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2021/09/0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有些電影,讓人看了當下五官都打開,為之驚嘆;這些電影中,又分為衝擊感維持了一兩個禮拜就消失,和化為綿延不斷的思緒,持續影響未來這兩種。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以下簡稱《藍色》),個人認為是前者。幾年前看的,當初是因為對同志題材好奇,果然傳說中作風大膽的歐洲電影也沒讓我失望,各種肉色畫面一刀未剪,不知道當時令我震撼的是這些春光乍現的場景,還是藝術家艾瑪不羈的個性本身。
為什麼我將它歸類在前者呢?但其實他也不全然是第一類。的確,一陣子之後,我就只記得那些特定畫面和片段激烈的爭吵(法文真的不是什麼優雅的語言XD)不過最近決定拿出來,特別為它寫一篇review,其實是因為快要生理期,賀爾蒙作祟導致我有點春心蕩漾,心思飄著飄著就回到《藍色》,一邊嚮往裡面藝術家式的情感,一邊滿足一下稍嫌空虛的心靈。(誤///)我知道,很瞎的原因。不過其實不只這次,先前有幾次,還是會不小心又想起,給五感帶來新的刺激,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是成功的電影,總之絕對不只是爽片。
畢竟是比較久以前看的,這次我邊看邊寫這篇。目的是不想遺漏小細節,雖然可能有些人會認為沒有連貫性,但我個人的感官體驗,經常是記得一些非主要的片段,所以想和大家分享。
歐洲電影有時候會讓我想按快轉,因為一個場景就拍了好久,可能只是主角在思考東西,眼珠子飄了一下,然後吃一口東西,再抽一口雪茄。如電影開頭,是一堂文學課,但我想重點在學生朗誦的書本句子,以及後來老師的提問,引出愛黛兒和艾瑪的初遇。有幾個鏡頭停在愛黛兒聆聽的模樣,現在重看,我開始思考,她是專心在聽同學朗讀,還是被句子本身纏住了。除此之外,基本上這一幕的鏡頭是流動的,搭配課程進行,句子也像在空中被不同聲音拋接,男學生回答問題時,更有觀眾即在現場的研討會既視感。光影流動和人像表情捕捉,是很傑出的拍攝技巧。
愛黛兒的喜怒不易表露,嘴巴時常微張,眼神不算無神,像在觀察與釐清事物。她對書籍的反饋可以讓她侃侃而談。她不喜歡聽老師解析書本,她認為那奪去了讀者的想像空間,她有自己的一套世界觀,至少對文學的評論是如此。然而在偶遇艾瑪、與校草約會之後,她對感情的不確定性隱晦地透過焦慮顯露出來。她哭,而她的死黨說一定有原因,身為局外人我們都是到這個原因是什麼,但劇裡的愛黛兒尚未明白。
愛黛兒學校的同學某次親了她一下,過後,愛黛兒不像第一次在馬路上望見艾瑪那樣震撼,好像那是初次見面、是驚喜、是觸電,而這是更加確認,原來我不排斥女孩。不過令她失望的是,當她再次在化妝室回吻女同學,對方承認那只是一時心動,當下愛黛兒失望的表情很生動,好像她終於發現自己並不孤單的時候,卻被狠狠甩了一巴掌。
於是她沮喪地走出校園,跟著死黨到了夜晚的酒吧,那不是一間普通的酒吧,充滿男人間野性的慾望,然而她顯得格格不入。獨自離開後,她漫步在街頭,踏入另一間酒吧,這次來對了。在那裡,愛黛兒第二次遇見艾瑪。
我很喜歡編劇在人物對話下的小心思,感謝導演選擇留下這些片段,而不為了追求速度咖掉。前面和校草在戶外吃皮特三明治那場,幫助觀眾更認識愛黛兒,看見她對閱讀文學的堅持和喜愛。這次喝下難喝的草莓牛奶,艾瑪頂著一頭顯眼藍髮,試探又老練的撩人與愛黛兒的不知所措,這是相當令人坐立不安的一幕,然而對話中的哲學意味又不容忽視。
艾瑪提到,世界上沒有湊巧的事。我把它解讀成,愛黛兒的新世界開啟的契機。
導演在片中拍攝了許多用餐的鏡頭。這裡倒沒什麼伏筆,單單就吃相這件事XD個人覺得很有趣,一開始是愛黛兒的家庭晚餐義大利麵、與校草的三明治約會、上街遊行完吃點心、跟艾瑪回家吃牡蠣、在愛黛兒家吃又是義大利麵、艾瑪畫展成功慶功宴上的菜餚(依舊有義大利麵XD)。法國人吃飯真的會吸吮手指嗎?在《藍色》裡不只一次且不只愛黛兒,舔著手指的醬汁,或者使用刀叉,但並非優雅地切割肉塊咀嚼,甚至可以說,叉子毫無技巧地纏麵就塞進口中。人們沈浸在談話中,令人回味的醬汁是恰到好處的點綴。食物與哲學與藝術與溝通,《藍色》充滿人本的色彩,僅僅透過螢幕,也讓人想放下手邊一切,純粹地享受當下。
年輕的愛黛兒懵懂,吸引他的是艾瑪的神秘,就像初探同志圈,第一個領她走入愛與慾世界的,將是最深刻的人。
當我們會對另一個人有憧憬之情,其實就暗示了彼此間的差距,只是這種差距有多些微不可察覺而已。回顧我的感情史(真是害羞),會讓我心動的,也都是在某方面有我不曾到達的成就,或者和我十分互補的特長,所以被吸引。
在艾瑪家的聚餐那一幕,兩人間的差距更加明顯了。這是在愛黛兒如願有了幼兒園的工作,而艾瑪繼續耕耘藝術生涯後。我好像懂為什麼在聚會上艾黛兒會不斷忙碌,好像不由自主,就是無法坐下來。或許就是兩人的圈子差別太大,當我進到一個全是文人的場所,無法參加他們的高談闊論,我懂的只是一點點毛皮,我也會覺得很不自在,所以跑回去做那些能保持忙碌的是,比如到處問人家還需不需要喝些什麼。此時的艾瑪感覺也沒有當初的隨性了。愛黛兒自己知道,她將越來越無法追上愛人的夢想,所以當她看見同樣也畫畫的麗姬相談甚歡,心中很不是滋味。
在那之前,愛黛兒還在高中時,兩人互相到對方家用餐,也暗示家庭背景、性格的不同,將會間接導致兩人感情日後的破裂。如果我是艾瑪,戀情不能曝光,甚至對方沒有事先知會我,就跟爸媽說我只是一個家教,甚至還說我有男朋友,我會超級不能接受。包括整個餐桌談話,都是談一些很現實很沈重的話題,我會整個受不了XD或許艾瑪在控制面對長輩的情緒這方面比我好。
說到教書,值得一提的是,《藍色》一幕是愛黛兒帶小孩子念詩,多麽棒的課程啊!老實講,如果與孩子交流對一段文章或者詩的感想,我可是很願意從事教職的哈哈。還有,就連較注重實用的愛黛兒的家庭,她母親也說了,一個學期的哲學課怎麼夠?根本沒法學得透徹。讓我對法國的人文教育感到好奇,或許有天,我真的會跑去歐洲讀哲學呢XD
再看一次《藍色》,沒想到在兩人吵架那一段我還是哭了。不知道是法文太難聽(誤)還是怎樣,總之好大聲,字幕翻譯也好兇,艾瑪變得不像電影開頭那個溫柔的人。在這幕之前,有次艾瑪接到電話,她提到對方不喜歡拉拉(女同志的意思),但是那是她的作品,沒人有權利叫她改變風格,他必須尊重她。我猜當她發現愛黛兒出軌,對方竟然是男人的時候,或許她難免將自己跟男人做比較,而覺得藝術事業已經受挫,另一半又偏偏在此時背叛她,而感到身心無力嗎?
雖說先出軌的是愛黛兒,不過當下我真的覺得她好可憐。這個事情我最近才跟朋友討論過,也就是出軌到底可不可以被接受。我個人立場是這樣,我認為精神和肉體都能出軌的話,沒有和伴侶以外的人親密接觸的,不一定沒有意淫過他人,那這樣算不算?說真的,我自己有時候連朋友同一個看久了都會膩,人的感情本來就是流動的;你只是選了一個你願意花時間陪伴、負起責任的人,不代表大小事情跟這個人一起做都是最舒適的。但總有一個人,是你繞了許多彎路,還是想回到他的身邊;他也不特別刺激有趣,甚至太嚴肅會吵架,會惡言相向,但是你又是不能沒有他。愛可以分流,當然可以分大小輕重,人就是這麼複雜而美麗。
但艾瑪也提到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她不要騙子。騙子是什麼?對我來講,是表面上繼續跟我恩愛,但是背地裡搞東搞西的。或許聽起來跟前段有些矛盾:不是說,出軌難免嗎?對啊,所以誠實很重要,我希望對方直接跟我說,說她膩了也好,想暫時分開也好,沒有人需要為此改變性格來迎合對方口味,可是你不能其實沒感覺,卻硬要勉強自己,讓我還以為我在雲端快樂著。那甚至,如果分手了一段時間,又思思念念起這個人呢?可以嗎?不行嗎?又回到情感流動性的命題囉。其實我只要求,順從當下的心,相信愛你的人有勇氣聽見事實,不然只會傷人更重而已。
總的來說,《藍色》的中心主旨我其實不太清楚,它就是一個揉合激情與遺憾的故事,一段關係結束的其中一種方式。也有人覺得六、七分鐘的性愛場面太冗長,原作者認為這是一段「so-called lesbian sex」,意即非蕾絲邊所想像的女女性愛,甚至讓人看到出戲。
但重點從來不是滾床單,它只是表現激情的方式之一。後來兩人在咖啡廳的交談,個人經驗使然,我好像可以同理愛黛兒渴求舊情人的心情,可是最後是出於無可奈何呢?還是成熟呢?艾瑪的身影只能柔焦,但永不能忘記,這一幕為過去的愛恨做了傷心的了結,對彼此都告一段落。
畫展那段,愛黛兒的藍色洋裝很美。如果把自己想像成愛黛兒,我會是為了艾瑪而去,即使人到了心也會是空空的,甚至沒有翻攪的情緒了,那樣的留白,不是不在意,也不是死心,倒像是,還有那麼點不明白怎麼來到今日,但也就是這樣了。(不知道欸,好難講喔,愛黛兒最後走出畫廊的背影,哎喲看了自己去體會啦)
我喜歡電影的結尾,是在海邊,在藍色的大海裡漂著漂著。艾瑪的溫暖,昔日的溫存,初次見面天空刺眼的陽光,團團捧著愛黛兒,剎那間彷彿合而為一。
田小蛇
田小蛇
看電影,寫影評,練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