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繡座落在南投草屯九九峰旁的緩坡上,和桃園的襲園美術館一樣,從門外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所有細節和嘆息都被裹在層層清水模和綠意之間。
剛好有太陽走在縫隙的時候,細細瞇起眼才能讓瞳孔裝進剛好的光線,剛好靜下來的,每一個瞬間。
園外用一種柔和的灰和植物跟整座山頭呼應,館內只有少量的燈、和沈穩的木頭設計,慎重的讓每層能各自獨立,也依舊維繫著共同的辨識風格。
館內不能拍照,得把所有東西放進寄物櫃保管,同時把雜訊,煩惱,執念都上鎖,被迫清空身上從外界暫存的一切,才有讓其他可能開始流動的機會。
「去種樹,把美感種在每個孩子的心中。未來的某日,或許就會成蔭。」
最上層小小的閣樓寫著館長李足新的心願,正巧也是五年前最開始,自己成立「一棵樹美術館」(後來改為美術館愛好女森)紀錄關於美的一切的初衷。
選一個詞形容毓繡,大概是冷靜,不論園區,建築,人員,展覽,都把溫度保持在不慍不火的氛圍裡。不特別靠近,不特別遠離。美術館以創辦人葉毓繡為名,除了名字以外,那股屬於她身上的靜,更蔓延在一草一木一館中。
「我想選擇最適合我自己的方式,很寧靜地待在一個空間,度過長時間。我不怕寂寞,但怕孤單。」
接近白露時的中秋,讓毓繡裡的天氣,溫度,光線和作品,都落得剛剛好,好的暫時收起日常無意累積的執念,好的帶走蒙在心上一陣子的細細塵埃。心經中的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有過遺憾收場,才能換這每一步都走的彌足珍貴。
怕或不怕,日子總會,用長時間給出答案。
訪於2022.09.11
- 展覽:《無明》
- 展期:2022.06.11-2022.12.04
- 地點:毓繡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