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日微解封,中央公布推出適度鬆綁指引措施,各縣市首長與部門開始研擬開放內用,但許多縣市在宣布開放後,又隨即大轉彎不開放內用,並且有部分縣市首長與民眾批判中央未有一套完整策略,造成混亂,那麼是否有這麼一層因素呢?
職權分配
許多人認為中央身為最高行政機關在政策制訂與執行應負巨大的責任,這句話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什麼意思呢?
中華民國制度下的地方政府,在政府結構上與中央有著權責不分的情形,反而有點類似中央的延伸,中央收繳大部分稅收後,在統一分配給地方,部分政策所需經費則須向中央申請,因此時常發覺某些地方首長會喊話中央不給預算,我們無法開展政策,一句話就將問題丟給中央。
長久以來民眾在環境與教育等影響下,時常也會認為中央在卡地方預算,總統與他所屬黨派領導的中央有政治立場等問題,在卡某XXX,搞政治鬥爭,雖然背後真正原因有時不得而知,但大多數人也並未去仔細關注此申請中詳細內容,也讓許多人認為台灣諸多政府問題都在搞內耗。
過度期待
不論是任何黨派執政,人們都會將主要注意力放在中央或地方行政首長的身上。
人們期待總期待他們可以在低稅率下維持高政府福利。當人們探討當年70年代經濟起飛,認為政府也可以在現今全球經濟不景氣下實現經濟發展。人們希望首長能夠親力親為的處理政務。
然而事實是,他們怎麼可能同時應付,滿足這些需求?他們怎麼可能同步處理諸多政務,而必須每一項政策都親自過目並處理。這是不可能的,但這不代表他們可以放任發展。而民眾則建議先關心選區內較為容易見到的民代、鄉長、議員等,至於中央地方首長也仍需監督政策實行與制定,如有不妥、不滿意的部分,仍可透過選舉方式訴說不滿。
所以在此疫情下中央與地方規劃執行如何?
我個人保持著樂觀的態度,認為中央給了一個大方向,但是由地方各首長依照當地情況、民意等考量做出好的決定。保障了民主的民意,也開始向權責分配做出良好的基礎奠定,是一次雙贏。
至於某些人一直在研究著,陳時中所說的全台一日生活圈,因此全台防疫要一致,認為中央說話不算話這部分我認為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更或者是他意識到全台如果一致,各縣市情況不同統一可能導致不滿,或中央須對各縣市研究規劃也將導致壓力過大。雖然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問題愈多,壓力愈大的時候,愈應該充分授權。
最後,此次疫情也是一次鏡子,讓我們看出疫情下社會、政府顯露出的諸多問題,但在疫情過後該改進的需改進,該填補的該填補,才能使社會變得更好。
本文不代表所有人的心聲,筆者觀察與立場並無絕對,無須過度解讀,僅希望透過此文章讓更多人認識這次時事,對於這次事件有更多的見解。至於本文此次寫作可能過於倉促,使得有所疏漏或需改進,也可提出或指教,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