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係中與他者相見—專線工作者的三個月紀錄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謝宜恩
半年前離開校園,以新人之姿進入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的我,開始社工生涯的第一份工作。
在被同事們建議寫一篇文章,以紀錄到職三個月的感受與觀察時,我醞釀了很久,這些工作的日子以來有很多想說的,但誰會看到這篇記錄呢?寫出來想要被誰看到呢?甚至是我如此微薄的經驗與思考,有甚麼被閱讀的價值嗎?在下筆前有許多諸如此類紛雜的思索。
但後來想想,正是擁有新鮮與好奇眼光的現在,身為一個剛畢業的社工系學生,初入實務界的此刻,是值得被記錄的吧,也許青澀或不成熟,不過誰的今生不是第一次。
與其說是希望與誰產生甚麼共鳴,更期待三年後的自己,可以在回來讀到這篇時,想起此刻珍視的價值。

一、與失序同行

進入專線後,在電話中不管是隔著照顧者,試著理解他們口中的家人、親友或伴侶,或者是當事人的來電,直接地邀請我們進入他的故事,在與他們對談的時候,當聽聞那些片段的、不連貫的,甚至是距可想像的真實遙遠的,缺乏組織性的語言與畫面,又或者是見證深不見底的悲傷與絕望,這些時刻,我常常想起大三那年在醫院當實習生的我。
當時(甚至比現在還能更稚嫩)的自己好像會很快的站上診斷的位置,想,「語言組織不連貫、妄想、幻聽,可能是思覺失調症」,等等的第一反應。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自己真的對這一切太沒有概念,另一方面也是在透過抓穩以專業為名的權力,試著理解一個其實我並不理解的世界,控制人們所害怕的失序。
但我在專線工作的這三個月,不停的學習,與對自己以及對彼此的提醒就是,永遠都不要簡化生命,不要凶暴的詮釋,不要粗魯的歸類與標籤,身為一個工作者,經驗的積累、知識的堆疊,永遠都只是為了讓我們能試圖更靠近別人,因為我們在乎的,應該是如何打開足夠的空間,讓人能夠安穩降落。
然於此同時,在不斷接聽同樣一個人的電話、面對同樣一個家的重複時,我們要如何保持自己的好奇,如何保持對於一個人生命的謙卑,如何不在對方進行同樣的話題、有同樣的狀態時,覺得煩躁,而忽略了現在的獨特。如何知曉當下生命與生命的相遇,是此刻,而不是在複製上一通電話;是此刻,是與對方關係的延續,而不是昨天的重現。
正如同人不是疾病的載體、不是症狀與情緒的組成,不是待解的問題,人是人,生命的目的就是生命本身,如何保持謙遜,不要輕易的站上全知的位置,登上超然的地方,如何真正看見生命、看見失序,看見自己如何(即使不一定做得到也)盡可能的與之同行。

二、與辛苦同難

但在看見這些不同樣貌的當事人,在意多元和獨特的同時,困境跟困難卻也很真實的出現在每一通照顧者的來電上,每一位來電的照顧者總是懷著各式各樣的辛苦與情緒,穿越電話線,來到我們眼前。
正如照顧者專線的設立初衷,希望能夠透過家屬陪伴家屬,照顧者支持照顧者的概念,與所有有需要的照顧者們一同走一段路。在這個路途中,我時常驚嘆於照顧者們的知識,也總是對於生命的連結帶來的寬慰與支持感到震撼。
有一次我聽到接線的志工阿姨,在一通來電者處境艱困的電話中,儘管無力與無助感可能同時淹沒了來電者與志工,但阿姨還是不斷地試著跟來電者一起討論、想辦法,儘管我們也不太確定這到底會帶來什麼。在最後,雖然我們都知道可能幫不上什麼忙,但對方向接線志工道了謝,阿姨回他說:「不必客氣,未來的路很長,我們都還需要慢慢走」。
當時聽到時,覺得非常印象深刻,我想這就是家屬接線珍貴的地方。每一位照顧者因著不一樣的故事,手頭上積累著不同的方法與知識,帶著試誤後,或有效,或失敗的經驗,在這裡與其他相似卻又不同的照顧者相遇。然後一起在故事與關係的差異中,看見某種身分上/經驗上共享著的難,希望成為彼此的夥伴。
有一次在結束另一通媽媽的電話前,來電者跟我道了謝,說有我們這樣的專線很好,讓她可以講講心情,或是跟其他照顧者志工交流。我回她很歡迎,只要她有需要或願意,都可以再打來跟我們討論跟分享。她說謝謝,然後說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為幫上別人忙的家屬。
這種珍貴的時刻,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很多很多的這種時刻,都讓我看見身為一個人,如何破碎,卻又充滿力量,而這個力量透過對話,連結了無數辛苦的靈魂。

三、和生命同在

前陣子,我跟一位來電詢問如何幫助他人的來電者說,陪伴本身是很有力量的,你看見他,而你們同在,這件事本身就很有力量。在說出這句話的同時,好像也提醒了自己。
身為一個三個多月的新手,當然也還是有很多驚慌失措或無助的時刻,很多的時候對自己有所懷疑,例如自己是不是長得太慢了,會錯過一些人;或是到底對方跟我說話的價值是甚麼,我能不能幫上忙?
我其實時常覺得很抱歉,因為每刻都在認知自己的不足,但同時也是與這些人們的相遇,教會我如何盡可能的與生命靠近。比起不感到失能、害怕犯錯、擔心幫不上忙,更努力的練習是如何與對方一起在此刻,看見他,而我們同在。
當我們真的得以在不斷的接近故事、接近苦難與接近失序之後,才有辦法真的靠近人吧。
謝謝所有相遇,讓我可能與失序同行、與辛苦同難,以及與生命同在。
記在開始工作的第四個月,希望接完1000通電話、遇過3000段關係、工作好幾年後的自己,還記得此刻對生命的尊敬。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說別人不懂、亂貼標籤、污名的時候,能不能先想想,其實不是「別人」是「我們」所有人的問題,是那種「跟我不同、與我無關」的問題。在精神疾病的議題上,我們是苦主,但在罕病議題上,或核廢料上,或同志婚姻議題上…,我們是不是也成了用刻板印象來思考來評判的人?所以非我族類的區分,我們也成為讓其他族群痛苦的根源
如果說一個人失去了自由已經有3000多個日子,明天仍繼續失去自由,你覺得他犯了什麼罪?他是一位精神病人。龍發堂呈顯的時代意義是精障家庭照顧者無力承擔,不斷遭遇家人出狀況的挫折無望感,醫療及社福系統故步自封,是精障與照顧者穿不合身的服務,社會對精障者的歧視與隔離,因此最後所有的不堪是由龍發堂來承接。
《本文轉自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受訪者為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社工 郭可盼》 除了一句『辛苦了』,這個社會還能為照顧者做什麼?精神疾病議題持續延燒,除了看見病友本身狀態及處境,照顧者也須一定的支持。然而,如何支持?政府資源如何進入?成了另一個挑戰。
每一個照顧經驗都是很獨特的,所以其實我覺得照顧者真的是專家,雖然沒有證照,可是他是專家,這是需要被肯定的。
​我其實從來都沒有想過,我會成為一個精神科的居家護理師。我曾經覺得自己一定沒有辦法成為精神科工作者,因為我媽媽就是這樣了,我一輩子都要照顧她,這樣一來我日日夜夜都跟病人浸泡在一起,工作和生活兩者要搞在一起,好沒有生活品質喔。
猶記得同學分享其參與行動研究年會的收穫:「能力不是透過專業與知識長出來的,是來自承擔,在在意的過程中不斷生產知識,能力在其中長出來的。」學習以「人」工作,才能貼近“人”,彼此學習並理解到各自為人,均並不完美,可以一同向前,拿起各自的責任。
在說別人不懂、亂貼標籤、污名的時候,能不能先想想,其實不是「別人」是「我們」所有人的問題,是那種「跟我不同、與我無關」的問題。在精神疾病的議題上,我們是苦主,但在罕病議題上,或核廢料上,或同志婚姻議題上…,我們是不是也成了用刻板印象來思考來評判的人?所以非我族類的區分,我們也成為讓其他族群痛苦的根源
如果說一個人失去了自由已經有3000多個日子,明天仍繼續失去自由,你覺得他犯了什麼罪?他是一位精神病人。龍發堂呈顯的時代意義是精障家庭照顧者無力承擔,不斷遭遇家人出狀況的挫折無望感,醫療及社福系統故步自封,是精障與照顧者穿不合身的服務,社會對精障者的歧視與隔離,因此最後所有的不堪是由龍發堂來承接。
《本文轉自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受訪者為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社工 郭可盼》 除了一句『辛苦了』,這個社會還能為照顧者做什麼?精神疾病議題持續延燒,除了看見病友本身狀態及處境,照顧者也須一定的支持。然而,如何支持?政府資源如何進入?成了另一個挑戰。
每一個照顧經驗都是很獨特的,所以其實我覺得照顧者真的是專家,雖然沒有證照,可是他是專家,這是需要被肯定的。
​我其實從來都沒有想過,我會成為一個精神科的居家護理師。我曾經覺得自己一定沒有辦法成為精神科工作者,因為我媽媽就是這樣了,我一輩子都要照顧她,這樣一來我日日夜夜都跟病人浸泡在一起,工作和生活兩者要搞在一起,好沒有生活品質喔。
猶記得同學分享其參與行動研究年會的收穫:「能力不是透過專業與知識長出來的,是來自承擔,在在意的過程中不斷生產知識,能力在其中長出來的。」學習以「人」工作,才能貼近“人”,彼此學習並理解到各自為人,均並不完美,可以一同向前,拿起各自的責任。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非黑即白?僅用來二分法來看待問題是否太過單純? 探討人際關係中的心態與思維方式,避免陷入盲點。
Thumbnail
我們總是覺得不夠? 為什麼民生用品漲價消息一出,大家就開始囤貨? 為什麼網紅直播帶貨,銷量可以這麼驚人? 扣除基本需求,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 一次性的大量低價購入,然後囤貨在家裡,是為了省錢還是背後的不安全感在作祟? 害怕買不到? 害怕買貴?
Thumbnail
一、從以為的陪伴、看見箝絆再次創造培伴 二、發展更多元培伴彼此對待差異的工作方法 1.以開放式對話作為方法的參照 2.這是一個學習在日常生活的田野之中與之外的縫隙間,找到一種人與人相待而不是專業對待的方式 3.聽見他們的內在聲音 4.建立承接家的工作現場 三、對於精神社區工作下一步及未來的想像
Thumbnail
上周當我注意到C是有目地性的低頭試著彈出記憶中的《兒歌小蜜蜂》旋律時,讓我對C探索鍵盤的行為感到訝異。 許多特殊需求者因不同原因由家長安排接受或轉介到音樂治療,被動進入到音樂療育空間,有的本身喜歡,喜歡樂器。因此,當他們會有高動機融入,也在音樂療育情境中有很多主動的反應與回饋。 #第一個正向回饋
Thumbnail
今年在新部門第二次舉辦的聖誕節交換禮物party,為了讓同事拿到禮物很開心,真的是傷透腦筋,想了去年的禮物大概分為三大類型,背後也代表同事的個性與喜好。 第一類實用型:喇叭*2(我抽中)、掌中寶*2、香氛瓶、毯子、粉紅色的吹風機、耳機、護手霜。 第二類可愛又實用型:貓咪的袋子、角落生物杯子(我送的)
Thumbnail
「洪水沖刷過後,我們在美麗與哀愁中相遇相識」。 本幅作品的意象發想自布農族的大洪水傳說,對望的兩名男女神情肅穆彷彿有話要對彼此說,又好像陷入了自我的沉思中。 中間與周邊環繞著百步蛇圖紋,也同樣發想自布農文化,因為百步蛇在布農神話裡是和解過的朋友(kaviaz)。 原住民族的文化並不侷限於傳統累
Thumbnail
       我曾經是一個全職的職能治療師(註1)。熱愛學習、熱愛分享,學的又廣又多,學到什麼都用,用在自己、家人、實習學生、個案、同事身上,單純想在工作崗位上做著自已喜愛的事。其實也懷疑過,這樣是否太任性,是否沒有盡到治療師的責任跟義務,沒有能夠好好治療個案?我並不是根據深厚的理論基礎或實證研究而
Thumbnail
「我希望你們也可以接受兵子俊跟我在一起,還有我是同性戀的事情。我沒有做錯,不管是同性戀還是選擇從軍這件事情,我都不覺得自己有錯!我只求一件事!爸!媽!請你們看著我真正的樣子。」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非黑即白?僅用來二分法來看待問題是否太過單純? 探討人際關係中的心態與思維方式,避免陷入盲點。
Thumbnail
我們總是覺得不夠? 為什麼民生用品漲價消息一出,大家就開始囤貨? 為什麼網紅直播帶貨,銷量可以這麼驚人? 扣除基本需求,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 一次性的大量低價購入,然後囤貨在家裡,是為了省錢還是背後的不安全感在作祟? 害怕買不到? 害怕買貴?
Thumbnail
一、從以為的陪伴、看見箝絆再次創造培伴 二、發展更多元培伴彼此對待差異的工作方法 1.以開放式對話作為方法的參照 2.這是一個學習在日常生活的田野之中與之外的縫隙間,找到一種人與人相待而不是專業對待的方式 3.聽見他們的內在聲音 4.建立承接家的工作現場 三、對於精神社區工作下一步及未來的想像
Thumbnail
上周當我注意到C是有目地性的低頭試著彈出記憶中的《兒歌小蜜蜂》旋律時,讓我對C探索鍵盤的行為感到訝異。 許多特殊需求者因不同原因由家長安排接受或轉介到音樂治療,被動進入到音樂療育空間,有的本身喜歡,喜歡樂器。因此,當他們會有高動機融入,也在音樂療育情境中有很多主動的反應與回饋。 #第一個正向回饋
Thumbnail
今年在新部門第二次舉辦的聖誕節交換禮物party,為了讓同事拿到禮物很開心,真的是傷透腦筋,想了去年的禮物大概分為三大類型,背後也代表同事的個性與喜好。 第一類實用型:喇叭*2(我抽中)、掌中寶*2、香氛瓶、毯子、粉紅色的吹風機、耳機、護手霜。 第二類可愛又實用型:貓咪的袋子、角落生物杯子(我送的)
Thumbnail
「洪水沖刷過後,我們在美麗與哀愁中相遇相識」。 本幅作品的意象發想自布農族的大洪水傳說,對望的兩名男女神情肅穆彷彿有話要對彼此說,又好像陷入了自我的沉思中。 中間與周邊環繞著百步蛇圖紋,也同樣發想自布農文化,因為百步蛇在布農神話裡是和解過的朋友(kaviaz)。 原住民族的文化並不侷限於傳統累
Thumbnail
       我曾經是一個全職的職能治療師(註1)。熱愛學習、熱愛分享,學的又廣又多,學到什麼都用,用在自己、家人、實習學生、個案、同事身上,單純想在工作崗位上做著自已喜愛的事。其實也懷疑過,這樣是否太任性,是否沒有盡到治療師的責任跟義務,沒有能夠好好治療個案?我並不是根據深厚的理論基礎或實證研究而
Thumbnail
「我希望你們也可以接受兵子俊跟我在一起,還有我是同性戀的事情。我沒有做錯,不管是同性戀還是選擇從軍這件事情,我都不覺得自己有錯!我只求一件事!爸!媽!請你們看著我真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