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1早上8:13
這是房東和阿嬤為我們準備的早餐
現在看到畫面,才知道這早餐有多豐盛,事隔兩年多,我不禁在心裡湧起一股送不出去的謝意。
用完早餐,我們走到室外,看到阿嬤在遠遠的地方,已經開始努力幹活,現在是低溫的清晨啊,阿嬤卻穿著裙子。
這個畫面是拉近拍的遠照,意外呈現線條模糊、卻又像油畫的古典金黃色澤。是不是有米勒《拾穗》的氣氛?真有意思。
《 拾穗》
因為前一天又是晚上才到民宿,隔天一早起床,才看到周邊的田園風光。
(以下在圖片下面的文字,是書維在他fb的敘述。)
9:25出發前,車子的儀表板顯示,現在室外氣溫是零下5度,車子的擋風玻璃上,結滿了硬硬的冰霜,房東幫我們用小鏟子把冰霜鏟下來。
兩個男人奮力的刮除冰霜,否則無法開車上路。住在這種到了冬天就天寒地凍的地方,光是出門,就先來一堆工作,真是辛苦。
昨天晚上放在後車廂的備用水都結冰了
這時,房東忽然很堅持的要我們跟著他去參觀「博物館」?!
原來他所說的「博物館」是他阿公阿嬤年輕時住的小茅房,裡面的裝飾都原封不動的留了下來。
我想,這茅房的歷史,在台灣可能真的可以叫博物館了。
昨夜就是住在這麼一個天寬地闊的美景中
又是一幅油畫
我超愛拍這些家家戶戶不間斷存積的、讓人感到安心的木柴堆。
臨走前,書維提醒我,阿嬤在廚房的門邊等著跟我們說再見,我回頭一看,趕快跑過去跟她道別。阿嬤用羅馬尼亞語嘰哩咕嚕的說個沒完,完全沒在管我是不是聽得懂。面對她的友善和熱情,我一副完全聽懂、也完全了解的樣子,頻頻點頭,並且用台灣式的語助詞附和她,也算是完美的說拜拜了。
最後,我張開雙手,表示要跟她擁抱,她湊了上來,居然是要親我,我沒有準備好臉頰給她親,所以兩人相親的動作沒有做得很確實,哈哈哈!
房東的媽媽每次跟我們講話的末了,都會做一個臉頰靠上右手的睡覺動作,我猜,她是在祝福我們有個好睡的人生吧?跟她見面幾次,她就做幾次這個動作,可見她很在乎好睡這件事?真有趣!
由於有這些交流,住這間民宿的經驗,變得有溫度而難忘。
巴爾薩納木教堂,建於1711年,位在一個小山丘上,是羅馬尼亞最高的木教堂之一,有57米高。1999年12月列為世界遺產。
參觀內部還要打電話聯絡,才會有人來開門,書維說這樣好麻煩啊!
走出巴爾薩納木教堂
鄉下隨時都有阿公阿嬤在馬路邊走著,感覺他們沒什麼交通工具,也沒有單車或摩托車代步。這時有三個阿嬤走在路邊,天氣這麼冷,她們卻都穿著裙子。鄉下的羅馬尼亞阿嬤總是一身黑,掛著純樸的笑容。
我們來到頗有名氣的「歡樂墓園」,和Biserica Nașterea Maicii Domnului教堂。
這個墓園之所以有名,就是因為這些五顏六色的木製墓碑,上面記載了過世的人的身世,以及在世時的一些豐功偉業,甚至是犯過的罪。我想左邊這個女人應該是被車撞死的吧!
「歡樂墓園」的墓碑都是用木頭漆上藍色的底漆,上面再雕刻這個過世的人的生活故事,很有意思。
這個女人被車撞的畫面實在太寫實,感覺很滑稽,做這幅畫的人實在很有童心。我當初沒注意到這幅畫,否則一定會笑出來,雖然在墓園,這樣是有點不敬啦。不過,也許當時做這些畫的鄉民,就是要營造墓園的輕鬆氣氛,遊客如果認真看到哈哈大笑,才是他們希望的喔!我想,有時間的話,慢慢的欣賞這些紀錄一生的「插畫」,應該可以滿足我很多的好奇心,可惜,再多的旅遊時間都不夠做這件事啊!
這裡有千百個墓碑,就等於有千百個故事,可惜我們看不懂羅馬尼亞文。
《這裡大約有700個墳墓,墓碑透過文字和圖片,描繪了死者的生活。該墓地的創建者被認為是當地的一位藝術家,Stan Ioan Patras,他在1935年雕刻了第一座墓碑。
當一個人過世時,死者的家人會請神父做一個十字架,神父會決定要用哪些圖片和經文,來代表死者的生活。Pop Dimitru負責創作這些傑作已有30多年了。他說:「這些墓碑刻畫了一個人的真實生活。如果他喜歡喝酒,那就是我們要寫的東西。如果他喜歡工作,那就是我們要畫的東西。這些墓碑上的所有東西都是真實的,因為在一個小鎮上沒有秘密。」》
我們進到教堂裡,感受一下信眾做禮拜的虔誠氣氛。參與的婦女多數是上了年紀的阿嬤,每個人的穿著都一模一樣,一片黑壓壓的上衣,點綴碎花的裙子和頭巾,或跪或坐,很虔誠的聽著神父的禱告,一邊唱聖歌。
從我們抵達到離開,神父都一直帶領著信眾禱告和唱聖歌,完全沒有停歇,那些年老的阿嬤都能夠跟著神父,一句不差的念著、唱著,實在是非常的厲害。
信眾很多,一波一波的進來,畫面中的這些男士們穿得很正式。奇怪的是,為什麼大家來的時間都那麼不一樣呢?
「歡樂墓園」旁的教堂,顏色也很歡樂。五顏六色的磁磚,看起來非常的華麗,跟其他教堂都不一樣。
羅馬尼亞最不缺的就是教堂了,街對面又是一座不知名的木教堂,看到都快麻痺了。
走出「歡樂墓園」
教堂旁邊有幾間服飾禮品店,我們照例是興奮地觀看,然後失望的離開。賣的都是一些「卡燒貨」,讓我們沒有辦法買任何東西。那些粗糙的繡花衣服,品質很不好,價格卻非常的昂貴,一件甚至都要1000塊台幣以上,鄉下人這麼窮,是要賣給誰啊?真是瘋了!我這個自以為是的觀光客很不高興!
昨天民宿晚餐給我們喝的酒,就是裝在這種細桃木的酒瓶裡。原來裡面的木頭可以有這麼多的造型和趣味。
Peri-Săpânţa Monastery薩潘塔貝里修道院。
這個修道院裡的木教堂,是整個歐洲最高的木建築,有75公尺高,是世界上最高的木教堂,列入世界遺產。
修道院位於利瓦達樹種公園的心臟地帶
每次一進到教堂裡,相機鏡頭就會起霧,因為內外的溫差太大了。
這個東正教修道院可以追溯到1391年
這座修道院使用了400立方米的橡木製成
我們爬到教堂的一半高,欣賞整個木製的結構。
修道院建在一個很安靜的森林裡,人們必須開車才能來到這裡做禮拜。
教堂的周遭種滿了美麗的樹木,眼前就是一幅美景。
這時候,禮拜結束的民眾紛紛走了出來,走入滿是樹林的庭園,視覺很美。
這座樓梯的木頭年齡有300歲,非常的壯觀。
要開車離開時,幾隻巨大的狗把我們的車子包圍起來,有點嚇人。
離開薩潘塔貝里修道院
停留在這座木教堂的時光,感覺非常悠閒舒適。
這裡可以算是羅馬尼亞的最北邊,河對岸就是烏克蘭了!
下午1:08,我們來到這間讓我印象深刻的餐廳。
要先穿過這一條長長的走廊
眼前出現一個美麗的庭院
餐廳內部的佈置富有傳統特色,讓人很舒服、很放鬆。
被大量的原木擁抱,感覺穩重踏實又溫暖。
我們的午餐,布置和食物都很colorful
下午2:25,來到「共產主義和抵抗運動受害者紀念博物館」。
這間蘇聯佔領期間蓋的監獄,現在成為了博物館,紀念那些無辜的政治受害者。>這種紀念和控訴是一定要的,提醒過去的加害者和未來可能的加害者:人性和人命的尊嚴比什麼都重要。
走廊的兩邊,貼滿了受害者的相片。
《這座紀念博物館是紀念被關押在1897年建造的「西格特監獄」的政治犯,這座建築的前身就是西格特監獄,經過修復,在1997年向公眾開放。
這是羅馬尼亞最令人恐懼的地方之一,政治犯可能未經審判,就被關押並被判處嚴厲的懲罰,許多人在拘留期間死亡,沒有通知家屬,也從未簽發死亡證明,是一個寒冷而殘酷的地方。
監獄修復之後,每個牢房都精心的改造成博物館房間,這些房間講述了共產黨強加於羅馬尼亞的極權制度故事。》
我對這種主題的博物館特別有感,可惜我英文太爛了,短短的拜訪時間內,能理解的資訊太少。那個空間和氣氛,沉重而強烈的紀錄著這段苦難,讓人感嘆和不捨。能來這一趟,讓人非常珍惜。
走進這種空間和歷史,讓人連呼吸都能感受到一種桎梏。
博物館內每個房間都有故事,資訊多到即使在這裡待上一整天,都還看不完。
人命和尊嚴在不同的時空,呈現極端不同的價值,想像這些受難者的遭遇和心情,真的是很難受。
走到室外的院子
右邊的矮牆上,刻滿了受難者的名字,很像台灣的二二八紀念館,看起來非常的哀痛。
院子明亮的鵝黃色,企圖掃去原本的陰沉,這個反差令人更憐憫、更唏噓。
監獄外的庭院,以前是犯人放風時的活動區域,現在則擺放了藝術家的雕刻作品。這群人象徵共產主義迫害下的政治犯,面對著牆壁吶喊哭泣,這雕塑太逼真恐怖了!
《雕塑群「獻祭遊行」是由雕塑家奧雷爾·弗拉德製作,包含18個人物,在1997年製作。這是對羅馬尼亞監獄、集中營和驅逐場所中,將近八千人死亡的提醒。》
旅途中line女兒:「妹妹,參觀完紀念館,我對哥哥說:『生在不對的年代和不對的地方,生命的價值就完全不同,像這些羅馬尼亞人死得完全沒有價值,也無法去跟誰討公道,真的很可憐。』」
離開紀念館,準備上車。
現在看著羅馬尼亞鄉間馬路邊的房舍,很想念。
Church of the Holy Paraskeva教堂建於1770年,被一座墓園環繞。寂靜又美麗的墓園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
每一個墳墓,都會用彩色的塑膠花圈裝飾,遠看還繽紛熱鬧,近看難免覺得粗糙廉價,但是墳上倒是都開滿了菊花科的鮮花。從羅馬尼亞人布置墓園那種繽紛多彩的風格,可以看出他們看待死亡那種積極明亮的態度。
Biserica de lemn Sf. Nicolae Josani約薩尼木教堂建於1643年,這座教堂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塔頂有四個小砲台。1999年列為世界遺產,是當時建築的傑作。
離開時是下午16:20,氣溫極低,一上車才知道是零下一度。
接下來往今晚的住處出發,在途中的超市買了早餐和水果。開了兩公里泥土高低落差很大的路之後,終於到了住處。
這天晚上住在Breb山丘上的一間小民宿,前往民宿的道路又陡又很多泥巴,聽說是政府為了保存這一帶的文化遺產,才沒把路鋪平。
「妹妹,我們好不容易顛顛簸簸的開車到住處,爸爸停好車,天太黑,沒有察覺車尾太靠近那個有落差的邊坡,他開後車廂門要拿行李時,一用力,反作用力讓他順勢往後退,人就跌進了深溝,我們全驚叫了起來。
看到爸爸在整天開車奔波的疲憊之後,還受到這麼大的驚嚇,媽媽覺得爸爸很可憐,也自責自己當時就在旁邊,卻沒有幫爸爸留意。人被拉了上來,還好沒有受傷,媽媽覺得,回台灣後,應該要去行天宮收收驚才行。」
此時氣溫極低,我們拖著行李辛苦的上下大深溝,進入屋裡。
這間民宿的布置很傳統,看起來喜氣洋洋,好像是準備要用來結婚的新房。看起來好像很溫暖,可是其實當時氣溫很低,實在是舒適不起來。
這些顏色艷麗的毯子實在很驚人
在這個偏遠鄉村的民宿,完全沒有人會說英文!我們就靠著google翻譯和房東雞同鴨講,這樣也能開民宿,真的是很有勇氣!
「妹妹,進入屋裡,想問房東說,我們要吃晚餐,需要多少錢。房東和李老杯用google翻譯溝通的過程非常、非常的不順利。爸爸不斷語音輸入中文,想變出羅馬尼亞文給房東看,但可能是鄉間網路不穩,總是要輸入幾十次,才會成功一句。爸爸堅持不放棄,單調重複、不厭其煩的來來回回,房東在旁邊拿著手機,也是一直在想辦法搞懂我們要說的話……非常折騰!我在旁邊看了都快發瘋,真佩服這兩個男人鍥而不捨的精神。」
經過破英語和比手畫腳之後,房東終於了解我們的意思,他說晚餐的費用隨便我們給,as much as you want,甚至說零元也可以,(咦,房東會說英語啊?那我們剛才忙成這樣,不是太搞笑了嗎?),房東非常誠懇又熱情!我們後來當然還是給了一般餐廳的費用。
房東的女兒在幫忙布置餐桌
老母看到房東的女兒在布置餐桌,就把我們全部的餅乾糖果都送給她和她的弟弟。
「妹妹,今晚的住處,房東有個很乖巧的女兒在幫她爸媽準備晚餐,我一看到有小朋友,就飛奔上樓,回我們的房間,拿出爸爸從台灣買來的巧克力和餅乾,送給了她,一方面給孩子開心,一方面減輕行李的負擔。」
事後看這個畫面,我意外發現,原來這個女孩長得非常的「艷麗」。我記得,她只是個小學年紀的小女孩不是嗎?還是羅馬尼亞人的臉部輪廓都這麼深?
在經過一陣雞同鴨講之後,房東為我們準備了一些樸實無華的傳統羅馬尼亞菜。根據google翻譯,我覺得他們應該是想要請我們吃飯,但是老杯老母覺得這樣很不好意思,所以還是給了餐費。
「妹妹,這一頓晚餐等了快一個小時,終於完成。很多食物都是冷的,麵包又乾又難下嚥,麵疙瘩湯倒是和昨晚的一樣好吃。用餐中途,我和爸去車上拿水,那外面的低溫真是讓人冷到發抖,哥哥也說,我們出去時沒有關門,那冷空氣一陣一陣的跑進去,都快把他冷死了!」哈哈哈,我們這些來自亞熱帶、可憐的鄉巴佬!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