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與正義—真理的性質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三章 第一節
年輕人:「你已經講完『美』與『善』了,接下來應該要講『真』或是上帝了吧?我已經準備好了。」
史學家:「嗯,或許是時候了,那就來談談真理吧。」
年輕人:「太好了,你終於要講了,從一開始我就被這個詞搞得很頭疼,你終於要開始解說了。」
史學家:「唉,我也不知道這樣的講學順序到底是好還是不好,畢竟之前我也曾經向人直接闡述大道,不過大多數人都是一開始就拒絕受教的。」
年輕人:「沒關係,至少我都聽到現在了,即便不是完全聽懂,但也已經大概掌握了兩個課題了不是嗎?」
史學家:「嗯,你不能完全聽懂的原因,就是因為一開始我順你的意,先講低層次的道理,也剛好讓你可以先從小地方稍微摸索到超越性存在的性質。到現在你的確也沒什麼很大的排斥,這樣滿好的。」
年輕人:「是啊,我對自己的領悟力還有接受新知的好奇心都滿有信心的,你就儘管放心繼續吧。」
史學家:「好,那麼一樣,請你以我們之前談過的內容,說說對真理的瞭解吧。」
年輕人:「真理是具有超越性的,它是善與美之所以是善與美的理由。我們很難說出它是什麼,只能說它不是什麼……大概就這些吧,儘管我還是半知半解。」
史學家:「你能記得這些已經很好了,沒錯,真理的存在不能被直接證實,只能以反向推論而知。而真理是貫穿一切事物的道理,它是必須且當然存在的絕對準則,否則知識的有無、道德的標準、美感的依據乃至生命的價值都將是虛無的。」
年輕人:「你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根本沒有真理的存在,那麼人生中所有的一切都是虛無的吧?」
史學家:「是的,可以這麼說,所以拋棄真理認知比之拋棄上帝信仰可說危害更大,因為真理是世間所能探知的最高準則,如果沒有真理,那麼世界將會陷入一片混亂。由此也可知道,信仰真理的人比信上帝的人理應更多。」
年輕人:「可是我好像也沒有覺得生活周遭的人有誰是相信真理的啊?而且遇到你之前,我本來也不瞭解真理是什麼,我不相信我生活圈中的其他人也知道。」
史學家:「那是因為他們就跟你之前一樣,沒有去仔細思考過而已,真理的存在是不證自明的。」
年輕人:「你確定嗎?他們可能未必這麼認為吧?就算他們深思之後也有可能覺得根本沒真理這回事,更不用說遵守真理行事,因為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即便我現在隱約覺得你是對的,可是若有人真的質問我真理是否存在,我根本不知道要怎麼反駁他。」
史學家:「有標準就有真理,若真理不存則一切皆不存,如果有人辯論沒有真理的存在,其實反而是大大證明了真理的存在,因為要『據理』才能『力爭』,沒有真理的主張其實就是一種『真理觀』,而真理觀不可能凌駕於真理之上,於是主張沒有真理的辯稱只是在『向海潑水』、『把薪助火』,即便對方的氣勢和口才遠勝於你,但真正勝利的其實還是真理。」
年輕人:「唉呀,我明白了,我都沒想通這點。原來各式各樣的價值觀和標準都支持了真理的存在,只是在於自己有沒有發覺而已。」
史學家:「沒錯,的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準則、以及判斷事物價值的標準,不過,如果這世上並沒有絕對標準可以依據,那麼等於根本沒有標準了,不能因為人力無法探知絕對標準而認為沒有標準,否則每個人都能自行其是,如此教育、學習、上進的意義全都沒有了。所以說,人們若不願承認真理的存在只是因為嘴硬或思想不深而已,真理並不會因為人們認為不存在就不存在,所謂『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
年輕人:「我瞭解了,人們對多只能說真理不應該是怎樣,但卻不能說沒有真理,對吧?」
史學家:「對,你說得很好,就是這樣沒錯。既然你能瞭解這個道理,那麼我問你個問題吧,你認為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又或是人性根本無善惡呢?」
年輕人:「這個問題其實我從小到大不知思考了幾次了,我在剛開始上學的時候,老師教我們的、以及經典上讀到的都是說人性本善,所以我也就自然而然的這樣認為了。不過後來稍微長大了,體驗到生活上以及看到了社會上的人性醜陋,又讓我覺得人性應該是本惡的。直到又過了幾年,我才覺得善與惡根本是人們為了維繫社會運作而定的標準,根本沒有什麼特殊意義,每個人的善惡標準根本不一樣,都是各說各話而已。不過到了現在,經過你對道德以及一些超越性存在的解說,我想人性應該是本善吧?」
史學家:「沒錯,這代表你有摸索到一些正確的概念了,我會問你這個問題其實是要表達,是非、善惡、真假、對錯等概念其實並不是相對的。」
年輕人:「等等,這個概念我就不是很清楚了,這是什麼意思呢?」
史學家:「『是、善、真、對』這些概念都是純粹的、絕對的,不容一絲含糊,一件事情是真的就一定每個環節都是真的,否則有一點假就是假的;一件事情是對的就一定是全對的,否則有一點錯就是錯的。所以沒有所謂『很真』或是『很對』的事情,我想這個概念用在於算數學題目這件事來說應該很好理解。」
年輕人:「啊,我懂了,有一點不好或是很多的不好都是不好,而好就是全好,沒有什麼有點好,有點類似『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概念,不管鍋裡有幾粒老鼠屎,反正都不能吃了。」
史學家:「呵呵,你這個比喻倒是很生動,大概就是那個意思。」
年輕人:「可是我們能用什麼例子來佐證人性本善這件事呢?」
史學家:「如果真理存在,則人性本善必為真,而如果要拿出科學證據當然是不可能的,只能靠著一些例子來使人們天生的靈性良知來體悟,像是早在千年前的孟子所舉的『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的例子最為我們所知。任何人見到小孩要掉入井裡了,都會忍不住驚慌而將其救下,這並非為了什麼利益才這樣做的,而是身為人的天性良知使然,這是就連平常作惡多端的人都很有可能會做的事。而一生都在作惡多端的人,也有良心發現的時候,『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就是說明這個情況,這都是說明人性本善的例子。」
年輕人:「可是總有人可以提出反例吧?他們就是認為科學不能證明的事不是真的,我身邊很多這樣的朋友。」
史學家:「當然可以提出反例,不過任何惡行除了是為了成就善行的小惡,都不會有正當理由的,惡行的本身不可能含有高義,它的發生只能以一些低下的現實因素解釋。但善行的意義卻是志士能人的共識,是一種天賜而發自內心的當然作為,以現實因素解釋定會陷入自絕之境。所以不信真理以及人性本善的人能解釋惡行卻不能解釋善行,這與聖人君子能夠解釋萬事萬物之理的能力與氣魄一比,高下立判。」
年輕人:「可是他們還是會說科學不能解釋善行而不服吧?認為所謂的聖人君子只是講一些不著邊際的話而已。」
史學家:「同理,他們也不能以科學解釋人性,那為何要相信人性本惡或沒有善惡呢?他們還是只能舉一些現實的例子來說明,對於我剛提到的例子只能自知理虧而繼續辯解而已。」
年輕人:「我想他們大概會說一切都是空談而已,總之目前科學不能解釋。」
史學家:「科學並不能發現上帝與真理,所以以科學解釋人性本質也永遠不能成功,辯稱者當然會說這是因為目前科學技術還未發達到足以解釋一切的程度,只能指望後世而已,這其實就表示科學主義含有『不知便不論』的謬誤。因為時間一直再前進,在人們有限的生命中,豈能沒有求知悟道的責任?總之,科學主義與進步主義都有其失誤,不過我目前一樣先不細談這些,留待以後再說。」
年輕人:「好,不過我有個問題,你說真理不能理解,可是很多真的事情我們卻能知道,所以真也分別有不同的真囉?」
史學家:「沒錯,這個其實我之前有稍微提過了,還記得我們在一開始講道德的時候,我所提到的真所展現的三個涵義吧?就是『真確性』、『真確的事』以及『真理』。」
年輕人:「好像有些印象,你似乎說過『真確性』還有『真確的事』是可以展現的,不過這比較不能觸發人們對於超越性的思考,反而是較低層次的道德與正義可以。」
史學家:「是的,這就是一般人常不能理解真有何可貴,以及其層次比善還高的道理,因為人們認為『真確性』還有『真確的事』是很好證明且理解的,而『真理』的超越性已經太高而又讓人不能知曉,所以這就是常人認為其不合邏輯之處,因為一般來說,我們不能以『實然』得知『應然』,『由真論善』雖是對的,卻受絕大多數人的排斥。」
年輕人:「嗯,我瞭解了,那麼你可以多說說真理本身嗎?」
史學家:「真理的內容我們雖不能知曉,但是它的性質或原則是凡人皆能發覺且掌握的,它含有超越性、唯一性、永恆性、一致性、普世性、本質性、絕對性、必然性、以及完美性。」
年輕人:「那麼我要怎麼知道一個人的行為、一句話、一個觀念甚至到一個學說是否符合真理呢?」
史學家:「問得好,我們既然已知真理的性質,那麼要檢驗一個學說是否符合真理,那要看它有沒有具備完整體系、貫通脈絡和普遍價值,並且設想如果此學說若實現,能否改善一切而沒有矛盾之處,也就是說要『放諸四海而皆準』。因為真理是貫通一切事物的道理,所以宇宙萬事萬物必定有同一理路,絕不矛盾。」
年輕人:「這也能用來評量一個普通人嗎?」
史學家:「當然,一個人必須知行合一,所以他的言行思想是否一致,這是最基本的檢驗,不能有所矛盾。而如果能夠基本確認他的思行體系是一致的,那麼接下來就是判斷他的觀念是否正確了,所以你必須具有見微知著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年輕人:「可是這樣的能力要怎麼擁有呢?」
史學家:「這一樣是我和你說過的,接近有智慧的人、讀有智慧的書,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以貫之,有一套站得住腳的知識體系。」
年輕人:「不過真理既然有唯一性,那麼真正有智慧的人,想法應該都是差不多的,遇到想法不同的人大概都知道對方是錯的吧?」
史學家:「你說得沒錯,這就是『英雄所見略同』。一個人的思想層次是否高超,是在於其見識,也就是人文知識,而不會是科學理論,因為科學知識只是工具性價值,不會是目的本身,它不是起源之因與最終之果,它永遠不能解釋一切,這在現今各種科學理論互不相容就能略見一二。而史上有偉大成就的克普勒、牛頓、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反而都是有深刻的人文認知的。總之,人若不探究人文知識實在是自毀之舉,是身為人而不知為人的悲哀。」
年輕人:「好的,我明白了。不過我想到一個問題,照你剛才所說的真理的性質,這是不是表示真理是不變的?畢竟真理如果會變動,那也太讓人感到氣餒了吧?」
史學家:「沒錯,真理一直就在那裡,雖然難以被理解,但可確定是不會變的。」
年輕人:「可是我們所處的世間卻是變幻無常,這也太奇怪了吧?既然真理有你所謂的永恆性、絕對性等性質,為什麼世間萬物卻不符合真理的性質?」
史學家:「真理的確是不變的道理,不過這並不是說不變的本身是真理,而是說真理是造成萬事萬物不斷變化的原則原理。而大多數人均認為宇宙中唯一不變的通則即是變,這是被表象所蒙蔽而沒有思考事物變化的本質。」
年輕人:「這真是讓人有點難以理解。」
史學家:「其實,變化是世間萬物的基本屬性,而有天分的人反而能更加認識真理所具有不變的性質,因為人們之所以能發現『變』,其實就是因為有『不變』的先天認知,否則根本不知『變何以為變』。所以當人以為有變與不變的相對觀念時,其實就已證明不變才是本質的,就好像善也是本質的一樣,因為變是出自於不變;不善是出自於善。所以『不變』與『善』是實的;而『變』與『不善』是虛的。」
年輕人:「啊,原來是這樣,用之前討論過的善與惡來比喻實與虛我就能理解了。」
史學家:「那太好了。總之,真理具有永恆性,但永恆性是指無起滅興衰的持續存有性,不是沒有時間和沒有變化的;而是超越時間的和不會改變的。」
年輕人:「那麼,我們既然都掌握了真理的性質,要如何才能更進一步呢?」
史學家:「無法更進一步了,就像我們已經知道的,真理並不能直接瞭解,只能藉由反面推論去認識,所以掌握了它的性質已經是盡我們最大所能。在真理問題上,「本質的」、「真實的」、「永恆的」、「完美的」、「絕對的」皆是通貫之義,這對人們來說已經是真理了,如果妄想掌握「本質」、「真實」、「永恆」、「完美」、「絕對」的本身必然會導致失敗。」
年輕人:「可以舉個例子嗎?」
史學家:「正如我所說的,我們可以掌握性質但不能掌握本身,例如我可以告訴你做一件善事是永恆的,但卻無法告訴你永恆是什麼。像是扶老人過馬路雖是件大家都不會記得的短暫小事,但卻具有永恆的意義;而史上諸多象徵帝國成就、君主威望的雕塑或建築,雖然可能長久存在但卻毫無永恆的意義,反而在後世見到其耗損情形而充滿了諷刺意味。」
年輕人:「啊,我大概能夠瞭解了,這也和你所說的,需要一點靈性才能有所感悟的吧?」
史學家:「是的。總之,真理雖『不易知』卻不是『不可知』,我們的認知能力有其極限,不過這個極限是障礙而不是蒙蔽或扭曲,真相或許永不可知,但真理大義仍能被確認。」
年輕人:「我明白了。」
史學家:「那麼接著,我們來討論真理的假象吧。」
35會員
44Content count
這是一個以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錄形式呈現真理的作品,內容將談及愛情、藝術、知識、道德、正義、真理等超越的或形上的主題,也會論及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等現實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程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二章 第三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二章 第二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二章 第一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一章 第三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一章 第二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一章 第一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二章 第三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二章 第二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二章 第一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一章 第三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一章 第二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一章 第一節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真理大學運動資訊傳播系師生參與《企業永續ESG校園徵影》活動,深入了解ESG理念與企業實踐。SUM匯豐汽車分享ESG永續發展策略,展現企業對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責任與承諾。活動鼓勵青年學子以創意短片傳遞ESG理念,共建永續未來。 真理大學積極響應《企業永續ESG校園徵影》 近年來,企業永續發
Thumbnail
培育產業菁英:真理大學的光榮與傳承 白文亮副董事長,畢業於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真理大學前身)統計會計科,他的學術旅程並非一帆風順。即使在大學時期沒有取得優異的成績,但他在真理大學的學習經歷卻為他在德克薩斯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留學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種扎根於真理大學所灌溉出的穩健學術背景,使
Thumbnail
6.〈社會分子與鄰居〉   何謂人?呂格爾欲從人與人最直接的關係找出人的圖像。聖經說:「愛鄰如己」,人與人的關心先於社會角色,呂格爾提出社會人(歷史人)與鄰人(遺憾的人)辯證關係,兩者為歷史的兩個層面。從上一篇談論歷史意義是隱蔽的,轉向歷史神學,本篇再轉向慈善神學。如果歷史有意義的話,
Thumbnail
📍通勤的煩悶不堪 還記得在職時,國家歌劇院對面的公園,是我每天會經過的通勤路線。 雖是六月,但早晨天氣已是酷暑等級。 柏油路受到無情的炙烈陽光的強力照射,接著由柏油路表層向外蒸發出的難聞熱氣,直衝我的腦門與鼻腔,使得一早就使我的心情委靡不振、心煩意亂。 我不自覺把本來戴在口部的口罩
Thumbnail
關於《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故事的主軸主要圍繞在天文的一項重要學說的發現,也就是哥白尼的「日心說」又稱「地動說」,由於這個學說違背了聖經當中所提及的神學思想,因此研究這個學說的人就會被當作是異端抓起來嚴刑拷打,不服從者亦或是再犯者,直接以死刑伺候。 當美好與真理相會 後記
Thumbnail
過去在學習音樂時常常體會:「樂器只是工具,技巧只是方法,音樂才是目的。」意思是音樂的學習必須以音樂為中心,不論用什麼樂器,發揮樂器的特點以達到音樂所要的目的,傳達出演奏者的想法。 我們可以簡要歸納在敬拜服事中,領會者各階段應有的預備: (1) 預先思想、學習、明白本週真理(經文)主題
Thumbnail
朋友在網上問我:對於《捕風捉影/真相捕捉》(The Capture)這類影片是否喜歡?我說:「對於非主流觀點的論述,都很值得看看。」 客觀拍攝下的相片或影像,真的就能還原「真實」或「真相」嗎?對應劇中對白:「移花接木」會不會不是偽造證據,而只是重演我希望你看到的現實呢?
Thumbnail
「IT系統」屬於純粹的軟體,可以雲端儲存的備份資料,不需要系統「脫機」(offline),「OT系統」涉及物理的感測器及數字計數器,在「OT系統」開機運行時,必須「初始化」,應該不計成本,在分離的、兩個相同的大系統下,運行一模一樣的營運系統。當一個系統被駭,另一個平行系統可助其以備份系統運行。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真理大學運動資訊傳播系師生參與《企業永續ESG校園徵影》活動,深入了解ESG理念與企業實踐。SUM匯豐汽車分享ESG永續發展策略,展現企業對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責任與承諾。活動鼓勵青年學子以創意短片傳遞ESG理念,共建永續未來。 真理大學積極響應《企業永續ESG校園徵影》 近年來,企業永續發
Thumbnail
培育產業菁英:真理大學的光榮與傳承 白文亮副董事長,畢業於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真理大學前身)統計會計科,他的學術旅程並非一帆風順。即使在大學時期沒有取得優異的成績,但他在真理大學的學習經歷卻為他在德克薩斯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留學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種扎根於真理大學所灌溉出的穩健學術背景,使
Thumbnail
6.〈社會分子與鄰居〉   何謂人?呂格爾欲從人與人最直接的關係找出人的圖像。聖經說:「愛鄰如己」,人與人的關心先於社會角色,呂格爾提出社會人(歷史人)與鄰人(遺憾的人)辯證關係,兩者為歷史的兩個層面。從上一篇談論歷史意義是隱蔽的,轉向歷史神學,本篇再轉向慈善神學。如果歷史有意義的話,
Thumbnail
📍通勤的煩悶不堪 還記得在職時,國家歌劇院對面的公園,是我每天會經過的通勤路線。 雖是六月,但早晨天氣已是酷暑等級。 柏油路受到無情的炙烈陽光的強力照射,接著由柏油路表層向外蒸發出的難聞熱氣,直衝我的腦門與鼻腔,使得一早就使我的心情委靡不振、心煩意亂。 我不自覺把本來戴在口部的口罩
Thumbnail
關於《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故事的主軸主要圍繞在天文的一項重要學說的發現,也就是哥白尼的「日心說」又稱「地動說」,由於這個學說違背了聖經當中所提及的神學思想,因此研究這個學說的人就會被當作是異端抓起來嚴刑拷打,不服從者亦或是再犯者,直接以死刑伺候。 當美好與真理相會 後記
Thumbnail
過去在學習音樂時常常體會:「樂器只是工具,技巧只是方法,音樂才是目的。」意思是音樂的學習必須以音樂為中心,不論用什麼樂器,發揮樂器的特點以達到音樂所要的目的,傳達出演奏者的想法。 我們可以簡要歸納在敬拜服事中,領會者各階段應有的預備: (1) 預先思想、學習、明白本週真理(經文)主題
Thumbnail
朋友在網上問我:對於《捕風捉影/真相捕捉》(The Capture)這類影片是否喜歡?我說:「對於非主流觀點的論述,都很值得看看。」 客觀拍攝下的相片或影像,真的就能還原「真實」或「真相」嗎?對應劇中對白:「移花接木」會不會不是偽造證據,而只是重演我希望你看到的現實呢?
Thumbnail
「IT系統」屬於純粹的軟體,可以雲端儲存的備份資料,不需要系統「脫機」(offline),「OT系統」涉及物理的感測器及數字計數器,在「OT系統」開機運行時,必須「初始化」,應該不計成本,在分離的、兩個相同的大系統下,運行一模一樣的營運系統。當一個系統被駭,另一個平行系統可助其以備份系統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