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判官 | 完全數碼化的時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有一天,就連家裡的擺設都只是一個按鈕就可以更改......

這就是【心靈判官】的時代。

故事背景是在數十年後的日本,所有的民生和經濟等重大決策都交由「希貝兒系統」決定,就連理想職業也是透過系統判斷而分配,打造了一個幾乎與世界隔絕的國家,不需要依靠進口或出口,完全自給自足的理想狀態。「希貝兒」出自"σίβυλλα",希臘文翻譯為「女先知」,亦正是故事的重點設定之一。希貝兒系統除了負責經營社會以外,同時建立了一套管理治安的機制:〔犯罪指數〕。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指數」,而這個指數反映出一個人在甚麼程度上會威脅到社會的治安,警察亦是基於這項標準去執法,預先拘捕很有機會犯法的市民,再送到集中的心理治療中心,直到指數恢復到正常水平為止。

raw-image

故事的主軸圍繞著執法機關「衛生署」和旗下的公安團隊。在「希貝兒系統」的先進科技帶領底下,傳統的警察武器被取替,由真槍實彈的手槍變為「主宰者」(Donminator),其功能會因應瞄準的目標而產生變化,其中的指標為對象的「色相/犯罪指數」。倘若某人的指數在安全範圍之內,主宰者的扳機會被扣上,無法使用,因為對象並不是「潛在犯」(泛指犯罪數值超過100的人)。瞄準「潛在犯」時亦可分為兩個模式:「麻醉模式」和「射殺分解模式」,分別用於犯罪指數界乎於100-299和300或以上的犯人。

有趣的是,執法團隊是由「潛在犯(執行官)」及「檢察官」共同組成。檢察官是管理「執行官」的長官,只有極少部分的優秀學生才有機會當任,負責工作報告和臨場指揮的工作;而執行官則是執行任務,捉捕犯人,雖然他們同時身為「潛在犯」,但決定投身於服務社會的角色,屈服在檢察官的權力之下,不能擅自行動,有點像獵犬的概念。而執行官往往都更能夠代入犯罪者的心態,從而可以更準確地預計或查探案情走向,是引領執法團隊通往破案的關鍵。

如果你的自由意志被一個超級系統所凌駕......

社會當中必定存在不同的角色,雖然職業無分貴賤,但「能力」往往都有所謂的「優劣之分」,這在自由意志盛行的現今社會都已經存在,更不用說這在一個被第三方所支配的社會底下,會有多頻繁地出現。結果,處於劣勢的人從來都不會得到機會去證明自己,更不用說理解背後的原因,一切的解釋都只是:「這是系統的判斷。」而贏家則永遠都不用背負起其他人的需要......

這就是故事轉折的開始。

如果每一個人都找到自己想要做的工作,領一份滿意的薪水,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那麼,我肯定沒有人會挑戰系統的本身。然而,在【心靈判官】的世界中,系統的存在並沒有奪取人類的心靈自由,人類依然擁有獨立思考,但由於過分依賴系統的判斷,人類開始失去自我,亦是第一季中「槙島聖護」對希貝兒系統所提出的挑戰。

到底希貝兒系統的存在是讓人更自由幸福,還是走向滅亡?

槙島聖護擁有特殊的先天體質——「免罪體質」,這讓他即使犯罪也不會讓犯罪指數有絲毫的變動,可以長期維持在0的狀態,也賦予了他任意妄為的權利,就算把「主宰者」對準他,系統也只會根據他的犯罪指數而將他判斷為良好市民,最終扣上扳機,眼睜睜地看著罪案的發生。隨著一宗又一宗的罪案,故事也演變為希貝兒系統的判斷和人性之間的拉扯。

如果你選擇相信系統,那你就沒有辦法阻止罪惡發生;相反,如果你相信人性和公義,用其他方法制裁槙島聖護和其罪行,那則等於認同了系統的漏洞和其偏頗性,亦是挑戰者——槙島聖護所提出的抗議。隨著故事發展,類似的矛盾也漸漸出現在執法的機關裡面:「到底應該維護身分而放棄目的,還是堅持責任而放棄身分?」面對免於監控的槙島聖護,他們到底又可以有甚麼對策?

【心靈判官第一季】的確帶出了很多社會和法律之間的灰色地帶,於角色和手段之間周旋,尋求一個平衡,這是主角常守朱的理想,完全相信法律的她卻要面對無法以法律制裁的人,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成長過程,也是活生生地演練了一次法律大革命。

若說法律存在的本身是為了消除罪惡,那麼不公的事情是不是應該因為法律的存在而消失得無影無蹤呢?如果法律和罪惡可以同時存在,那麼法律存在的意義又是甚麼呢?顯然,法律並不等於公義,但法律有助於彰顯公義。那麼,公義又是甚麼呢?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完美公平」的社會,亦是心靈判官中所提出的世界觀,由一個超級系統去判斷所有事情的對錯和適性。然而,這又會掀起自由的問題,為了達致完美公平,人類卻要放棄最寶貴的意志和自由,這又值得嗎?我挺喜歡第一季的某個結論。

「法律是需要被擁戴和保護,這是人類在自由之下的決定。」

要接受自由,則需要容許善惡的共同存在,因為自由帶來了選擇,而選擇的前提是分辨到選項,如果人類連善惡之分都沒有,那又何來自由和選擇呢?沒有人知道完美的系統長甚麼樣子,唯有繼續掙扎和成長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墨綠的沙龍
4會員
20內容數
到處尋覓喜歡的咖啡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紀律,常常被視為「壓迫」的代名詞,好像是只有瘋狂意志力的人才能做到。不少人會覺得,要犧牲自由才能養成紀律,人生真的就是這樣嗎?在現代人職涯至少 50 年的人生旅程中,是否會變得機械式像是機器人一樣,只是不斷劃掉代辦事項而已?
Thumbnail
紀律,常常被視為「壓迫」的代名詞,好像是只有瘋狂意志力的人才能做到。不少人會覺得,要犧牲自由才能養成紀律,人生真的就是這樣嗎?在現代人職涯至少 50 年的人生旅程中,是否會變得機械式像是機器人一樣,只是不斷劃掉代辦事項而已?
Thumbnail
法律是人類行為的規範,但不管社會如何進步,法律如何全面,犯罪行為還是一直存在。美國科幻小說作家Philip K. Dick於1956年發表短篇小說《少數報告》,描寫一個能夠預測犯罪並在罪犯犯罪以前逮捕他們的未來世界,由於在罪行發生前便已採取阻止措施,因此犯罪率降至零。此小說於2002改編成電影《未來
Thumbnail
法律是人類行為的規範,但不管社會如何進步,法律如何全面,犯罪行為還是一直存在。美國科幻小說作家Philip K. Dick於1956年發表短篇小說《少數報告》,描寫一個能夠預測犯罪並在罪犯犯罪以前逮捕他們的未來世界,由於在罪行發生前便已採取阻止措施,因此犯罪率降至零。此小說於2002改編成電影《未來
Thumbnail
最近看了這部圈子內提到反烏托邦題材一定會提到的作品,推薦給喜歡犯罪、懸疑、科幻題材的人。
Thumbnail
最近看了這部圈子內提到反烏托邦題材一定會提到的作品,推薦給喜歡犯罪、懸疑、科幻題材的人。
Thumbnail
人類有自由意志嗎? 更重要的是 有沒有自由意志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如果沒有自由意志,我們和機器有什麼差別? 如果我們和機器沒有差別,我們還需要“負責”嗎?我們還該“懲罰”嗎? btw這集還討論了廢死
Thumbnail
人類有自由意志嗎? 更重要的是 有沒有自由意志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如果沒有自由意志,我們和機器有什麼差別? 如果我們和機器沒有差別,我們還需要“負責”嗎?我們還該“懲罰”嗎? btw這集還討論了廢死
Thumbnail
在日本的科幻作品中,主角往往也是「執法單位」,他們在對抗的罪犯,都是那些想要以激烈手段來改造社會、打破「反烏托邦」現狀的革命者、體制顛覆者。這正好與西方科幻作品的邏輯相反......
Thumbnail
在日本的科幻作品中,主角往往也是「執法單位」,他們在對抗的罪犯,都是那些想要以激烈手段來改造社會、打破「反烏托邦」現狀的革命者、體制顛覆者。這正好與西方科幻作品的邏輯相反......
Thumbnail
沒有什麼東西是真實、不能被科技取代的,沒有什麼是不能被假造、被商品化的,包括身體命、靈魂,乃至於「自我」的存有都顯得廉價、不甚實在。那麼,也就沒有什麼事是真正重要的了。
Thumbnail
沒有什麼東西是真實、不能被科技取代的,沒有什麼是不能被假造、被商品化的,包括身體命、靈魂,乃至於「自我」的存有都顯得廉價、不甚實在。那麼,也就沒有什麼事是真正重要的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