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於無用的戲劇之中:《不可能的邊界》之「簡約詩意」是否發揮其劇場價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攝影Magali Dougados,圖源自國家兩廳院
《不可能的邊界》(以下簡稱《不》)的「簡約詩意[1]」是否發揮了其劇場價值?
提亞戈・羅提吉斯在《不》中將砲聲轟鳴的戰爭世界稱作「不可能的邊界」,和平之處則被稱為「可能的邊界」。而「可能性」作為對不同地帶的描繪,或指充滿希望的文明前程,或同時警示著戰爭降至的失序潛能。透過穿梭兩地之間的人道救援者的視角,一系列接二連三的救援故事逐步揭示了面對悲慘世界的無能為力,也削弱了救援者對世界的樂觀積極。在這樣的氛圍下,人道救援者逐漸迎向「救援行動對戰火而言只是杯水車薪,但仍聊勝於無」的現實,接受世界的殘酷似乎也成為了唯一且必然的最終選擇。
​在無可奈何的基調下,導演採用了大量無場面調度的獨白作為敘事策略,結合白色布棚與數條繩覽打造簡單的舞台佈景,試圖以質樸的劇場形式回應戰爭世界的複雜性。並透過揭露田調期間與人道救援者的訪談對話進行導演的自我現身,逐層疊加了對「劇場之於戰爭的無用性」的思考,也間接地為平鋪直敘的戲劇手法進行補充說明。諸如戲劇開頭受訪者明確表達對劇場的乏味,並穿插說明劇場無法完全再現真實世界的殘酷與荒謬;身為人道救援者的受訪者不斷詢問提供的故事是否足夠轟動,以滿足戲劇的可看性;在受訪者與家人的對話中,身處可能地帶的聽眾,總對於人道救援者故事的趣味性感到不滿足的事實。
​儘管大量留白的安排可以被解讀為一種戲劇面對戰爭而回歸本質的決定,可將設計元素化為最簡的敘事策略卻也多少消耗了劇場的潛能。這不僅減少了觀眾與作品產生連結的機會,同時,前半段大量無調度的獨白也使作品趨近置放於劇場的電台節目,從而產生枯燥和乏味的感受。這也令人好奇,當導演已然意識到劇場作為呈現戰爭的媒介的侷限性時,相較於其他更容易保存與散播的數位媒材,為何仍要選擇透過效益相對不高的劇場論述戰爭?或進一步而言,在多數劇場作品只能帶來相對短暫且難以重複體驗的有限前提下,為何導演仍要以簡樸的方式再度表現劇場的無能為力?
​或許當觀者向戲劇形式提出疑問的同時,也成為了作品中對於人道救援者故事感到不耐煩的聽眾。可無法忽視的是,「沒有足夠經驗得以與少互動的演說般的戲劇產生共鳴」,此感受也正如同劇場之於人道救援者的乏味一樣真實。尤其當觀者願意承認自身對「人道精神作為一種普世價值」的愚昧與無知時,除去建立於人心的自發性道德要求外,《不》所刻意與觀者保持的距離也使其難以再提供更多主動走進觀者內心的可能性。因此,尤其對於非菁英的觀者而言,再多的故事散落也可能僅是徒勞無功。
​最後,我想再進一步以國際藝術節的角度來思考。戰爭的普遍性確實顯示了《不》不僅是一個區域性的主題,作品故意不揭示人道救援者的工作地點,也為觀者提供更多聯想的空間。然而,當普遍性成為國際性建構的主要基礎,便容易陷入過於龐大且高尚的情操當中,作品僅從普世人權的價值中與觀者建立聯繫,或許這使作品「國際化」了,卻同時也讓跨國展演與地方脈絡之間的聯繫變得模糊而疏遠,原先想要產生更多詮釋空間的設計也變得無從依恃。因此,作為一名亞洲觀眾,《不》反倒透露出更多的跨洋傳教般的道德輸出氣息,「簡約」的策略更令人難以忽視「人道價值作為一種菁英舶來品」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如果質樸的劇場形式僅是為了在無能為力的基調上反映出劇場的無用並挑戰當代觀眾的耐受性,那麼共鳴的機會便只剩下精英對普世價值缺陷所必然產生的同情,同時也浪費了劇場作為敘事媒介所擁有的獨特潛能。因此,儘管「劇場真的無法還原現場」[2],《不》的敘事策略對我來說仍然是過於簡化對戰爭與心境的描繪,甚至自暴自棄地陷入悲情。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劇場必須要有大量華麗的場面調度與佈景,而是在採用「簡約」的敘事策略中,導演應更深入思考如何製造更多元的共鳴可能,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的戲劇管道。當《不》將人道精神的普世性價值納入戲劇的範疇中,劇場的公共性又該何以被實現?

註腳

  1. 參見國家兩廳院臉書2023TIFA 提亞戈・羅提吉斯✕日內瓦劇院《不可能的邊界》文案宣傳。
  2. 同註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4會員
47Content count
由於自學生們不再是少年,,但還是個人(呼應了「先是個人,才是個自學生」?不過很多處境是由於「是個自學生,才是個人」),想想那就將上學好日子當作倉庫,將偶爾寫的劇評文章放到這裡收著,有朝一日有可能在窮途末路之時轉型成藝文工作室吧。備註:倉庫意不在回應「自學生長大後在幹嘛」這類問題,儘管也是事實所以無關回應或不回應,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學好日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心碎」和「蠻荒」不然於我,餘光殘存的似乎更多是電音民謠中舞動激情的潛在慾望,以及緊身透膚時裝與輕吻地面的腳尖共作的S型身體姿態的媚豔。無菱無角的身體符號在黑暗的迷霧中釋出更多流動與恣意貼合/恣意翻攪的可能,仿若在作品暗示的特有場域之中,唯有這種流動似水的線條才足以支撐起一片曖昧不明的混沌。
過度依賴哲學經典的拼貼,不僅對菁英而言沒有達到更多智識上的刺激,對常民而言又過於驕矜自大。因此,當製作團隊仍對淺層的「真偽性」論述感到志得意滿,觀者的雙眼可能早以穿透故事的範疇而開始凝視著製作團隊,並質問著劇團所預設的受眾究竟是誰?
在這個公開的私人領域中,所有可能被稱為「背骨」或「反叛」的藝術行動,其本質應該是更加純粹的狀態,它並不真的那麼想為崇高的「脫俗」精神服務,而僅是以中性、甚至不以藝術為名的姿態存在著。只是當私人的心之所向與公共的社會現況產生了反應,非典型的行動才「後來地」/「順便地」成為了一種「前衛」的藝術表現。
雖然Judy秀試圖以草根的角度去看待資本主義與父權主義之下的性別關係,可劇作置身於國際戲劇節的脈絡,也無可避免地揭露了它仍是一齣來自世界中心的戲劇作品的事實。而這也意味著,文化位階上的優勢多少共構了「地下文化登上劇院」的殊榮,也多少成為了作品的挑戰與阻礙。
「心碎」和「蠻荒」不然於我,餘光殘存的似乎更多是電音民謠中舞動激情的潛在慾望,以及緊身透膚時裝與輕吻地面的腳尖共作的S型身體姿態的媚豔。無菱無角的身體符號在黑暗的迷霧中釋出更多流動與恣意貼合/恣意翻攪的可能,仿若在作品暗示的特有場域之中,唯有這種流動似水的線條才足以支撐起一片曖昧不明的混沌。
過度依賴哲學經典的拼貼,不僅對菁英而言沒有達到更多智識上的刺激,對常民而言又過於驕矜自大。因此,當製作團隊仍對淺層的「真偽性」論述感到志得意滿,觀者的雙眼可能早以穿透故事的範疇而開始凝視著製作團隊,並質問著劇團所預設的受眾究竟是誰?
在這個公開的私人領域中,所有可能被稱為「背骨」或「反叛」的藝術行動,其本質應該是更加純粹的狀態,它並不真的那麼想為崇高的「脫俗」精神服務,而僅是以中性、甚至不以藝術為名的姿態存在著。只是當私人的心之所向與公共的社會現況產生了反應,非典型的行動才「後來地」/「順便地」成為了一種「前衛」的藝術表現。
雖然Judy秀試圖以草根的角度去看待資本主義與父權主義之下的性別關係,可劇作置身於國際戲劇節的脈絡,也無可避免地揭露了它仍是一齣來自世界中心的戲劇作品的事實。而這也意味著,文化位階上的優勢多少共構了「地下文化登上劇院」的殊榮,也多少成為了作品的挑戰與阻礙。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2023-06-23日本山陰山陽、四國仲夏行》#10廣島│警惕世人戰爭的殘酷-原爆圓頂 在日本三大清酒產地的西条喝杯清酒,傍晚則是回到廣島市區凝視歷史-原爆圓頂。作為原子彈轟炸的殘留建築,原爆圓頂象徵著戰爭的殘酷與世界和平的期盼。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2023-06-23日本山陰山陽、四國仲夏行》#10廣島│警惕世人戰爭的殘酷-原爆圓頂 在日本三大清酒產地的西条喝杯清酒,傍晚則是回到廣島市區凝視歷史-原爆圓頂。作為原子彈轟炸的殘留建築,原爆圓頂象徵著戰爭的殘酷與世界和平的期盼。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1879年,英國牛津大學莫瑞博士被指派為《牛津英語詞典》的主編, 他在自家後院搭建小棚屋「累牘院」, 累牘院存放文字,英語中的每一個詞都寫在一張明信片大小的紙卡上。 世界各地都有志工把這樣的紙卡寄過來,它們會被綑成一疊一疊, 存放在沿著棚屋牆壁排列的幾百個分類格中。 莫瑞博士僱用多位詞典編
Thumbnail
回過頭來發現自己從沒有過熱血的人生/因為沒有夢想所以每天叫醒自己的/只是鬧鐘 副歌重複低吟著,偶爾緬懷青春、有時幻想熱血,但肆無忌憚的青春時代已然過去,現實的壓力緊迫盯人,閒錢存夠了、時間撥出來後,也更難找到一起交換瘋狂的夥伴。環環相扣,衝動越來越少,眼一睜一閉又是一天、一年。
Thumbnail
《死亡與生命手記》是一本關於愛、悲傷、和成長的書。作者亞隆與妻子瑪麗蓮分享了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經歷,展現了愛與悲傷並存的故事。書中充滿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心理治療的投入,並提供了面對死亡和悲傷的正向方法。如果你對死亡有恐懼,這本書也能夠給你緩解焦慮的方向。
Thumbnail
離開了 我並不在意 這會不會是 你的失落
Thumbnail
第一次元宵太晚回家,沒吃到芝麻湯圓,才深深驚覺過往儀式感的重大。 孩提時慒懂,家母逢年過節總會奔走廚間,過年時炸年糕、元宵時煮芝麻湯圓;雖然僅僅是去超商或超市買的桂冠芝麻湯圓,卻異常好吃,那獨有的芝麻餡至今能超越的不多(鼎泰豐可以)…
Thumbnail
如果衰老與死亡是必經的自然過程,那這過程要帶給我們人類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又如何將在過程中感受到的悲傷、失落與絕望,轉換成希望與來到這趟地球之旅的禮物?並且在自己可以做到的範圍內,成為支持他人的力量?
Thumbnail
  由於這幾年在「逍遙心理線上諮詢平台」上有提供<分手後復原歷程>相關主題的課程,也在自費接案的過程中不斷陪伴個案經歷分手後的失落,想把自己的助人心得記錄下來,提供正在經歷分手過程的你一些慰藉跟參考,也澄清大家對於分手後失落歷程的誤解或迷思。為了你的閱讀方便,以下條列式地整理出七點說明。
Thumbnail
Mouring is the price we pay for having the courage to love others. 歐文在書的一開頭寫下的這句,「悲傷是我們有勇氣去愛人所付出的代價」道盡了從他與結縭六十多年的妻子瑪麗蓮開始經歷老年後的身體病痛,以及在妻子身旁陪伴著她嚥下最後一口呼吸
Thumbnail
下午醒來的時候收到C的訊息,問我25-27來金門會不會太晚,才發現她連機票住宿都還沒訂,當初說要住時苑也只是知道而已。一瞬間好失落,又太相信別人了,失落到訊息來完全沒有回,差點被以為發生甚麼大事了。可是畢竟期待接下來的失落只有自己可以消化吧,心裏在擬吵架台詞的時候,也都是這麼要求別人的。
Thumbnail
今日看到商周解析上市健身器材大廠力山(1515)日前遭遇主要客戶砍單所衍生的一系列危機事件報導,頗值得一看,能協助公關人員進一步理解以代工為主的台灣傳統企業思維。 下面幾段報導內容,我們看完後覺得蠻能映照出現今公關輿情監測服務,沒能讓企業領導者知悉其對於營運可提供的重要價值的可惜之處...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1879年,英國牛津大學莫瑞博士被指派為《牛津英語詞典》的主編, 他在自家後院搭建小棚屋「累牘院」, 累牘院存放文字,英語中的每一個詞都寫在一張明信片大小的紙卡上。 世界各地都有志工把這樣的紙卡寄過來,它們會被綑成一疊一疊, 存放在沿著棚屋牆壁排列的幾百個分類格中。 莫瑞博士僱用多位詞典編
Thumbnail
回過頭來發現自己從沒有過熱血的人生/因為沒有夢想所以每天叫醒自己的/只是鬧鐘 副歌重複低吟著,偶爾緬懷青春、有時幻想熱血,但肆無忌憚的青春時代已然過去,現實的壓力緊迫盯人,閒錢存夠了、時間撥出來後,也更難找到一起交換瘋狂的夥伴。環環相扣,衝動越來越少,眼一睜一閉又是一天、一年。
Thumbnail
《死亡與生命手記》是一本關於愛、悲傷、和成長的書。作者亞隆與妻子瑪麗蓮分享了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經歷,展現了愛與悲傷並存的故事。書中充滿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心理治療的投入,並提供了面對死亡和悲傷的正向方法。如果你對死亡有恐懼,這本書也能夠給你緩解焦慮的方向。
Thumbnail
離開了 我並不在意 這會不會是 你的失落
Thumbnail
第一次元宵太晚回家,沒吃到芝麻湯圓,才深深驚覺過往儀式感的重大。 孩提時慒懂,家母逢年過節總會奔走廚間,過年時炸年糕、元宵時煮芝麻湯圓;雖然僅僅是去超商或超市買的桂冠芝麻湯圓,卻異常好吃,那獨有的芝麻餡至今能超越的不多(鼎泰豐可以)…
Thumbnail
如果衰老與死亡是必經的自然過程,那這過程要帶給我們人類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又如何將在過程中感受到的悲傷、失落與絕望,轉換成希望與來到這趟地球之旅的禮物?並且在自己可以做到的範圍內,成為支持他人的力量?
Thumbnail
  由於這幾年在「逍遙心理線上諮詢平台」上有提供<分手後復原歷程>相關主題的課程,也在自費接案的過程中不斷陪伴個案經歷分手後的失落,想把自己的助人心得記錄下來,提供正在經歷分手過程的你一些慰藉跟參考,也澄清大家對於分手後失落歷程的誤解或迷思。為了你的閱讀方便,以下條列式地整理出七點說明。
Thumbnail
Mouring is the price we pay for having the courage to love others. 歐文在書的一開頭寫下的這句,「悲傷是我們有勇氣去愛人所付出的代價」道盡了從他與結縭六十多年的妻子瑪麗蓮開始經歷老年後的身體病痛,以及在妻子身旁陪伴著她嚥下最後一口呼吸
Thumbnail
下午醒來的時候收到C的訊息,問我25-27來金門會不會太晚,才發現她連機票住宿都還沒訂,當初說要住時苑也只是知道而已。一瞬間好失落,又太相信別人了,失落到訊息來完全沒有回,差點被以為發生甚麼大事了。可是畢竟期待接下來的失落只有自己可以消化吧,心裏在擬吵架台詞的時候,也都是這麼要求別人的。
Thumbnail
今日看到商周解析上市健身器材大廠力山(1515)日前遭遇主要客戶砍單所衍生的一系列危機事件報導,頗值得一看,能協助公關人員進一步理解以代工為主的台灣傳統企業思維。 下面幾段報導內容,我們看完後覺得蠻能映照出現今公關輿情監測服務,沒能讓企業領導者知悉其對於營運可提供的重要價值的可惜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