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語言密林,回樹洞去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長在打開的樹洞》Apyang Imiq程廷,九歌,2021
 我曾經想過Bhring,是風也是靈力,當一個人的bhring和你氣味相投,倆人聚合,Bhring是強大的颶風,什麼獵物都能輕易捲進槍口下。但如果Bhring不合,上山都會有危險。我們的Bhring曾經那麼契合,那麼有默契,如今什麼原因搗亂我們的風。
(原文發表於聯合報副刊: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5786463。
 程廷寫散文的文字特殊氣味請一定要親讀,Open Book有數篇我與他交換日記,供參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4806)
 Tama父親。Bubu母親。Qnbabaw,疏苗,是從上往下抓取,像天擇的手取捨植株。Tutu hlama,竹筒與米糕,不盡然是給觀光客吃的竹筒飯──除了竹子,還要土地,更要對土地有記憶的人與身體:整地除草,等待竹子長回再砍,憑山林經驗在密林裡安排一條拖行竹材的路徑,而後才以竹節蓋屋,編織,作掃把。竹筒飯,只是土地眾多賦予的其中之一。
 一個詞彙點亮一片文化岩層,照見一處勞動的地圖,讀《我長在打開的樹洞》時,最吸引我的,是在嘴中反覆誦讀這些太魯閣族語時的明亮感。
 我們都明白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卻沒意識到語言與文化這同捆包般的族群生命經驗,常在轉譯時失落許多要素。〈下山的山蘇〉寫Sruhing是太魯閣族英勇的象徵、打牙祭的野菜,現已異化為經濟作物、都市人口中的山蘇,提及此詞彙只想到山產熱炒店、樹子、丁香魚、大火烹調,卻不知是支亞干地區太魯閣族眼中的山林印記。
 你的山蘇不等於我的Sruhing。人常以自我偏詮他者,詞語背後層疊的文化就在翻譯時碰碎。
 對作者Apyang Imiq程廷而言,這是一路拾回播種的語言種子,長出根系,抓住文化的土壤。務農不僅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論述上的耕作。〈Biyi──彼憶〉寫Biyi(工寮)是務農養雞場所,也是家族社區的凝聚處,得勤於整理以免情誼被雜草吃掉;〈Sungut──樹豆〉寫部落裡繁盛的樹豆,是田地的邊界,傳統的菜肴,也是與平地人交流飲食的作物。
 充滿形象的具體詞語不勝枚舉,但讓我反覆咀嚼的是那些抽象而難以視現的字詞:Gaya規範也是禁忌、Bhring風也是靈力、Hagay指擁有兩種靈魂的人。字面翻譯實屬勉強,《我長在打開的樹洞》則給予故事,讓讀者深踏意義土壤,感受語境裡微妙的濕度溫度。
 同樣是散文作者,都描寫了家族。讀此書時,我恍然理解是現代化與個人化,讓自己得以抽離群體之外凝視親緣;然而在Apyang Imiq的書寫裡,血液自帶Gaya此關乎個人、人際、人神之間的群體規範,個人特質若與群體規範矛盾,確是難解哉問。我看見擁有兩種靈魂的作者在自我與群體間試圖平衡,從詞語梳理一條新路徑,讀者彷彿也能跟隨作者的文字穿越語言密林,回到初長成的樹洞裡:生理男性的Hagay不能碰女性的Ubung(織布機),否則會觸犯Gaya;但因為是Hagay而能扮演巫師與祖靈溝通,也許能替心愛的男子編織;且並不因為是Hagay就擾亂我與他者間Bhring的自然契合,人際的默契可以引起颶風,收獲更多獵物。
 默契、相愛、耕種、生活。在標籤與身分的更上游處,有著更貼近人的本質的事物:那裡是打開的樹洞,不拒誰於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2會員
68Content count
正職是家庭主婦,不專業書評,不專業作者。 座右銘是「喜歡吃白肉魚壽司的人,是謙虛的人」。 大家都愛紅肉魚,而我盡力嘗出白肉魚的花香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白肉魚壽司愛好者 的其他內容
《愛的藝術》埃里希.佛洛姆/著,梁永安/譯,木馬文化,2021 愛是每個人終極和真實的需要。這種需要的被遮蔽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分析愛的本性正是要去發現愛在今天的普遍匱乏,是要批判應對此負責的社會條件。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張亦絢,木馬,2020  我也曾是「大人渴求」世界給我們更高深莫測、更睥睨一切──我也曾是那種「歪七扭八的小孩」。我說「歪七扭八」時,是充滿柔情與痛楚的:我明白,我了解──就算「歪七扭八」,本來也有權好好長大。
《知影》孫梓評,九歌,2015  假裝自己是一個遠方的旅人,為了這美好的博物館而來,假裝我是一個被釀好的句子,寫進明信片之中……天色已墨,信步踅到老街,沿途都是慵懶走逛的人群。孩子們坐在石椅上,警告路人地上有不明髒穢物。風也微微,擦過了我的臉,成為裝飾音,並且彈奏著小鎮,最後,唱成了一守無名歌。
《心靈寫作》娜妲莉.高柏,心靈工坊,2016(30週年紀念版)  問題在於,我們以為我們活著;我們以為我們的言語字句是永恆堅實的,將永遠銘刻在我們身上。錯了,我們寫在當下,寫作只是那一瞬間的事。
《花都開好了》王盛弘,馬可孛羅,2017  我有虛榮感,我有得失心,我不掩飾,更不矯情虛榮與得失為罪惡,但我有更深的嚮往:那株自開自落的芙蓉花,不為誰而美麗。
《愛人蒸他的睡眠》陳顥仁,九歌,2021 ──睜開眼睛/感覺夜晚是白天的骨頭/醒來是/睡著的反鎖/翻一個身/我是/我是三月的固著 ──〈第二個晚上〉
《愛的藝術》埃里希.佛洛姆/著,梁永安/譯,木馬文化,2021 愛是每個人終極和真實的需要。這種需要的被遮蔽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分析愛的本性正是要去發現愛在今天的普遍匱乏,是要批判應對此負責的社會條件。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張亦絢,木馬,2020  我也曾是「大人渴求」世界給我們更高深莫測、更睥睨一切──我也曾是那種「歪七扭八的小孩」。我說「歪七扭八」時,是充滿柔情與痛楚的:我明白,我了解──就算「歪七扭八」,本來也有權好好長大。
《知影》孫梓評,九歌,2015  假裝自己是一個遠方的旅人,為了這美好的博物館而來,假裝我是一個被釀好的句子,寫進明信片之中……天色已墨,信步踅到老街,沿途都是慵懶走逛的人群。孩子們坐在石椅上,警告路人地上有不明髒穢物。風也微微,擦過了我的臉,成為裝飾音,並且彈奏著小鎮,最後,唱成了一守無名歌。
《心靈寫作》娜妲莉.高柏,心靈工坊,2016(30週年紀念版)  問題在於,我們以為我們活著;我們以為我們的言語字句是永恆堅實的,將永遠銘刻在我們身上。錯了,我們寫在當下,寫作只是那一瞬間的事。
《花都開好了》王盛弘,馬可孛羅,2017  我有虛榮感,我有得失心,我不掩飾,更不矯情虛榮與得失為罪惡,但我有更深的嚮往:那株自開自落的芙蓉花,不為誰而美麗。
《愛人蒸他的睡眠》陳顥仁,九歌,2021 ──睜開眼睛/感覺夜晚是白天的骨頭/醒來是/睡著的反鎖/翻一個身/我是/我是三月的固著 ──〈第二個晚上〉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Bunun (發音似 bunuen 或注音符號「ㄅㄨㄋㄩㄣ」) 一語是台灣 Bunun (族) 的自稱,也類似漢字「人」的意思,即意通「人民」或「人類」或 English 的 man、human、humankind 之類。日治時期譯稱「武崙族」,後來中文漢字多音譯「布農」或音譯混搭而轉譯「布農族」。
Thumbnail
縱使刻畫這般的歷史時代劇所費不貲,所需要花費的前期籌備心力超乎想像,每一個道具、服裝跟場景、陳設,甚至就連語言都需要謹慎考究,卻還是有一群人,具備著這樣的野心跟使命感,默默付出、奉獻,要將這樣一個真正屬於台灣的歷史,拍給台灣人、甚至是世界看。
     楓圓是世界第一大島國,喜愛出海,海軍實力十分強盛,就連異稟者也多為水系,可以操縱水流,或是在水裡呼吸等等,水系異稟者的基數十分龐大。   楓圓為了強化國力,開設了許多異稟者學堂,專門教授有天賦的孩子使用異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慶都學堂。   這裡專門教授十二歲以下的孩子,雖然能夠畢業的都是
  茶樓停業,小劉這一去衙門就沒影兒了,原先在傳小劉背地裡被處理掉了,但這種風聲還沒傳進馬凡耳裡就變成小劉發了一筆大財,往王都去了。   眾人也不奇怪,小劉對王都很是憧憬眾所皆知,但是連生意都不顧就直接跑了這點就落人口實了。   「老劉也不曉得去哪裡了,該不會父子兩一起跑了吧?」茶樓員工聚在一起發牢
Thumbnail
簽名簿上的日語和錦連所敘述的抄寫,令人不禁想像跨語言世代文學者習得語言的迴路和他們的身體記憶,還無法運用流暢中文表現前,他們僅能抓住的浮木是日語;已經能夠用中文表現自己後,日語卻還是他們的拐杖。在封閉、嚴峻的時代情勢裡,更是一只望遠鏡。
Thumbnail
無論是第一季或第二季,《鏡子森林》始終環繞著這樣的叩問:究竟當記者是為了什麼?真相又是什麼?誰定義的正義是真正的正義? 這一連串大哉問,讓我回憶起自己體制內八年的點點滴滴——
Thumbnail
作為一名新創教育的工作者,對「體驗學習」有非常高的期待——而密室展覽《時空歷險記》成功了一部分,失敗了一部分。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Bunun (發音似 bunuen 或注音符號「ㄅㄨㄋㄩㄣ」) 一語是台灣 Bunun (族) 的自稱,也類似漢字「人」的意思,即意通「人民」或「人類」或 English 的 man、human、humankind 之類。日治時期譯稱「武崙族」,後來中文漢字多音譯「布農」或音譯混搭而轉譯「布農族」。
Thumbnail
縱使刻畫這般的歷史時代劇所費不貲,所需要花費的前期籌備心力超乎想像,每一個道具、服裝跟場景、陳設,甚至就連語言都需要謹慎考究,卻還是有一群人,具備著這樣的野心跟使命感,默默付出、奉獻,要將這樣一個真正屬於台灣的歷史,拍給台灣人、甚至是世界看。
     楓圓是世界第一大島國,喜愛出海,海軍實力十分強盛,就連異稟者也多為水系,可以操縱水流,或是在水裡呼吸等等,水系異稟者的基數十分龐大。   楓圓為了強化國力,開設了許多異稟者學堂,專門教授有天賦的孩子使用異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慶都學堂。   這裡專門教授十二歲以下的孩子,雖然能夠畢業的都是
  茶樓停業,小劉這一去衙門就沒影兒了,原先在傳小劉背地裡被處理掉了,但這種風聲還沒傳進馬凡耳裡就變成小劉發了一筆大財,往王都去了。   眾人也不奇怪,小劉對王都很是憧憬眾所皆知,但是連生意都不顧就直接跑了這點就落人口實了。   「老劉也不曉得去哪裡了,該不會父子兩一起跑了吧?」茶樓員工聚在一起發牢
Thumbnail
簽名簿上的日語和錦連所敘述的抄寫,令人不禁想像跨語言世代文學者習得語言的迴路和他們的身體記憶,還無法運用流暢中文表現前,他們僅能抓住的浮木是日語;已經能夠用中文表現自己後,日語卻還是他們的拐杖。在封閉、嚴峻的時代情勢裡,更是一只望遠鏡。
Thumbnail
無論是第一季或第二季,《鏡子森林》始終環繞著這樣的叩問:究竟當記者是為了什麼?真相又是什麼?誰定義的正義是真正的正義? 這一連串大哉問,讓我回憶起自己體制內八年的點點滴滴——
Thumbnail
作為一名新創教育的工作者,對「體驗學習」有非常高的期待——而密室展覽《時空歷險記》成功了一部分,失敗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