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際會地晃到文化中心,發現原來有藝文沙龍這種東西,播的還不是商業電影,立刻找了最近的一個禮拜天來嚐鮮。播映當天出乎我意料,除了我以外,其他都是阿公阿罵級的老人,而且感覺都是常客了。我自己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播放室很小,但門關了燈光全暗,比起電影院的偌大空間,這倒是更貼近螢幕的體驗。
《然後》是在喬治亞取景的電影。喬治亞?是什麼地方?我當下的疑問,聽起來很有東歐的感覺,估狗一下才知道:喬治亞是個位在歐亞邊界的小國,北邊與俄羅斯接壤,南邊鄰土耳其、亞美尼亞和雅賽拜然,東鄰黑海。曾經受到蘇俄統治,當時叫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後來在1991年獨立,更名喬治亞共和國。如同其他東歐小國家,從原本共產體制過渡到民主改革的過程中,雖然慢慢崛起,但也有其本身因經濟、地理位置、民族等因素,造就的兩種面貌:傳統文化保留、新舊觀念衝擊。
正對我的胃口!
題材其實不算新穎,畢竟這幾年同志文化蓬勃發展,甚至有點氾濫了。主要是,在喬治亞這個還算保守的國度,劇組人員想如何詮釋,而這之中,又隱含了哪些文化訊息。
電影開頭的練舞場景,教練斥責梅拉布的舞姿不夠剛硬挺直,便暗示了喜愛跳舞的他,內在柔韌的一面和追求男子氣概的傳統喬治亞舞蹈,將會是日後衝突導主因——在性傾向和同儕排斥間也好、在自我實現和家庭間也好。
這部電影最重要的就是音樂,我認為其重要度更勝情節。聽著鼓聲跟拍手聲,眼前好似出現鮮明的色彩,是的,明明是音符卻展開豔麗的一幅圖畫,這就是喬治亞傳統舞蹈音樂的魅力。就連舞步也像是過往的社會,人們為了祭祀、歡慶、豐收等大日子,眾人齊聚,搭配人聲和簡單的樂器,大家在廣場隨意舞動。男女舞者不只要熟記步伐手勢,眼神也是一大重點,對視時帶著自信的笑容,炯炯有神,轉頭時又堅定果斷。
因為科系關係,接觸過一點佛朗明哥舞蹈,這讓我想起我們的指導老師,鞋跟敲擊地面時也是那麼響亮,手腕、身子一轉、腿兒帶起波浪裙擺,視線此中昂揚有神。這只是一個人練舞時,要是三五個女子頭上別著鮮花,穿著鮮豔顏色的舞群,陽光下踩著佛朗明哥特別的三拍子節奏,讓人聯想到熱情的南歐。
然而某些橋段又不乏出現另一種風格的音樂,雄厚的男聲吟唱著富有宗教性的曲調,我不懂喬治亞語,但聽者的感覺是,很像神聖的讚頌,或者在訴說一件偉大但有些悲愴的歷史故事,像是只有在喬治亞這個小國家,歷經主權爭奪與革命後,才有的獨特敘事魅力。
有天梅拉布打工完後回家,下了樓梯,原來是進到一家賣蔬果的小店。還不是先看到商品架子,而是老闆娘坐的沙發,太奇特了。梅拉布的家也位在有點奇怪的地方。先走那種戶外Z字型的樓梯上去(我在台南某些老房子的樓層間有看過,多位在陽台,至於房子裡有沒有另一組樓梯就不知道了。另外西班牙的某些房子也有,那是逃生作用。)然而,這不是直達自家的樓梯。簡單來說,住家連著住家,棟與棟之間台灣人可能會擴建做成陽台的地方,就是他們的空中走廊,所以假如你不是樓梯上去後的第一間,那在回到家之前,你就會先經過人家的窗口。
所幸梯子不是醜醜的鐵灰,要不鐵皮屋會鐵鋁樓梯,那真是大大破壞畫面。正好有幾棵枝葉茂密的大樹在屋前,綠葉、陽光、淺色牆壁、褪色衣服,如果在台灣有這種地方,我也想搬進去,我才不介意進門前要先爬樓梯,或者跟鄰居共享陽台。
題外話,我很喜歡看房子,有些重劃區的房子蠻有特色的。特別喜歡陽台和鄰居黏緊緊的,可能我心中住著一個跟鄰居暢聊整晚的夢吧。可惜即使有這樣的建設,民情地景不同,還是會覺得像困在都市叢林的鳥兒,因為四周都是鋼筋水泥了,仰望不怎麼藍的天空又沒意思了。
在我有印象的歐洲電影,我觀察到人們講話的方式都比較直接,尤其是非人口密集處的城鎮,比方法國、西班牙、瑞典、部分東歐的電影。好像也不怕得罪別人,就算得罪了別人,對方也會擺出明顯不高興的臉或回嗆,最後可能是道歉或幾天冷戰後又好了。畢竟我沒與這些地區的人深交過,我也只是從電影裡觀察到,所以蠻片面的,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去東、南歐讀書,也印證這些風俗民情。
另一個特殊的是抽菸文化。尤其是在西班牙、法國和本片拍攝地點喬治亞,人們抽得很兇,連青少年也是。在學校、家中(梅拉布一家人邊吃飯邊抽煙)等等,吸菸的人也不是印象中的「8+9」,每個人都可以抽,好像這跟喝水沒兩樣;而人們似乎對男生或女生抽煙、有沒有成年才抽菸,也沒有特別的價值判斷或規範。在維基百科的各國人均煙草消費量表中,前二十名幾乎是南歐及東歐國家包辦。我很想一睹歐洲的古老城市,但是一想到連在家都可以人手一枝,就聯想到難聞的煙味。果然唯美的畫面和當地真正的生活,是兩回事。外國的香菸比較香嗎?哈哈,就給以後的我去試試囉!
看著梅拉布對伊拉克裡的感情從競爭,到夥伴,到梅拉布時不時勾起遙想心上人的含蓄笑容,以及朋友們出遊的夜晚,兩人真正觸及肉體,我覺得本片導演做到不讓它流落俗套,而是讓觀眾會心一笑,一起體會主角初戀的酸甜滋味。
有一段與奶奶的對話特別可愛:
梅拉布看著奶奶說:「奶奶,你真的太美了!」
奶奶:「你這是練習太多,失心瘋了吧!」
梅拉布又笑容可掬的讚美:「謝謝你是這麼棒的奶奶。」
奶奶瞬間手勢一堆,非常無奈:「我也謝謝你,是最棒的孫子,雖然你現在瘋瘋癲癲的。」
讓我不得不羨慕喬治亞人之間坦承的對白,一邊心有戚戚焉:啊,談戀愛的時候,看什麼都美麗!
我也好喜歡他們到郊外老房子度假那一整幕,這群人真的是隨時隨地都在跳舞。(有個長辮子的女孩特別美麗)然而瑪麗也看出了些兩人間的端倪,十分契合的舞步、眉目傳情⋯⋯。
話說瑪麗這個女孩子,我覺得很善良,也很天真。電影開場沒多久,舞蹈班的朋友在聊天時,瑪麗暗示梅拉布錢包裡的保險套,說出令我非常震驚的話,類似找個公園來做吧這樣XD我當時就想,是要多大的公園,或者多隱密,才會把在公園做愛這件事講的這麼自然?還是這也是當地民情嗎?
梅拉布那時候說,他覺得第一次應該要慎重,不能隨便這樣找個地方就完事。我就wow,對比一開始在男生更衣間低俗的談話,梅拉布真是父親們會滿意的交往對象XD
有個微妙的點就是,梅拉布在整片中都像是慢慢在探索自己的情慾,也很自然而然地走向伊拉克裡,你看不到太多自我的掙扎,不知是導演沒有特別想呈現內心揪扯的性別認同,或是他給了我們對同志的另一種想像——不總是要被壓抑、不斷自問、與家庭鬧翻等等,而是把喜歡同性這件事,一開始就坦然接受,於是電影後面,舞蹈班的低級同學(我認為他長得很像老鼠,老鼠臉)起哄嘲笑推擠梅拉布時,而瑪麗心急如焚地說:「沒想到你這麼愚蠢,你不知道渣渣的事嗎?你不知道他們會殺了你嗎?」梅拉布吼了回去:「我和渣渣不一樣!」我感覺他不曾把自己看作是弱者,他總是充滿向上、堅定的念頭,在追逐夢想和自我認同都是。
唯一一個流露出比較多同志圈文化的鏡頭,應該是梅拉布跟著公車上偶遇的男子,到gay bar玩的時候,有一些看起來就很騷的戲精們,結果好死不死,就被老鼠臉撞見了,成為日後的把柄。
他也沒有在瑪麗提出做愛時,就從此疏遠她,在郊區老房的夜晚,甚至親了抱了她(亦或是喬治亞人表示親暱的方式向來如此)。我想這是他把瑪麗當作單純朋友的暗示,但本來導演就沒有明講兩人的關係,所以這方面也只是個人揣測。瑪麗我想是不那麼傳統、能夠思考的女子,最後她選擇支持梅拉布,即使她什麼都沒提,但我想她從懷疑到逐漸印證梅拉布性向的過程中,心境應該也很複雜。
瑪麗的比較強烈表達情緒的一幕,應該是梅拉布扭傷腳之後,突然收到以拉克里的訊息,忍不住盯著手機回覆,還沒頭沒腦地問瑪麗要不要喝奶昔,結果瑪麗就森77了。
梅拉布的愛情以悲劇收場,但個人事業卻像是為這段日子以來做的總結,即使舞蹈教練阿利柯直白地說了,喬治亞的傳統舞容不下軟弱,試鏡那一幕,梅拉布已經聽從心靈:我跳故我在,這就是我,這就是我的特色!
換言之,整部片比較沒有性格,明明是男一卻一點都不突出的,反而是以拉克里。個人認為,他最後離開的原因,也挺⋯⋯窩囊的。他就是一個裝飾用的存在吧,我只能這麼說。反倒梅拉布的哥哥,在床上對著梅拉布喃喃,要他離開家鄉才有得發展,用另類的方式詢問弟弟的性向(「他們說你是同性戀,我為了維護你的名聲和他們打了一架,所以我是白白挨了揍嗎?」),充滿生活的無奈和家人情感的深度。
總結時間~哇啦哇啦說了一堆好像都無關要緊的點,我想推薦這部片的原因,主要是文化背景、舞蹈音樂,都引起我的興趣。尤其是餐桌上出現的巨型餃子Khinkali,和一種橢圓形餅類,我查到好像是他們的船型麵包khachapuri,都好美味的感覺呀!
一看就知道熱量肯定不低的美食,小麥製品對歐洲人來說真的舉足輕重。
很像小籠包的Khinkali,感覺是偏清爽的輕食。
用美食做結尾,鼓勵大家善用網路查資料,給下一次旅行新的景點,那就這樣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