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身體,拾回涵納創傷的自癒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Darius Bashar on Unsplash
僅僅是看著身體,讓您拾回涵納創傷的自癒力。
之前,我們曾介紹過,創傷,會使人處於長期的身體脫節狀態,而出現身心情緒失調,甚至「解離」現象 (註1)。 這是由於人類在思想上的許多限制,包括世界快速的步調,使得我們失去自我恢復的能力,進而與身體失去連結。
身體是個容器,當人們能感覺到容器時,情緒和感覺就不會因為包含其中而感到不知所措。
在這裡我會介紹簡單幾種提升覺察身體意識的方法,重新與身體接上線,開發身體容器,讓身體成為您的日常資源。
1. 自我擁抱 Self holding
將一隻手放在另一隻手臂下,然後另一隻手放在另一隻手臂的上部。注意呼吸、身體是否有變化,在空間的感覺是否有變化。讓自己感受到自我擁抱帶來的支持。如同人智學提到十二感官教養 (註2) 中,提到觸覺,透過自我擁抱的觸覺感受,建立身體界線,讓身體容器更加穩固。
還可以有以下作法:
a. 一隻手放在額頭,一隻手放在胸口
b. 一隻手放在後頸頭骨底部,一隻手放在太陽神經叢
c. 一隻手放在胸口,一隻手放在尾骨 (您也可以身體捲起做此動作)
d. 您可以發明自己的自我擁抱動作 (歡迎來信分享)
2. 追蹤感官感受 Tracking sensations
這是幫助我們在經歷創傷後,重新學習如何感受身體的感覺,透過感覺的描述,可以讓您與您的身體保持一致性與真實性。
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注意身體,描述您發現的感覺,可以使用感覺特質的單詞來幫助自己描述。如下:
壓力、氣流、張力、疼痛、刺痛、瘙癢、溫度、大小、形狀、重量、運動軌跡、速度質地、元素、顏色、情緒 (如封閉、振奮、垂墜、提升…等等描述)、聲音、味道、氣味……等等,以上為筆者在進行追蹤感官感受技巧時會用到的特質,當然還有更多的感覺特質,等待您去探索。
在進行心理治療中,進行追蹤感官感受時,個案常說「我感覺不到、我沒有感覺、我只是……」,而感覺特質單詞是一把鑰匙,通往身體各部位的鑰匙。
3. 定位 Orientation
我們可以從動物掃描環境以評估安全性的自然反應,清楚看見定位的發生。當您在開闊的草地上悠閒漫步時,陰影突然在視線周圍移動。本能地,您的所有動作停止了(可能有驚嚇的感覺)。透過身體與環境互動,我們會評估這是否安全。
定位涉及兩個主要的身體反應:
a. 轉動頭部,以便眼睛,耳朵和鼻子可以朝向刺激來源,以應對可能的威脅或者保持鎮定。
b. 自主神經系統變化,如瞳孔放大或心跳加快,以準備潛在的戰、逃或凍結反應。
步驟:
a. 在安靜的地方坐在舒適的椅子上或任何您現在所處的空間。
b. 注意您的背部靠在椅子上,腳放在地板上。
c. 注意可能想要釋放張力的身體區域。
d. 讓 (Let) 眼睛移到他們想去的地方,注意物體,顏色、形狀、聲音……。讓您的感官與周圍的事物聯繫起來。讓您的眼睛閉起休息,讓感官接受訊息。
e. 注意身體各部位,此刻的其他反應,如安全、開放……等等。
“ Let”是關鍵詞。用放的方式,將注意力放在眼睛、脖子、身體各部位,指強調自然、緩慢的注意。
4. 根植大地 Grounding
紮根的動作,如同植物表現出向下的力量,紮得越深,越屹立不搖。
您可以想像土地就像一塊海綿,讓我們得以紮根。您可以試著在住家附近公園,赤腳踩土地 (又稱接地氣),進行根植大地的練習。有研究顯示,接地氣,可以減少身體發炎、疼痛及壓力,增加睡眠品質,提高活力,促進血液循環 (Clint Ober et al., 2015)。
根植大地使您可以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注意到自己的緊張狀況,並使身體的重量沉入重力中,從而感受到大地的支撐。作為創傷恢復的一種資源,幫助您重拾安全感,並增強彈性。”- Dr. Arielle Schwartz
在人智學裡提到十二感官的教養,而與根植大地相關的感官是”運動覺”或稱”本體覺”,即我們是否熟悉身體地理位置及身體定向。運動覺是學習來的,依賴於早期肢體是否有足夠推壓及延伸的重力經驗,進而影響到信任、支持、自我激勵的經驗。在這裡,我們認識到根植大地不只是連結身體,也可幫助我們連結關係
步驟:
a. 感覺背靠在椅子上或牆上,注意背部的感覺。 (椅背支撐著我)
b. 感覺腳在地上。感覺每根腳趾頭、腳掌、腳後跟如何與地面貼近。腳的任何部位都有壓力嗎?有不同的溫度嗎?是否有其他感覺,例如疼痛。 (地板支撐著我)
c. 感覺重力。感覺身體正被往下拉。
d. 感到身體承受支撐壓力。感覺身體有著向下及向上延伸兩種力量作用著。( 有發現 追蹤感官感受,也運用其中嗎? )
根植大地的變形型態:
感受其他壓力型態,可以找夥伴一起做。
a. 請夥伴腳踩著自己的腳。
b. 請夥伴以穩定、同速的力量,觸摸並按壓自己的手、頭、肩膀或其他身體部位。
c. 運用重量毯或枕頭,放在身體各部位。
5. 滴定 Titration
這個名詞來自化學實驗。進行實驗時,我們將裝有一種物質的燒瓶,慢慢滴入另一種物質的燒瓶。透過滴入微小的滴液,監測滴落時產生的反應,會在某一刻,出現化學變化,再持續滴入,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化學變化。
創傷來得太快、太多,滴定與創傷的作用恰好相反。在心理治療中,為了個案,整合過程中,必須更加小心,採用滴定的方式,一點一點地慢速過程中,讓當事人更願意往創傷的核心走去,也在這過程中,幫助雙方獲得此刻正在發生的信息,以調整治療的方向與節奏。
滴定包含兩個特性:
a. 速度:減慢反應,無論是情緒上或生理上的反應。緩慢的速度,可以打開更多的調節空間,有時間讓神經系統恢復自然及整合的功能,讓我們更能涵納創傷及後續效應。
b. 容量:將創傷的情緒、影像拆解成極小部分,每次處理一點點。您可以自由決定要處理多少。
一般都是透過心理師的引導滴定,在這裡教大家,簡單自我滴定的方式。當感覺到情緒來臨時,如果可以,暫停一下,試著撥放慢節奏的音樂。告訴自己,我現在只選擇處理一小部分的情緒或感覺。然後離開現場或關掉音樂,感覺此刻的情緒或身體變化。
6. 擺盪 Pendulation
線性式的創傷歷程及視覺化的創傷漩渦,讓我們得以實踐擺盪的技巧。
將創傷,依時間特性,往前及往後設定”創傷強度點”,讓我們能漸進式地深入自己的身體區域,帶著恐懼、憤怒、焦慮或其他難以承受之情緒的區域。然後將注意力轉移到中立或平靜的地方 (註3),在你體內,非常緩慢地來回走動。就像鐘擺般,來回擺動,形成如”無限符號 ∞”,範圍由小至大,深度由淺至深的節奏,深入身體核心。
透過擺盪,能向上提升我們觸碰無法承受之勇氣及能力。筆者曾將人智學的8字形律動節奏結合擺盪技巧,從有形的走,轉化為無形的行,能為我們的身體感受帶來改變
以上,筆者僅列舉介紹臨床上用到的幾種方式,需給自己時間多加練習,若有疑問,可以來信詢問。
註:
1. 解離的表現:
a. 某些時間段,事件,人和個人信息的記憶喪失
b. 與自己、情緒分離的感覺
c. 對周圍人和事物的扭曲和虛幻感
d. 自我身份意識模糊
2. 十二感官 :除了常見的五感,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及味覺以外,還有七種感官,生命覺、運動覺、平衡覺、溫度覺、語言覺、思想覺及自我覺。
3. 擺盪的轉移,不單純只是注意力的轉移,仍需透過其他心裡技巧,來協助我們進行,如資源建立、追蹤感官感受、呼吸、如何選擇擺盪的位置……等等。
參考資料:
1. 彼得.列文 (2013)。解鎖:創傷療癒地圖。張老師文化。
2. 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5e).
3. Peter Payne, Peter A. Levine and Mardi A. Crane-Godreau. (2015). Somatic experiencing: using interoception and proprioception as core elements of trauma therapy. Front Psychol, 6: 9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K會員
166內容數
《聽聽心理說的話 PSYCHOLOGY LISTENING》 「人生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等著被經驗的現實。」 心理非心裡,卻也說進您的心裡。這裡有一篇篇的生命經驗、心理治療的看見與心理學知識,轉換為療癒性的文字。當您看了,希望能讓您安住當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聽心理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島美嘉 - 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 (我也曾經想過一了百了)。 這陣子常聽的一首歌,帶給我一些想像。 站在鋼索上,張開雙手,原來是妳撐不下去的選擇,心裡多麼渴望右手無力啊! 外界如棉花般沉重「生的訊息」,無法拒絕地塞進毫無支撐,看似腐壞,「死的皮囊」裡。 停滯的生的氣息填滿成直立的樣子......
我習慣了母親的面無表情,偶爾瞥見母親在房間裡哭泣著,在廚房生氣著,但她從不說也不允許我問。「媽媽怎麼了?」。我感覺這個家好像有什麼被收進不能問的盒子裡,但又能看見鞋子的一角露在外。這個謎霧直到長大才解開,但不安感、疑惑已佔據了我整個童年。
遺失感覺就像乾枯的河道,河底盡是各種黏稠、硬質的記憶。 河水流盡了,剩下的是不願見日的土。水的流動會慢慢地讓土變得鬆散,甚至一點一點地流向大海。然而,對乾枯視若無睹,就像鹽化的土般,硬化難以鬆動,甚至出現龜裂,即使河水流過,仍滲透不進土裡。 感覺,如同露水一點一滴地滑落,手指一點一滴地承接.....
當在休息時,肌肉卻無法放鬆,我們可以一起好奇為什麼這些肌肉仍然需要收縮。我們的身體知道為什麼必須維持緊張(收縮)甚至無法動彈的狀態,只要慢慢地、靜靜地覺察與緊張相關的意識下有著什麼,他正等著你看見。 從小我們就被訓練坐著,這個 坐著 在告訴我們什麼?
在窗內或窗外? 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嗎?總是憤怒到無法控制自己嗎?曾經快被焦慮淹沒?好久都沒有快樂的感覺?無論您多麼努力,似乎都感覺不到。有好幾個月不喜歡與人接觸,幾乎不參加社交場合。如果您遇到了這些情況,很可能已經超出您的身心容納之窗了。
地圖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城市裡的特定位置,導航更進一步協助我們更快找到路徑並到達目的地。而創傷,我們如何透過複雜的身體地圖找到其路徑? 對於創傷,Dr. Porges 發展出其身體地圖,提出情緒迷走神經理論,即認為有三種身體神經路徑,這些路徑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認知、情緒與行為。
中島美嘉 - 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 (我也曾經想過一了百了)。 這陣子常聽的一首歌,帶給我一些想像。 站在鋼索上,張開雙手,原來是妳撐不下去的選擇,心裡多麼渴望右手無力啊! 外界如棉花般沉重「生的訊息」,無法拒絕地塞進毫無支撐,看似腐壞,「死的皮囊」裡。 停滯的生的氣息填滿成直立的樣子......
我習慣了母親的面無表情,偶爾瞥見母親在房間裡哭泣著,在廚房生氣著,但她從不說也不允許我問。「媽媽怎麼了?」。我感覺這個家好像有什麼被收進不能問的盒子裡,但又能看見鞋子的一角露在外。這個謎霧直到長大才解開,但不安感、疑惑已佔據了我整個童年。
遺失感覺就像乾枯的河道,河底盡是各種黏稠、硬質的記憶。 河水流盡了,剩下的是不願見日的土。水的流動會慢慢地讓土變得鬆散,甚至一點一點地流向大海。然而,對乾枯視若無睹,就像鹽化的土般,硬化難以鬆動,甚至出現龜裂,即使河水流過,仍滲透不進土裡。 感覺,如同露水一點一滴地滑落,手指一點一滴地承接.....
當在休息時,肌肉卻無法放鬆,我們可以一起好奇為什麼這些肌肉仍然需要收縮。我們的身體知道為什麼必須維持緊張(收縮)甚至無法動彈的狀態,只要慢慢地、靜靜地覺察與緊張相關的意識下有著什麼,他正等著你看見。 從小我們就被訓練坐著,這個 坐著 在告訴我們什麼?
在窗內或窗外? 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嗎?總是憤怒到無法控制自己嗎?曾經快被焦慮淹沒?好久都沒有快樂的感覺?無論您多麼努力,似乎都感覺不到。有好幾個月不喜歡與人接觸,幾乎不參加社交場合。如果您遇到了這些情況,很可能已經超出您的身心容納之窗了。
地圖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城市裡的特定位置,導航更進一步協助我們更快找到路徑並到達目的地。而創傷,我們如何透過複雜的身體地圖找到其路徑? 對於創傷,Dr. Porges 發展出其身體地圖,提出情緒迷走神經理論,即認為有三種身體神經路徑,這些路徑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認知、情緒與行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的執行長,林芯瑩在今年受邀進入嘉義看守所,針對女性收容人演講,這些收容人都是毒品前科,演講主題是「成癮者勇敢面對,修復家庭破碎關係。」家庭教育,是防範毒害最重要的一環,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討論這個話題,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家可回。   「我
Thumbnail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設計領域也迎來了巨大變革。最近,Figma推出的AI功能「Make Designs」引發了廣泛討論。這項功能允許用戶通過簡單描述就能生成高保真視覺設計,無需專業設計背景。這不禁讓人思考:當人人都能「做設計」時,專業設計師的角色將何去何從? 事實上,Figma並非唯一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賽斯說:「認識自己就是認識神,因為你都是和祂同一幅料子裁製出來的。」 我一直在探索自己在人生舞臺上扮演的角色,我究竟是誰?我為何而來?我的生命意義又是什麼? 小時候,我想摘夜裡的星星,在浩瀚的寂靜中,我感覺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而宇宙也是我的一部分。 我們生而璀璨。 但隨著年紀
Thumbnail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體隱性遺傳退化性的罕見疾病,起因於第五對染色體的SMN1基因變異,無法製造完整SMN蛋白,導致脊髓運動神經元退化,造成患者全身肌肉無力及萎縮,且漸進性失去全身自主運動、咳嗽、吞嚥等功能。。
Thumbnail
「內感受」(Interoception) 是什麼?它又為何重要呢?根據發表在《生物心理學》(Biological Psychology) 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內感受覺察較差的人可能不太能適應壓力情境。 內感受是指準確偵測和解釋身體訊息的能力。其中有些是顯而易見的,例如當你觸碰到滾燙鍋子時的感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Thumbnail
「讀我嘴唇 Read my lips」是老布希出名的口號,簡潔有力,幫老布希贏得大選,更象徵文青政治口號不可信。當年,老布希批評選舉對手只敢說「儘量」不加稅,但「你看我嘴唇,我說絕對不加稅!」當然,他上任後就加稅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的執行長,林芯瑩在今年受邀進入嘉義看守所,針對女性收容人演講,這些收容人都是毒品前科,演講主題是「成癮者勇敢面對,修復家庭破碎關係。」家庭教育,是防範毒害最重要的一環,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討論這個話題,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家可回。   「我
Thumbnail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設計領域也迎來了巨大變革。最近,Figma推出的AI功能「Make Designs」引發了廣泛討論。這項功能允許用戶通過簡單描述就能生成高保真視覺設計,無需專業設計背景。這不禁讓人思考:當人人都能「做設計」時,專業設計師的角色將何去何從? 事實上,Figma並非唯一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賽斯說:「認識自己就是認識神,因為你都是和祂同一幅料子裁製出來的。」 我一直在探索自己在人生舞臺上扮演的角色,我究竟是誰?我為何而來?我的生命意義又是什麼? 小時候,我想摘夜裡的星星,在浩瀚的寂靜中,我感覺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而宇宙也是我的一部分。 我們生而璀璨。 但隨著年紀
Thumbnail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體隱性遺傳退化性的罕見疾病,起因於第五對染色體的SMN1基因變異,無法製造完整SMN蛋白,導致脊髓運動神經元退化,造成患者全身肌肉無力及萎縮,且漸進性失去全身自主運動、咳嗽、吞嚥等功能。。
Thumbnail
「內感受」(Interoception) 是什麼?它又為何重要呢?根據發表在《生物心理學》(Biological Psychology) 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內感受覺察較差的人可能不太能適應壓力情境。 內感受是指準確偵測和解釋身體訊息的能力。其中有些是顯而易見的,例如當你觸碰到滾燙鍋子時的感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Thumbnail
「讀我嘴唇 Read my lips」是老布希出名的口號,簡潔有力,幫老布希贏得大選,更象徵文青政治口號不可信。當年,老布希批評選舉對手只敢說「儘量」不加稅,但「你看我嘴唇,我說絕對不加稅!」當然,他上任後就加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