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瑞典最舉世知名的小說首推《千禧年三部曲》,首部曲《龍紋身的女孩》於作者史迪格.拉森猝逝後出版,新手作家第一部小說旋即席捲世界,繼《哈利波特》之後的另一個出版傳奇,連帶讓世人認識瑞典這個北歐國家。據說這個系列原定十本,可惜史迪格.拉森英年早逝,讀者沒機會看到後七本實在遺憾。為什麼是十本,而不是八本或十二本?瑞典推理/犯罪小說有個不成文的慣例,系列作品最多十本,以示敬意,瑞典第一部揚名國際的推理小說馬丁.貝克探案便是十本。
《千禧年三部曲》確實精彩,不過,我最喜歡的瑞典小說仍是馬丁.貝克探案,作者麥.荷瓦兒與派.法勒不但是寫作搭檔,亦為夫妻。我無法理解兩人如何共同創作小說,但推理小說至少另有一對共同作者,共用艾勒里.昆恩(同時是書中主角)這個筆名的一對表兄弟:佛德列克.丹奈與曼佛雷德.李。兩對共同作者寫作風格截然不同,艾勒里.昆恩強調「公平的推理小說」,提供所有線索,邀請讀者鬥智。馬丁.貝克探案卻向現實靠攏,幾位主角栩栩如生,或許果真有幾位瑞典警察是這樣辦案的。相同的是:搭檔一旦過世,創作便停止。
從1965年《羅絲安娜》至1974年《恐怖份子》,一年推出一部小說,直到1975年派.法勒逝世。看完《恐怖份子》,馬丁.貝克探案系列就結束了。《恐怖份子》大致是三個案件:疑似搶銀行案、色情片導演命案,美國參議員來訪的維安。看完全書,讓人不禁疑惑,偶爾放炸彈的壞傢伙,與無所不在的昏庸官僚,對人民而言,到底誰才是恐怖份子?
小說從警政署高層會議,打算派遣一人至某國觀摩維安開始。與會諸人各有盤算,經過一番角力,馬丁.貝克獲勝,由他推薦的剛瓦德.拉森出這一趟差,除了剛瓦德西班牙文流利,署長屬意的理由其實是剛瓦德注重儀表以及其良好出身。官僚選擇未必基於公共事物最大的利益,有時只是擺平各方考量罷了。
馬丁.貝克是個一般人,他或許比別人聰明一點點、敏銳一點點,但絕非天縱英明的推理機器。他的警界生涯一路順利,是認真踏實換來的,屢次從一團混亂裡尋找蛛絲馬跡,起初的線索大部分沒用,辦案過程又不時走入死胡同,偵辦命案真是折磨人的工作。破案、逮捕嫌犯有時反而是偶然,比如馬丁貝克團隊多日勞苦,終於發現破案曙光,最後卻讓兩個無能巡警誤打誤撞逮到弒童案嫌犯(《陽臺上的男子》),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立功。這就是現實,這就是人生,辛勤和智慧未必換來令人滿意的回報,但我們總希望自己是有能力的,即使能力有時只是為人作嫁。
我最喜歡剛瓦德.拉森。漫漫歲月磨去部分稜角,剛瓦德乖戾暴躁的程度減低,在《恐怖份子》簡直有點可愛。書中多次提及剛瓦德講究服飾,比如出差遇上恐怖份子襲擊,他雖無恙,衣服卻毀了。年輕同事班尼.史卡其在斯德哥爾摩談及剛瓦德:「我在想剛瓦德的衣服。他總是把衣服照顧的無微不至,可是最後總是會毀掉。」剛瓦德向署長直言,滯留十一天是為了在當地訂做一套西裝,差點沒把署長氣死,末了才說等待期間順便查案。既有查案之實,何不向長官表示留下來查案?剛瓦德不說謊,言行看似粗魯不文的他,實則非常高貴。他時時頂撞諷刺昏庸上司,督察長說你不屬於我的部門,「確實,感謝好心的老天的保佑」。譏笑怒罵無能下屬,貝克安排出勤搭檔,剛瓦德不願與私下和檢察官通風報信的史托葛林一組:「我連跟史托葛林一起小便都不願意,就算只有我們兩個在荒島上也一樣。我照實告訴過他。」貝克:「難怪你有這種種人緣。」這也是讀者的結論。高頭大馬的剛瓦德有勇有謀,儘管已是資深警察,常常在第一線逮捕嫌犯,他很少開槍,不喜歡殺人,盡量用雙手制服嫌犯(以致常常毀了衣服)。擁有一筆遺產的剛瓦德,無妻無子沒牽掛,同事埃拿.隆恩是唯一好友,他總是為所欲為,不在乎外界評價,甚至是否被上司懲處,剛瓦德是以赫赫功績保住警職。有時,勇敢也得有現實基礎。
瑞典警界生態越來越惡劣,貝克好友柯柏辭職明志,資深夥伴米蘭德面對昏庸上司又是另一套,「這種事他做來最得心應手,無論對方說什麼,他的回覆一律簡潔又有耐性,從來不轉移話題,也絕不提高嗓門。等到對話完畢,對方有說等於沒說,可是因為得到仁慈的對待,所以也沒得抱怨」。貝克在不太傷情面之際也會對上司表露不屑不滿的情緒。同樣抵抗無能官僚,因個性、立場不同,態度就不一樣。看來作者夫婦喜歡抵抗無能官僚的人,小說中的正面人物都在自己的處境盡力抵抗。縱使在現實無能為力,但總能在小說表揚這樣不屈從權勢、始終盡忠職守的人。
馬丁.貝克探案對話很多,行文簡潔,意在言外常令人回味不已。作者夫婦任職新聞界,書中對政治、警界等多所批判。警察是國家的合法暴力,不得不存在之惡,警界人員若無此認知,藉由辦案肆意發洩情緒、權威,反而讓小案變成大案,釀成無可收拾的局面。比如《恐怖份子》疑似銀行搶案的嫌犯,一個未反抗的年輕女子,卻遭警員一再毆打。《壞胚子》裡的壞胚子,實為被謀殺的警察組長,他的遇害是被害人無可奈何的反撲,馬丁貝克團隊成員對兇手不無同情。《恐怖份子》中,為了佈署美國參與員來訪的維安工作,貝克和剛拉德多次力阻國安局長逮捕、騷擾異議份子,他們堅持遊行示威是人權,不得侵犯,即使為了維護這樣的信念,他們的工作更加辛苦。人民的自由非常脆弱,常常被侵犯,若體認自由是珍貴的價值,就得時時捍衛。
號稱「搖籃到墳墓」都由國家照顧的瑞典,許多制度是其他國家的典範,人民也相對幸福,不過瑞典並非天堂,再說,人民總是希望日子更好。即使是天堂般的國度,仍免不了撒旦環伺,撒旦可能犯下邪惡刑案,可能是極右派,甚至是官僚體系本身,馬丁.貝克和他的夥伴始終在對抗各式各樣的邪惡。
瑞典優秀的推理小說,從馬丁.貝克探案、賀寧.曼凱爾到史迪格.拉森,全都有關注現實的部份,成長於老牌社會主義國家的作家畢竟不太一樣,對於正義,對於理想,他們比別人更斤斤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