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上了膛的槍,也能為和平而擊發 ︳儲思《我的爸爸是恐怖分子》

三千-avatar-img
發佈於泡個文字浴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曾經受害的人比任何人都更加深刻了解,這個世界最不需要的,就是受害者。」

1990年11月5日,猶太保衛同盟的創辦人梅爾‧卡漢在紐約萬豪國際酒店的交誼聽演講後遭到一名槍手射殺。槍手逃離時另外射傷了一名試圖攔阻他的老人的腿,並在街上與路過的郵務員警展開槍戰,最終頸部中彈遭到逮捕。

槍手名叫埃爾‧賽伊德‧諾賽爾。
服刑期間,更參與策劃了多起的恐怖攻擊,其中包含1993年的美國世貿中心爆炸案,這場恐怖行動最終導致六人死亡,千餘人受傷。

如今站上TED講台的是他的兒子,扎克‧伊伯黑姆,致力倡導和平與非暴力。

我已不願憎恨他人了

曾被認為理所當然會接續父親理念的扎克,在父親入獄後前前後後跟著母親搬家二十多次,當年他年僅十九歲。關在監獄裡的是父親,但彷彿全世界也連帶地對他判了刑。他的姓就像納粹集中營臂章,給予身邊所有人對他歧視與不諒解的權力。

那些成長過程當中充滿的歧視、霸凌、以及貧窮,都足夠成為他變得乖戾的理由。
然而如你所知,他並沒有。

扎克發覺那些從小受的信仰教育存在許多矛盾,他發現世界不是只有惡意。
他發現自己並不天生憎恨猶太人,也並非不能接受同性戀的朋友,他的信仰與他所見的世界產生了衝突,而世界美好的那一面逐漸在他的心中舒展開來。

奮力逃脫父親的影響,無論是教育,或是父親的所作所為帶來的陰影。

只有在走不出自己的世界時,盲從才會有用;挑釁攻擊,不能只有升高攻擊一種方式,同理憐憫的力量絕對更強大。

某天晚上,扎克下定決心告訴他的媽媽,他決定再也不理會父親灌輸的信仰,以及那些伊斯蘭教的宣言了,他打算開始相信他所見到的這個世界。扎克的媽媽是個非常虔誠的伊斯蘭教徒。那一刻,她告訴扎克。

「我已不願再憎恨他人了。」
raw-image

【「聖戰」與「恐怖主義」】

「人們與彼此相處,很快就意識到,很大程度上人們對生活有著相同的追求。然而所有的宗教、所有群體,你總能看到一小部分人對他們的信仰太過狂熱,以至於認為他們應該用各種方法,讓其他人和他們過同樣的生活。」

聖戰(Jihad)是伊斯蘭教常用的宗教術語,有「掙扎」或「奮鬥」的意思,並非必然跟暴力與衝突相關聯。聖戰在宗教裡的意義其實包含了兩個部分,外在(包含身理)以及內在(心理),也被稱作小聖戰與大聖戰。

小聖戰指的是為了保護伊斯蘭文化,在受到侵害(例如戰爭、宗教壓迫等)的時候必須挺身保護穆斯林抵禦外部的敵人。

而大聖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規範穆斯林的內在心理,強調戰勝慾望,盡可能讓自己在精神上更靠近真主阿拉,成為更理想的樣子。

聖戰的原意是良善的,展現了宗教促進社會和諧的面向,以保護或是和平的訴求出發,原始的詮釋並不鼓勵主動的暴力,將內在的修練與提升做為更高層次的目標來追求。

然而世界的局面非常複雜,西方國家介入中東的政局,宗教之間的衝突逐漸浮上檯面。在幾次由穆斯林發動的恐怖攻擊事件過後,人民的恐懼與憤怒、媒體的誤解或錯誤解讀,在人民心中將聖戰這個詞與恐怖行動畫上等號,間接地助長了仇恨的蔓延。

如今有些穆斯林為了導正大眾對聖戰的誤解,在Twitter上創造了一個hashtag #MyJihad,藉此向大家展示他們如何實踐自己心中的聖戰,傳遞正向的理念與正確的宗教資訊,期望讓社會對穆斯林更加友善。

【最親近的恐怖分子】

除了策劃恐攻的埃爾‧賽伊德‧諾賽爾,扎克在親生父親鋃鐺入獄之後迎來了另一個父親,繼父阿邁。遺憾的是,這非但沒有將陽光照進陰暗的家,甚至可以說是將不幸推升到了另一個高度。

新爸爸阿邁在謊言的糖衣融化後露出了惡毒的本性。
作者形容他個性小氣、偏執、又愛記仇,甚至喜愛暴力。家庭暴力變成扎克童年時常上演的固定劇碼。

「阿邁不是像我爸爸那種殺人犯,但在我們公寓裡,在他所謂他愛的人之中,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恐怖份子。」

面對親生父親灌輸給扎克對世界的恨意,加上繼父施加在他身上各種沒來由的暴力,他也曾嘗試將壓力發洩在其他人身上。

書中描述,扎克也曾經一度成為霸凌者。
他曾因為偏見認為亞洲人都會武術(像忍者龜那樣),於是成天挑釁亞洲小孩跟他打架,沒想到這個亞洲小孩竟然真的會武術。

他也曾在走廊上搶年紀較小的孩子的背包,並且把背包當籃球一樣扔進垃圾桶裡。
但當他看著那個孩子的眼神,頓時理解自己正在做一件他最不想做的事,他正在跨出那一步,變成施暴者。於是他將書包從垃圾桶裡撿出來,還給那個年紀較小的孩子。

「我無法用別人加諸於我的方式對待人。」
raw-image

什麼因素會影響一個人最終長成什麼樣子?

有些人說是血統。
扎克的身上流著作為恐怖分子的父親的血,這是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改變的事實,但他對仇恨的切身體會,來自於父親的行動過後,這個世界對他的種種惡意。

有些人說家庭的影響不可抹滅。
面對繼父阿邁的暴力相待,即便扎克一度差點成為一個施暴者,依然有能力反思自己,得到了不願加諸痛苦於他人的結論。

不同於他的父親,扎克有自己的聖戰,對付內在的敵人往往不比應付外敵來得輕鬆。當他選擇相信自己所見的世界,而不是經文教條,不是家庭教育,不是暴力,不是憎恨的時候,他心中的聖戰就已經足以宣告勝利了。

當他走出父親的影子,站上TED講台向世人宣導和平與非暴力,而你也讀到了這一篇文,甚或是這一本書的時候,這個世界又變得更好了一點點。

【演講影片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三千的沙龍
29會員
20內容數
閱讀本應是件愉快的事,而這件愉快的事會使你與眾不同。 放點音樂,我個人推薦Cicada,找一本書,跟著書評一起舒服的泡個文字浴。
三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24
久違的發幾個牢騷 這陣子忙裡偷閒讀的幾本書,讓我不得不上修日後選書的標準 接連讀到令人失望的書會大幅度削弱讀書的動力,說不定日後出版業的衰弱會源自於內容的衰弱呢 這陣子讀了幾本非文學類書籍,這些書籍大多都出版於疫情後這段時間,而它們更是不約而同地顯示出了一個讓人煩躁的缺點;東拼西湊的資訊
Thumbnail
2023/10/24
久違的發幾個牢騷 這陣子忙裡偷閒讀的幾本書,讓我不得不上修日後選書的標準 接連讀到令人失望的書會大幅度削弱讀書的動力,說不定日後出版業的衰弱會源自於內容的衰弱呢 這陣子讀了幾本非文學類書籍,這些書籍大多都出版於疫情後這段時間,而它們更是不約而同地顯示出了一個讓人煩躁的缺點;東拼西湊的資訊
Thumbnail
2023/07/31
作者:Robert de Board 出版社:三采 初版年份:2022 📖推薦程度|⭐⭐⭐⭐ 📖閱讀難度|⭐⭐ 🌲簡述 蛤蟆先生病了。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鎮上新來的心理諮商師蒼鷺。 抱著且試且走的心態,蛤蟆開始了他的十次心理諮商。 一次次的談話間,蛤蟆逐漸
Thumbnail
2023/07/31
作者:Robert de Board 出版社:三采 初版年份:2022 📖推薦程度|⭐⭐⭐⭐ 📖閱讀難度|⭐⭐ 🌲簡述 蛤蟆先生病了。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鎮上新來的心理諮商師蒼鷺。 抱著且試且走的心態,蛤蟆開始了他的十次心理諮商。 一次次的談話間,蛤蟆逐漸
Thumbnail
2022/11/19
有一天,大海決定開始反抗,海洋生物開始謀策、聯盟、反擊。巨大的鯨魚推翻船隻、劇毒的水母侵占海岸線,深海的電纜遭到破壞、通訊停擺、交通癱瘓,末日一般的景象逐漸擴散,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Thumbnail
2022/11/19
有一天,大海決定開始反抗,海洋生物開始謀策、聯盟、反擊。巨大的鯨魚推翻船隻、劇毒的水母侵占海岸線,深海的電纜遭到破壞、通訊停擺、交通癱瘓,末日一般的景象逐漸擴散,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佛洛伊德認為,父子之間的衝突是天生的,遲早要發生的: 「弑父是人類的,也是個人的一種基本的和原始的罪惡。」 《德語課》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不用弑父, 不用毀掉上一代留下來的東西,只要我們能夠保持懷疑。
Thumbnail
佛洛伊德認為,父子之間的衝突是天生的,遲早要發生的: 「弑父是人類的,也是個人的一種基本的和原始的罪惡。」 《德語課》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不用弑父, 不用毀掉上一代留下來的東西,只要我們能夠保持懷疑。
Thumbnail
如果問2022年最無厘頭最中二的代表人物,我相信和平使者(Peacemaker)一定會在其列。 在2021年《自殺突擊隊:集結》中,從智者(Savant)、血腥運動(Bloodsport),到和平使者, 阿曼達‧華勒口中重複再三的背景介紹,在血腥運動的「妳在搞笑嗎?」詰問中,變成了爛大街的三流人物。
Thumbnail
如果問2022年最無厘頭最中二的代表人物,我相信和平使者(Peacemaker)一定會在其列。 在2021年《自殺突擊隊:集結》中,從智者(Savant)、血腥運動(Bloodsport),到和平使者, 阿曼達‧華勒口中重複再三的背景介紹,在血腥運動的「妳在搞笑嗎?」詰問中,變成了爛大街的三流人物。
Thumbnail
《愛與黑暗的故事》是以色列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奧茲的代表作,講述自己的家族故事,家族每一個人的經歷、問題和磨難,就真真實實是整個猶太民族歷史的縮影。 在以色列,除了荒蕪還是荒蕪,物質的荒蕪,文化的荒蕪,精神的荒蕪,這漫無邊際的荒蕪正在壓垮每一個人的神經。他們在以色列永遠無法獲得安寧和幸福。
Thumbnail
《愛與黑暗的故事》是以色列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奧茲的代表作,講述自己的家族故事,家族每一個人的經歷、問題和磨難,就真真實實是整個猶太民族歷史的縮影。 在以色列,除了荒蕪還是荒蕪,物質的荒蕪,文化的荒蕪,精神的荒蕪,這漫無邊際的荒蕪正在壓垮每一個人的神經。他們在以色列永遠無法獲得安寧和幸福。
Thumbnail
「動員一個國家全體的國民,最好的方法就是塑造一個對外的共同敵人。」 ──《1984》
Thumbnail
「動員一個國家全體的國民,最好的方法就是塑造一個對外的共同敵人。」 ──《1984》
Thumbnail
「曾經受害的人比任何人都更加深刻了解,這個世界最不需要的,就是受害者。」 對付內在的敵人需要的勇氣有時候比對付外在的敵人時更多。當他選擇相信自己所見的世界,而不是經文教條,不是家庭教育,不是暴力,不是憎恨的時候,他的聖戰就已經可以說是宣告勝利了。
Thumbnail
「曾經受害的人比任何人都更加深刻了解,這個世界最不需要的,就是受害者。」 對付內在的敵人需要的勇氣有時候比對付外在的敵人時更多。當他選擇相信自己所見的世界,而不是經文教條,不是家庭教育,不是暴力,不是憎恨的時候,他的聖戰就已經可以說是宣告勝利了。
Thumbnail
文取自 #說話的品格(目前剛開始看)及 #平庸的邪惡補充資料 #忙 #想很久 #發文起來 #夭壽的文筆
Thumbnail
文取自 #說話的品格(目前剛開始看)及 #平庸的邪惡補充資料 #忙 #想很久 #發文起來 #夭壽的文筆
Thumbnail
請別被它的片名給騙了,這不是一部恐怖片,或者說,這並不是一部fiction恐怖片。相反地,它尖銳地足以讓人省思戰爭大屠殺的道德責任與法律責任問題,因此,這發生於現實世界的恐怖,真實地讓人難以直視。
Thumbnail
請別被它的片名給騙了,這不是一部恐怖片,或者說,這並不是一部fiction恐怖片。相反地,它尖銳地足以讓人省思戰爭大屠殺的道德責任與法律責任問題,因此,這發生於現實世界的恐怖,真實地讓人難以直視。
Thumbnail
世界上只有分成做好事的好人與做壞事的壞人    「世界上只有做好事的好人和做壞事的壞人,除了這之外,所有人都一樣,沒有其他差別,伊斯蘭教、印度教都一樣!」罹患亞斯伯格症的里瓦茲可汗小時候目睹印度的宗教衝突時,媽媽跟他講的話,他一輩子記在心裏。   這是「我的名字叫可汗」這部電影開頭的一段情節,很少有
Thumbnail
世界上只有分成做好事的好人與做壞事的壞人    「世界上只有做好事的好人和做壞事的壞人,除了這之外,所有人都一樣,沒有其他差別,伊斯蘭教、印度教都一樣!」罹患亞斯伯格症的里瓦茲可汗小時候目睹印度的宗教衝突時,媽媽跟他講的話,他一輩子記在心裏。   這是「我的名字叫可汗」這部電影開頭的一段情節,很少有
Thumbnail
拿刀砍人,開槍殺人,刀和槍要負責嗎? 刀槍是工具,沒生命的東西怎麼負責?那如果工具是人呢? 1961年4月11日,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en)在耶路撒冷受審。他是納粹「最終處理方案」的指揮官,負責屠殺猶太人。二戰結束時,乘亂逃亡阿根廷,是漏網大魚!躲藏15年,被以色列特工秘密抓回以
Thumbnail
拿刀砍人,開槍殺人,刀和槍要負責嗎? 刀槍是工具,沒生命的東西怎麼負責?那如果工具是人呢? 1961年4月11日,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en)在耶路撒冷受審。他是納粹「最終處理方案」的指揮官,負責屠殺猶太人。二戰結束時,乘亂逃亡阿根廷,是漏網大魚!躲藏15年,被以色列特工秘密抓回以
Thumbnail
作為第一部長片作品,丹麥導演烏拉.沙林(Ulaa SALIM)給出了從開頭到結尾都令人揪心的作品,透過兩個「外來者」的視角的接續與綿延,《丹麥之子》展演的不只是一個緊張刺激同時溫馨感人的虛構故事,他還捕捉到了反全球化潮流下,本土與外來者之間的恐懼與憤怒,進而展演了暴力的本質,不再對話的沉默
Thumbnail
作為第一部長片作品,丹麥導演烏拉.沙林(Ulaa SALIM)給出了從開頭到結尾都令人揪心的作品,透過兩個「外來者」的視角的接續與綿延,《丹麥之子》展演的不只是一個緊張刺激同時溫馨感人的虛構故事,他還捕捉到了反全球化潮流下,本土與外來者之間的恐懼與憤怒,進而展演了暴力的本質,不再對話的沉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