據,配合被搶劫的商店地點,透過攝影鏡頭拍攝嫌疑人動作、以及攜帶的武器,來判別罪犯危險程度,更重要的是,分析犯罪者與附近犯罪案件有沒有什麼別的關係,如果有關聯,就可預測下一宗犯罪可能會在什麼時間和區域。日本一些便利商店使用人工智慧公司VAAK 的AI 技術,透過在監視攝影鏡頭導入AI 技術,就可以分析顧客,偵測可疑人士,進而找出潛在扒手,並提醒店員注意。
人工智慧應用於犯罪之反思
科技是兩面刃,解決社會問題,降低犯罪的背後,意味著拿掉人的隱私。本文探討的心靈判官(Psycho-Pass) 是一部反烏托邦的作品,劇情著重於建立一個理想社會,整個社會被西比拉系統(Sibyl System)所支配,決定人的職業以及藉由量化人的心理,降低犯罪率,其使用方式是系統透過支配者(Dominator) 與街道的攝影機進行人體掃描,利用獨特的演算法,將人的心理狀況和性格數值化,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會被系統所監控,若心理數值超過標準值,就會被認定為潛在犯,則會事先抓去治療,如果心理數值一直居高不下,則會被西比拉系統之眼支配者(Dominator)制裁,因此整個社會的犯罪率降低。
雖然【西比拉系統】並沒有說使用什麼技術開發,但可以推論系統是一個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大數據系統,系統事先偵測人們的靈數值,進行犯罪預防,雖然能藉此降低犯罪率,但人的自由意志越來越弱。
在Psycho-Pass世界裡,所謂善惡被機器限制,人們看似有自由的選擇,其實都是系統限制範圍,人自由意志被限制,那麼人還有保有自主性的價值嗎 ? 人類生命的意義會變成如何 ? 這是劇中反派提出的質疑。長久以來人類追求美好的社會,假設社會被系統所支配,低犯罪率的社會卻代表著失去自由意志、隱私權,人工智慧應用應該是造福人類,但若脫離以人為本,那麼應該重新思考,這樣系統真的是對於人類有益。
建立人工智慧倫理道德,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目前人工智慧應用於犯罪,大都只是輔助人類進行決策,但最終做決定依然是人類,若要全面抑制犯罪,甚至打造烏托邦低犯罪率的社會,需要從人的潛意識著手,但從Psycho-Pass這部作品,所建構的社會之衍生議題,提供人類許多思考的面向,人的心理狀態有時候會隨著外在環境而變化,一時的壓力、或是情緒,難道能代表一個人是否有犯罪意圖,甚至歸類成壞人嗎?
目前討論人工智慧的議題著重於技術、趨勢和應用,但還有其他議題值得思考,例如: 人工智慧倫理道德,Psycho-Pass的世界觀提供許多未來的想像,讓我們思考到若要從人類的潛意識著手,抑制犯罪的產生會面臨到的社會問題,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烏托邦的世界,沒有犯罪的產生,但科技打造的烏托邦社會,若讓人類失去原本的自主性,這樣的世界不應該存在。
當AI 廣泛進入人類社會經濟層面,所引發的道德、法律、管理以及偏見爭議,設立相關的規範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對此,全球各企業和政府已經開始著手制定人工智慧道德原則,歐盟在2019年4月份公布人工智慧倫理道德準則規範【ETHICS GUIDELINES FOR TRUSTWORTHY AI】,制定人工智慧值得信賴的準則,建立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不能超越人類的自主性;IBM 在2018年2月份提出人工智慧日常倫理(Everyday Ethics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開發手冊,提供給開發人員研發AI時,需要考量的原則,以增進社會大眾對於人工智慧的信任。目前人工智慧倫理道德原則制定基本的規範,但還有許多人工智慧使用情境,是無法從現實世界中馬上得知,建議可以從相關人工智慧影視作品中,獲得靈感並定期人工智慧倫理道德規範。
不論是關鍵報告的預知系統、或是Psycho-Pass 的先知系統,雖然是透過系統支配,但依然有人為因素存在,因此若要達成完全的無偏見,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當科技遇到道德議題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 ,考驗每個科技決策者的智慧。然而,對一般人而言,需思考所有科技應用都適合於人類社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