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從虛無、無待到自由的未來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一次,我上中廣「文茜的異想世界」節目,談我當時剛出版的一本新書《易經101:文化八卦的當代解碼》。
 雖然以前也上過她的節目,但在向聽眾介紹我時,她還是先問我一個老掉牙的問題:「當初為什麼能那麼決絕地放棄醫師這個行業?」原因當然很複雜,但我只能簡單回答說那主要是心境的問題,我在畢業之前一兩年非常的虛無主義,喜歡存在主義大師卡繆的一句話:「沒有未來,才是自由的基石。」一個台大醫學系的學生,覺得自己「沒有未來」,應該算很虛無吧?但就是這種虛無,對未來不抱什麼希望,因哀傷悲痛而來的自棄、放任,使我能自由自在,連死了都無所謂;當不當醫師,當然也就不算什麼了。
 但結婚後,我不再那麼虛無,而且回歸傳統,重拾我對古典的興趣,覺得老子的「無欲則剛」比卡繆說得更好,我心中無所欲,所以能勇敢剛強地從事自由選擇,做我真正想做的事。又後來,喜歡莊子的「無待」更甚於老子,我對外界無所期待,也無所依賴,因而較能自由自在。從虛無到自在,看似改變了許多,但這就是《易經》的素樸辯證:變與不變,是矛盾而統一的存在;而且還在向上提升。
 繞了一圈,又拉回原點,也等於是間接回答了我為什麼會寫跟《易經》有關的那本新書。但為什麼虛無主義就會讓我放棄醫業?我當時喜歡的又是什麼樣的虛無主義呢?記得醫學系六年級時,我是台大大學新聞社的社長,白天去參加有的沒的活動,深夜則在溫州街的斗室裡閱讀俄國大革命前夕的巴枯寧、耐柴耶夫等。我特別記得一位作家安德瑞耶夫(L. Andreyev),研讀法律的他鍾情於詩的創作(後來才改寫小說),但在詩集的出版一再遭拒後,他做了一個奇怪的決定:
Support the creator with action! Pay to unlock
本篇內容共 215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紅塵阡陌:王溢嘉的人生筆記You currently cannot view the following content, possibly because you are not logged in or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view the room.
923會員
478Content count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溢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賴希的鼓吹性自由,歌頌性高潮,儼然含有為雙親之死「贖罪」的悲願──如果不是他少年時代僵硬、壓抑的性觀念,又豈會家破人亡?他少年時代自以為是的「道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是非常「不道德」的。他的鼓吹性自由與性高潮,成了他用來包裹自己生命破碎傷口的藥方。鼓吹性高潮是否合道德,那要看它牽涉到的人與場域
說它是「矛盾意向療法」也許太過拗口,我更喜歡將它稱為「接納療法」,就像心理學大師榮格所說的:「除非接納它,否則不能改變任何事;責怪不是解脫,而是壓抑。」我因為接納了我的失眠,不再排斥它、責怪它、否定它,想好好利用它,結果我就超越了它,很少再失眠。
我想某些人的「按耐不住」,並非想要在群組裡藉一再轉貼這些文章「企圖改變」老同學、老同事的政治立場,更非有意要在難得的群組裡「撕裂大家,製造仇恨」,那他們「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另外,在群組裡看到某些老同學、老同事轉貼跟我們政治立場相左的文章時,我們又為什麼會產生異樣的嫌惡、鄙夷與憤怒呢?
我腦中又浮現昔年在大體病理實習課上所看到的,殷海光那一堆「被痛苦所盤纏的辛酸內在」,我想,他是在和整個時代、還有他自己進行英勇戰鬥的人,任務艱鉅、永不退卻、下場辛酸;但唯其如此,始成為令人景仰的一號人物。
在左思右想、胡思亂想了好一會兒,電終於又來了。書房再度大放光明,我不自覺地將燭火吹熄,才突然想到,某些值得再好好尋思的心念,似乎也跟著化為一縷輕煙,消失在亮麗的燈光中。
對同一現象的不同解釋,可以讓人產生南轅北轍的領會。但對現在的我來說,「真相」是什麼顯然已比得到什麼「領悟」更重要。白枯木的形成,是因為一場大雪還是一場大火?原因實在差太多了,但「一場大火」才是我目前最相信、也最接近「真相」的解釋。  那我得到了什麼啟示呢?沒有。有時候,沒有啟示才是最合宜的啟示。
賴希的鼓吹性自由,歌頌性高潮,儼然含有為雙親之死「贖罪」的悲願──如果不是他少年時代僵硬、壓抑的性觀念,又豈會家破人亡?他少年時代自以為是的「道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是非常「不道德」的。他的鼓吹性自由與性高潮,成了他用來包裹自己生命破碎傷口的藥方。鼓吹性高潮是否合道德,那要看它牽涉到的人與場域
說它是「矛盾意向療法」也許太過拗口,我更喜歡將它稱為「接納療法」,就像心理學大師榮格所說的:「除非接納它,否則不能改變任何事;責怪不是解脫,而是壓抑。」我因為接納了我的失眠,不再排斥它、責怪它、否定它,想好好利用它,結果我就超越了它,很少再失眠。
我想某些人的「按耐不住」,並非想要在群組裡藉一再轉貼這些文章「企圖改變」老同學、老同事的政治立場,更非有意要在難得的群組裡「撕裂大家,製造仇恨」,那他們「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另外,在群組裡看到某些老同學、老同事轉貼跟我們政治立場相左的文章時,我們又為什麼會產生異樣的嫌惡、鄙夷與憤怒呢?
我腦中又浮現昔年在大體病理實習課上所看到的,殷海光那一堆「被痛苦所盤纏的辛酸內在」,我想,他是在和整個時代、還有他自己進行英勇戰鬥的人,任務艱鉅、永不退卻、下場辛酸;但唯其如此,始成為令人景仰的一號人物。
在左思右想、胡思亂想了好一會兒,電終於又來了。書房再度大放光明,我不自覺地將燭火吹熄,才突然想到,某些值得再好好尋思的心念,似乎也跟著化為一縷輕煙,消失在亮麗的燈光中。
對同一現象的不同解釋,可以讓人產生南轅北轍的領會。但對現在的我來說,「真相」是什麼顯然已比得到什麼「領悟」更重要。白枯木的形成,是因為一場大雪還是一場大火?原因實在差太多了,但「一場大火」才是我目前最相信、也最接近「真相」的解釋。  那我得到了什麼啟示呢?沒有。有時候,沒有啟示才是最合宜的啟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在我長期支持陪伴的姊妹裡,越來越多人開始進入先生回歸期, 然而不論是回歸期或者是對方發瘋期,另一半往往因為內在的各種愧疚或罪惡感等等,而在關係中非常被動,面對態度被動甚至冰冷拒絕的另一半,我們該如何自處? 如何要持續的連結但又不會掉入卑微感之中呢?面對對方的拒絕該怎麼辦呢? 元配經歷的各種拒絕,說甚
Thumbnail
「愛,為何讓人上癮?」我想....是因為可以引起自己及對方的正向感受,花更多時間想對方的同時也不斷的投資自己,讓這段關係可以跟著彼此一起成長 讓我們來一起了解「關於愛的這件事」,愛不愛你是對方的事,不管最後有沒有成功戀愛,都要記得成為一個自己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1966年起,1976年止的文化大革命,1989年6月4日天安門事件,以至2019年11月入侵香港諸間大學,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遭受殺害,全部出自同一中共魔手。
Thumbnail
被瘟疫趕鴨子上架的遠端工作,在矽谷竟意外地玩出了火花。現在各大公司都食髓知味,紛紛開始計劃玩更大的下一步。以後的職場會不會只剩下一張書桌和電腦?
Thumbnail
文 陳彥如 攝 陳敬彥 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 2300 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文下方。如果你有完整的半個小時,歡迎搭配茶水、坐在桌前聽聽人物故事,喜歡的話拍個手、留言回饋。
Thumbnail
一整個世代的小兒麻痺患者,現在也都到了55-70歲的中高齡,過去勇壯的身體不再,慢慢形成「二度身障」問題..
Thumbnail
就算你不是阿宅,你可能也聽過「初音只是個軟體」這句能惹怒阿宅的玩笑,或者你也揶揄過這件事。然而今日 AI 與影像技術正蓬勃發展,如今的虛擬角色真的不再是軟體,或許將成為下一個世代與許多人共渡餘生的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在我長期支持陪伴的姊妹裡,越來越多人開始進入先生回歸期, 然而不論是回歸期或者是對方發瘋期,另一半往往因為內在的各種愧疚或罪惡感等等,而在關係中非常被動,面對態度被動甚至冰冷拒絕的另一半,我們該如何自處? 如何要持續的連結但又不會掉入卑微感之中呢?面對對方的拒絕該怎麼辦呢? 元配經歷的各種拒絕,說甚
Thumbnail
「愛,為何讓人上癮?」我想....是因為可以引起自己及對方的正向感受,花更多時間想對方的同時也不斷的投資自己,讓這段關係可以跟著彼此一起成長 讓我們來一起了解「關於愛的這件事」,愛不愛你是對方的事,不管最後有沒有成功戀愛,都要記得成為一個自己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1966年起,1976年止的文化大革命,1989年6月4日天安門事件,以至2019年11月入侵香港諸間大學,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遭受殺害,全部出自同一中共魔手。
Thumbnail
被瘟疫趕鴨子上架的遠端工作,在矽谷竟意外地玩出了火花。現在各大公司都食髓知味,紛紛開始計劃玩更大的下一步。以後的職場會不會只剩下一張書桌和電腦?
Thumbnail
文 陳彥如 攝 陳敬彥 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 2300 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文下方。如果你有完整的半個小時,歡迎搭配茶水、坐在桌前聽聽人物故事,喜歡的話拍個手、留言回饋。
Thumbnail
一整個世代的小兒麻痺患者,現在也都到了55-70歲的中高齡,過去勇壯的身體不再,慢慢形成「二度身障」問題..
Thumbnail
就算你不是阿宅,你可能也聽過「初音只是個軟體」這句能惹怒阿宅的玩笑,或者你也揶揄過這件事。然而今日 AI 與影像技術正蓬勃發展,如今的虛擬角色真的不再是軟體,或許將成為下一個世代與許多人共渡餘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