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造心理治療的慵懶氛圍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Diego Ph by unsplash (sunset)
偶然跟國外的朋友聯繫上,他說我給他 vibe 的感覺,一種慵懶又不失溫暖的感覺,而我從未想過這樣的特質會在我身上出現。
也許你可以想像一下,坐在你面前的人,他總穿著不那麼正式的服裝,長袖襯衫從不紮進褲子(最近偶爾會紮進褲子),習慣將袖子挽起至手肘處,翹著腳的坐姿,身體總靠在柔軟的椅背上。
這是你們第一次見面,很快地你感覺到他的冷漠、不易親近,也覺察到自己有點緊張,不確定這樣的緊張是來自陌生還是冷漠。
在談話過程中,你會看見他,時而雙腳平放落在地板上,時而雙手放在大腿處的書寫區,時而將雙手放置後腦勺,時而轉動手腕,時而手指與手掌相互摩擦,時而左手拖著下巴,不過這些動作沒有頻繁到好像動來動去。
你會聽見他緩慢且低沉的聲音,時而提高音量,時而調整話語的速度,時而停頓,時而確認你的身體發生什麼事,時而確認你的感受,也說出他的感受,偶爾也會聽他說些跟晤談內容,好像有關又無關的故事。
你的身體、你的聲音、你的情緒、你的話語、你的眼神、你的呼吸......都在這裡,他透過感官與語言,時而靠近你,時而靠近自己,在這來回過程中,使雙方都能感受到身心受到調節的片刻。在這過程中,其實正使用著共同調節的互動,藉此來讓彼此身心穩定及對安全感的連結。
以下摘自 Dr. Arielle Schwartz 針對創傷壓力症候群與複雜性創傷所提出共同調節的方法,供讀者們參考。

共同調節 (co-regulation)

共同調節 也稱為相互調節或社會情感調節,可以定義為一個人的自主神經系統與另一個人的自主神經系統敏感地相互作用的方式,以促進彼此情緒平衡與身體健康。簡而言之,我們人類彼此之間緊密相連,並以多種方式相互影響,通過對身體意識來實現共同調節。如治療室裡,是兩個人的交流而非個人治療。治療師與案主透過非語言信息,如眼神、語調、表情、溫度、相互影響彼此。透過共同調節,促進連結,幫助進入更深層的治療。治療中,若情感與身體感受被忽略或失調,可能帶來治療的阻抗。
共同調節也讓我們在其中學習社會參與,這是腹側迷走神經很重要的觸發元素。我們可以學習到無條件接納、同情地對待身體或情緒的痛苦經驗、覺察身體感受。希望透過治療情境學習、感受到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們在治療情境外,當遭遇困難,也能幫助自己感到安全與連結感。我們要如何進行共同調節?
共同調節的步驟:
  1. 注意自身身體與感官感受(Notice your own body and sensations) 注意到身體怎麼了? 連結情緒容易抑或困難? 感到心跳很快,還是感到頭暈、疲倦? 感到放鬆抑或焦慮? 治療者的經驗如何連結案主的神經系統狀態? 你如何知道你是安全的? 您是否需要調整姿勢、移動身體、改變呼吸方式,以連結社會參與的神經系統?
  2. 觀察對方神經系統的活動(Observe the client’s nervous system arousal) 觀察對方的自主神經相關線索。如看起來焦躁不安、煩躁還是有困難靜靜坐著? 或異常靜止、昏昏欲睡? 姿勢是否僵硬?直立還是癱倒狀態? 語速的快慢? 眼神接觸?呼吸的快慢與起伏?
  3. 提出自己的覺察並讓對方知道(Offer your awareness) 自己主動提出或邀請案主分享所觀察到的情緒、感覺變化。探索案主的自我意識和你的觀察是否相同。將注意力放在觀察這些變化與當下討論的內容是否有關?
  4. 反映且接受(Reflect and accept) 回應、理解且接受案主的感覺與情緒,對其不加以批評。如任何情緒都是有意義的,情緒的背後可能還隱藏著其他情緒,跟著並鼓勵案主去探索。除了語言外,亦可透過語調、肢體動作等非語言訊息,回應案主經歷的事件。
  5. 探索關係裡的相互調節(Explore regulation in relationship) 透過觀察案主對空間、與人連結的需求,辨識案主在治療中的交流(參與和逃離)的狀況。如,探索彼此坐著的距離是否適當,亦可探索面對面站著的感覺。留意眼神的接觸帶著什麼樣的需求,時而接觸,時而瞥向他處或遠方,詢問對方並表達「我都在這裡」、「這裡是安全的」......等等。在關係持續互動過程,如何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來保持與自身的連結?
這是一種著重當下的心理治療氛圍,並非完全跟隨著治療計劃前進,而是視當下情況,給予介入。從看似散彈式的治療,逐漸聚焦在生命的主軸上。

慵懶溫暖的氛圍從冷漠而來

也許您會很難想像將慵懶溫暖嚴肅冷漠聯想在一起,更難想像這些特質會在一個人身上同時自然地展現。依筆者經驗,在學習共同調節之前或同時,個人內在的練習是必要的。那要如何練習?
可以從二個方向著手,擴展內在涵納空間建立自我安全感,如此,才能從原本就存在的冷漠、退縮隙縫中,自然地透露出隱藏的溫暖。當涵納空間(冷漠)變寬廣,安全感(溫暖)也會逐漸自我形塑,這二個方向亦是相互重疊與影響。
涵納空間的擴展
透過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概念出發,神經系統如層層的能量井般,透過每次來回擺盪的擴展,給予身體時間去完成某些未完的動作,以逐漸走向深層的能量井
隨著廣度與深度的探索,即持續運用擺盪滴定的技巧(可參考 看著身體,拾回涵納創傷的自癒力),使得神經系統在面對激動狀態的內在壓力時,能夠不斷擴展,逐漸承受並整合激動能量,以支持身體恢復連貫性的狀態。
連貫性是跨身體各系統之間的一致性。透過身體觀察與情緒觀察,如觀察呼吸的品質、肌肉活動、心率、皮膚顏色轉變或觸碰等,來追蹤衡量身體連貫性的程度。如果所有身體次系統具有高度一致性,那麼身體就更容易發揮作用。如果所有身體次系統一致性低,如創傷讓身體處在不連貫、解離的塊狀狀態,使得我們分散注意各次系統的運作而出現過度激發或凍結僵直等不適應症狀。
當身體次系統來到高度一致性時,會讓我們感到完整,即感到連結、敞開、和諧、參與、接受、慈悲、同理、存在等,是神經系統(特別是副交感神經)與人際關係達到和諧、有彈性狀態(Daniel Siegel,Mindsight 第七感)。
自我安全感的建立
我們都會因創傷經驗而存在著未長大的自己,讓現在長大的自己成為小孩的自己安全堡壘。所以,不只是讓此時此刻的自己有安全感,也須讓小孩自我有安全感,因為只有您是唯一最了解小孩自我的人,也因如此,通常最不能原諒、抗拒、不信任、恐懼的也是自己。
當願意承認內在的脆弱與不堪時,可透過自我擁抱(self holding)、追蹤感官感受(tracking sensations)、定位(orientation)、根植大地(grounding)等方式(可參考 看著身體,拾回涵納創傷的自癒力),協助逐漸因應身體的高度激動能量且提升對身體覺察的意識。
這是對此時此刻自己的照顧,唯有持續增加此時此刻的涵納,才有勇氣面對停留在過去那一刻小孩狀態的自己。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K會員
166Content count
《聽聽心理說的話 PSYCHOLOGY LISTENING》 「人生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等著被經驗的現實。」 心理非心裡,卻也說進您的心裡。這裡有一篇篇的生命經驗、心理治療的看見與心理學知識,轉換為療癒性的文字。當您看了,希望能讓您安住當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往往在面對生命中,關係的困境時,她總會對自己說: 「真的是我的錯嗎?」 「為什麼我總是焦慮、易怒、不安?」。 看起來她是真實地表達自己,但其實在她的話語裡,選擇了一個看似安全,卻不小心遭來傷害自己的方式。
在那一刻,你暗自下決定不再感受,創傷如船錨般,硬生生地將你的成長置放在港口破舊的棧道旁,已沒有勇氣出航,也無力回家。
我逃離了妳,卻也困住了我 只剩顫抖的雙手,看著離去的妳 拿起唯一的火柴盒,點了快樂 卻總是遺留燙手的痛苦 不知道要丟下多少根火柴 才願意面對逃了多年的自己
我們的傷害不會在孤立的狀態中發生,所以治療也不能在無他人存在下發生。我們的傷害與脆弱需要人際連結的修復,我們無法獨自療癒。 ─ Arielle Schwartz
依附創傷會導致你離開關係,以避免進一步的拒絕或傷害,或者在關係裡,您可能會感到過度依賴他人並害怕被拒絕。如果您與這些有關,重要的是,其實你並不孤單。這些痛苦的情緒是你過去的殘餘。 ─ Dr. Arielle Schwartz
她好像凍結在生命難以承受的那一刻,如投石至一萬公尺的深淵,多年後才可能聽見那深淵不可承受的回應。在回應前,她已活得像《海邊的曼徹斯特》的 Lee Chandler 或《在車上》的家福,一種無盡的止盡裡。她讓自己活得不能犯錯,而不是活得如她所說的完美且自律的美好。
往往在面對生命中,關係的困境時,她總會對自己說: 「真的是我的錯嗎?」 「為什麼我總是焦慮、易怒、不安?」。 看起來她是真實地表達自己,但其實在她的話語裡,選擇了一個看似安全,卻不小心遭來傷害自己的方式。
在那一刻,你暗自下決定不再感受,創傷如船錨般,硬生生地將你的成長置放在港口破舊的棧道旁,已沒有勇氣出航,也無力回家。
我逃離了妳,卻也困住了我 只剩顫抖的雙手,看著離去的妳 拿起唯一的火柴盒,點了快樂 卻總是遺留燙手的痛苦 不知道要丟下多少根火柴 才願意面對逃了多年的自己
我們的傷害不會在孤立的狀態中發生,所以治療也不能在無他人存在下發生。我們的傷害與脆弱需要人際連結的修復,我們無法獨自療癒。 ─ Arielle Schwartz
依附創傷會導致你離開關係,以避免進一步的拒絕或傷害,或者在關係裡,您可能會感到過度依賴他人並害怕被拒絕。如果您與這些有關,重要的是,其實你並不孤單。這些痛苦的情緒是你過去的殘餘。 ─ Dr. Arielle Schwartz
她好像凍結在生命難以承受的那一刻,如投石至一萬公尺的深淵,多年後才可能聽見那深淵不可承受的回應。在回應前,她已活得像《海邊的曼徹斯特》的 Lee Chandler 或《在車上》的家福,一種無盡的止盡裡。她讓自己活得不能犯錯,而不是活得如她所說的完美且自律的美好。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原生家庭的業力法則、豐盛的物質生活和撰寫適合自己的願望清單。通過重新定義業力,作者解釋瞭如何達到身體健康,並提出了有效的願望清單撰寫建議。
Thumbnail
 該怎麼決定最不會浪費時間?先找到自己卡在哪開始 幾乎所有來找我談生職涯困擾的社區案主,開口第一句話都是:「心理師,怎麼辦?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決定,萬一選錯浪費人生,整個完蛋了,你告訴我怎麼做才能解決所有問題。」 學生則最常問:「我要不要換科系,要不要出國,要不要轉學,要不要直接去工作?」  不
Thumbnail
你是否想過要如何為自己創造更高的收入?讓我們透過幾個問題,為自己找出具體可行又適合自己的方法吧!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知道,在職場上需要有不可取代性,薪水才可能會高。因為當你是一個不可取代的人時,老闆才願意花錢把你留下來。其實老闆都很會算,當有更便宜的人可以取代你的時候,他就會去直接找那個人來了。 其實說不可取代性也不是絕對的,而是要看老闆的能力,所以你的不可取代性是相對於老闆來說。在職場上面沒有人是不
Thumbnail
「所有人的情緒都是文化的產物」 這是因為在許多文化裡, 情緒有可能不存在於人的「內心」,而是在「人與人之間」。 傳統心理學把情緒視為人的內心活動,因此情緒研究也以個人為中心。然而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在大多數的文化中,情緒經常從社交情境中展開,每一個「情緒事件」也都乘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與歷程。
Thumbnail
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凡事會儘量從正面去思考,自然也會比較積極和樂觀,這也是一個健康正向的循環狀態…
Thumbnail
Step.1 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 承認過去的那些事情,重傷了你的心,甚至產生了創傷,不要再去漠視那些痛感。 Step.2 把情緒放在理性之前 以前總是忽略了自己的情緒,沒有被妥善照顧,事有輕重緩急,這次把情緒放在理性之前吧,溫柔地對待他,仔細聆聽內心的聲音。 Step.3 解鈴還需繫鈴人
Thumbnail
沒有想到過我「只會」做什麼,想到的是我「還能」做什麼! 社會思維有哪些? 站在客戶觀點,在機構都是客戶主動找上門,我們只要坐在辦公室裡,其他都不用擔心。但在進入社區上,這招已經不行了;和經營自己宛如一間公司,當自己離開機構了,就不會只是一個生產的工具了...
Thumbnail
相信看過我文章的朋友們大概有觀察到我喜歡閱讀的書籍有其中一類是心理學相關,為何我會想看這類型的書?而這類型的書似乎也時常被誤解為是心靈雞湯類,事實上並不然。 你對自己及他人感到好奇嗎?千百個為什麼都能在專家的口中/筆下找到解答。
Thumbnail
選心理師當然是要選適合、合作得來的,否則錢照付,吃虧的是自己。 其一:「選離家近的!」 其二:「怎麼分辨造成痛苦是過渡期,還是這個心理師根本不適合?」 其三:「具體一點的指標」 其四:「什麼時候換心理師比較好?」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原生家庭的業力法則、豐盛的物質生活和撰寫適合自己的願望清單。通過重新定義業力,作者解釋瞭如何達到身體健康,並提出了有效的願望清單撰寫建議。
Thumbnail
 該怎麼決定最不會浪費時間?先找到自己卡在哪開始 幾乎所有來找我談生職涯困擾的社區案主,開口第一句話都是:「心理師,怎麼辦?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決定,萬一選錯浪費人生,整個完蛋了,你告訴我怎麼做才能解決所有問題。」 學生則最常問:「我要不要換科系,要不要出國,要不要轉學,要不要直接去工作?」  不
Thumbnail
你是否想過要如何為自己創造更高的收入?讓我們透過幾個問題,為自己找出具體可行又適合自己的方法吧!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知道,在職場上需要有不可取代性,薪水才可能會高。因為當你是一個不可取代的人時,老闆才願意花錢把你留下來。其實老闆都很會算,當有更便宜的人可以取代你的時候,他就會去直接找那個人來了。 其實說不可取代性也不是絕對的,而是要看老闆的能力,所以你的不可取代性是相對於老闆來說。在職場上面沒有人是不
Thumbnail
「所有人的情緒都是文化的產物」 這是因為在許多文化裡, 情緒有可能不存在於人的「內心」,而是在「人與人之間」。 傳統心理學把情緒視為人的內心活動,因此情緒研究也以個人為中心。然而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在大多數的文化中,情緒經常從社交情境中展開,每一個「情緒事件」也都乘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與歷程。
Thumbnail
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凡事會儘量從正面去思考,自然也會比較積極和樂觀,這也是一個健康正向的循環狀態…
Thumbnail
Step.1 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 承認過去的那些事情,重傷了你的心,甚至產生了創傷,不要再去漠視那些痛感。 Step.2 把情緒放在理性之前 以前總是忽略了自己的情緒,沒有被妥善照顧,事有輕重緩急,這次把情緒放在理性之前吧,溫柔地對待他,仔細聆聽內心的聲音。 Step.3 解鈴還需繫鈴人
Thumbnail
沒有想到過我「只會」做什麼,想到的是我「還能」做什麼! 社會思維有哪些? 站在客戶觀點,在機構都是客戶主動找上門,我們只要坐在辦公室裡,其他都不用擔心。但在進入社區上,這招已經不行了;和經營自己宛如一間公司,當自己離開機構了,就不會只是一個生產的工具了...
Thumbnail
相信看過我文章的朋友們大概有觀察到我喜歡閱讀的書籍有其中一類是心理學相關,為何我會想看這類型的書?而這類型的書似乎也時常被誤解為是心靈雞湯類,事實上並不然。 你對自己及他人感到好奇嗎?千百個為什麼都能在專家的口中/筆下找到解答。
Thumbnail
選心理師當然是要選適合、合作得來的,否則錢照付,吃虧的是自己。 其一:「選離家近的!」 其二:「怎麼分辨造成痛苦是過渡期,還是這個心理師根本不適合?」 其三:「具體一點的指標」 其四:「什麼時候換心理師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