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avatar-img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70 位追蹤者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一月中旬,我們迎來了2025年的第一場專線周末分享會。諮商心理師蔡宜芳為我們深入剖析了自傷議題,並分享了面對親友自傷時的因應之道。這場分享不只談及因應技巧,更著重在如何在陪伴過程中照顧好自己,為家屬/照顧者們開創出一個理解與支持的空間。 
Thumbnail
提供一個有效的外展系統,關懷缺席、孤立或住院的會員,透過電話關懷、見面或寄送卡片等方式維持連結與支持。
Thumbnail
聊聊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在做些什麼,有哪些服務和倡議行動,幫助你更認識我們。
Thumbnail
國際精神健康會所 (Clubhouse) 是一個以會員為中心的復元模式,旨在協助精神疾病經驗者重返社會。本文詳述會所的服務準則、會員權益、運作模式、就業支援、教育資源、社區參與以及財務管理等面向。這些準則旨在提升會所服務品質,並確保會員獲得尊嚴、機會與平等參與的權利。
無論會員們缺席多久,都有權利隨時重返會所,除非造成安全威脅。會員Hanks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參與會所活動,重拾生活重心,並在重返工作崗位後仍能彈性參與會所活動。
Thumbnail
敲敲話入家服務工作團隊從2016年成立至今已有七、八年了。以「開放式對話」——這個借鑑芬蘭的工作方法,開啟了在台灣的自主學習與實踐,這場活動的演講者葉雅欣是團隊中的資深成員。
Thumbnail
在上一篇子女經驗整理中,我們看見了「精神疾病子女」的樣貌,本篇文章將再深入探索這群受苦的孤獨者的經驗與特性。    一、不容易辨識    子女可能從小就會從報章雜誌、電視或電影等大眾媒體上,接受「精神疾病就是瘋子」等具有汙名的概念,甚至是鄰居親友的態度
Thumbnail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自110年來,舉辦不同身分別的家屬聚會。本文由聚會帶領工作人員整理,試圖描繪精神疾病子女的樣貌。 
Thumbnail
在敲敲話受訓和入家的經驗,我覺得「好好被聽見」的經驗帶給我最大的改變。不論是在自己身上或是入家的過程中與家庭成員們的互動,有被好好聽見的經驗之後才有辦法好好地去聆聽另一個人。因為自己親身感受到了被好好聽見之後的改變,我也希望自己能朝向能好好聽見另一個人的目標努力。
Thumbnail
好珍貴的經驗分享>< 謝謝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的夥伴讓這些珍貴的經驗與想法可以被聽見與看見~
11月23日主題座談會源自家屬手足聚會,討論焦點在於如何陪伴家中關在房間裡的家人願意跨出家門接觸機構並開始使用資源。這期間的第一步是如何發生的?在這場活動裡,主持人建豪分別用八題的題綱,並寫在白板上,讓三位經驗者輪流分享。過程中也邀請聽眾提問,協助聚焦討論的主題。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