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萃取的神奇:酸、甜、苦的化學探索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酸、甜、苦,這是我們對咖啡口感的主要感知,而這些感覺主要來自我們的舌頭,而非鼻子。然而,我們總是認為味道是由鼻子決定的,比如『蘋果』的甜、『檸檬』的酸、還有『中藥』的苦,這些名詞大多是我們從鼻子的風味中產生的聯想。

咖啡的味道:酸、甜、苦
咖啡的味道通常以酸、甜、苦的順序來描述,但這並不代表每個階段只有一種味道存在。實際上,每個階段都包含著這三種味道,只是其中一種味道會更為突出,成為該階段的主要特徵。

舉例來說,想像一下檸檬的味道。如果你想感受到它的酸味,只需咬一口檸檬;如果你想品味到甜味,可以多咬幾口,酸味就會逐漸轉為甜味;而如果你想品嘗到苦味,只需咬到檸檬的白色部分,其中的苦味物質便會釋放出來。

咖啡的萃取過程
這個例子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咖啡的萃取過程。事實上,咖啡的製作和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其他事物相似。

咖啡的萃取過程就像一場探索之旅,通過不同的方法、時間和比例,我們可以提取出咖啡豆中的不同味道。這牽涉到咖啡豆的烘焙程度、研磨細度、水溫、水量等多種因素,這些因素將影響最終萃取出的咖啡風味。

因此,當你品嚐咖啡時,不妨思考一下你希望從中提取出哪些味道,然後根據你的口味選擇適合的烘焙程度和萃取方法。每一杯咖啡都是一場個性化的體驗,讓我們共同享受咖啡的多樣性和驚喜吧!

結語
咖啡的神奇之處在於它是一種化學的探索,通過不同的因素影響酸、甜、苦等味道的提取。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你帶來更多有關咖啡萃取的了解。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讓我們一同沉浸在咖啡的奇妙世界中吧!


8會員
33Content count
分享一些攸關於咖啡的文章,這只是絕對來自於進修所學。 本身是一位咖啡師與烘豆師,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但個人不愛口水戰,會忽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NCO.1928 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你是個咖啡愛好者,那麼你一定知道咖啡世界有著無盡的風味和種類。今天,我們將探討兩種極具代表性的咖啡風格:澳洲的長黑和美國的美式咖啡。這是一場咖啡的大對決,兩者之間有著迥異的性格和故事,讓我們深入挖掘! 長黑:澳洲的黑馬 首先,讓我們著眼於澳洲的咖啡之寶,長黑(Long Black)。這個名字
咖啡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要確保它保持新鮮和美味,有一些關鍵的保存技巧需要遵循。這裡我們將為您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以確保您的咖啡在保存期間保持最佳狀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密封包裝 (Seal in Freshness): 選擇具有防潮和防氧化功能的包裝材料,如帶有單向排氣
咖啡的描述中常使用的術語可能讓新手感到困惑, 但實際上這些術語可以簡單解釋如下: 1. 國家:咖啡豆的產地,例如台灣。 2. 地區:產地內的具體區域,可以將其類比為城市區域,例如台北的信義區。 3. 前置作業方式:指的是咖啡豆在採收後的處理方式。火炒(日曬)、水煮(水洗)和舒肥(蜜處理)是常
在現代,人們對健康的重視日益增加,我們也更加意識到在做任何事情時不能馬虎。然而,你是否知道熟豆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許多人以為高溫能夠殺菌,但你知道咖啡包裡的咖啡豆可能被蟑螂磨成粉嗎?儘管這些事情曾經被提及,但時間久了我們又容易忘記。但你知道嗎?咖啡豆是咖啡樹果實的種子,而這些樹果甜美多汁,往
回首過去,我們仿佛能夠在超市的貨架上看到無盡的即溶咖啡、二合一、三合一選擇,甚至還有引人垂涎的高級白咖啡。那時的咖啡世界如此純粹,卻也滿懷無限的好奇。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咖啡文化已經綻放成為一幅多彩斑斕的畫卷,各式各樣的咖啡館遍布城市的每個角落,而義式濃縮咖啡已然成為這場文化變革的核心所在。
如果你是個咖啡愛好者,那麼你一定知道咖啡世界有著無盡的風味和種類。今天,我們將探討兩種極具代表性的咖啡風格:澳洲的長黑和美國的美式咖啡。這是一場咖啡的大對決,兩者之間有著迥異的性格和故事,讓我們深入挖掘! 長黑:澳洲的黑馬 首先,讓我們著眼於澳洲的咖啡之寶,長黑(Long Black)。這個名字
咖啡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要確保它保持新鮮和美味,有一些關鍵的保存技巧需要遵循。這裡我們將為您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以確保您的咖啡在保存期間保持最佳狀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密封包裝 (Seal in Freshness): 選擇具有防潮和防氧化功能的包裝材料,如帶有單向排氣
咖啡的描述中常使用的術語可能讓新手感到困惑, 但實際上這些術語可以簡單解釋如下: 1. 國家:咖啡豆的產地,例如台灣。 2. 地區:產地內的具體區域,可以將其類比為城市區域,例如台北的信義區。 3. 前置作業方式:指的是咖啡豆在採收後的處理方式。火炒(日曬)、水煮(水洗)和舒肥(蜜處理)是常
在現代,人們對健康的重視日益增加,我們也更加意識到在做任何事情時不能馬虎。然而,你是否知道熟豆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許多人以為高溫能夠殺菌,但你知道咖啡包裡的咖啡豆可能被蟑螂磨成粉嗎?儘管這些事情曾經被提及,但時間久了我們又容易忘記。但你知道嗎?咖啡豆是咖啡樹果實的種子,而這些樹果甜美多汁,往
回首過去,我們仿佛能夠在超市的貨架上看到無盡的即溶咖啡、二合一、三合一選擇,甚至還有引人垂涎的高級白咖啡。那時的咖啡世界如此純粹,卻也滿懷無限的好奇。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咖啡文化已經綻放成為一幅多彩斑斕的畫卷,各式各樣的咖啡館遍布城市的每個角落,而義式濃縮咖啡已然成為這場文化變革的核心所在。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noon 位於台北瑞安街的寧靜小巷內,店名是no & on 兩個單字的串連,走到店門前,卻是看不到明顯招牌的神神秘秘,平常日的營業時間更是偏晚,顛覆一般對咖啡館的既定概念。對於咖啡風味有一定程度的執念者,得要挑戰的就是吧檯區限定的「1+1+1」組合選單,運用不同萃取手法來表現同一支咖啡豆不一樣..
Thumbnail
咖啡的教學,早期都是由朋友、老師或老闆,將其「畢生絕學」,用手把手的教學,一步步傳授出來。本來不黯沖煮的學生,經過特定手法的指示,也就能沖得似模似樣,頗有師徒一脈相承,得傳一手絕招的感受。 相對的西方人可就不解風情了,竟然研究起科學化的沖煮模型...
Thumbnail
●各式手工沖泡條件表 水量(ML) 咖啡粉重量(g) 研磨粗度 沖泡時間(分) 水溫(OC) ●Driver 小山濾杯/輕鬆達到最佳萃取/不銹鋼鍍鈦/TDS實測 ●加拿大ASOBU_冷淬咖啡壺 ●咖啡大師 - 詹姆斯實測 - Coldwave降溫效果 ●Breville 半自動咖啡機】沖製參數(參
Thumbnail
【結論】 1.若要依循金杯萃取準則,則必須準備濃度計 2.泡杯咖啡是要享受,若還要做學問計算查圖,是金杯才喝,那就走過頭了 3.杯測師認可的杯測咖啡,就一定在金杯圖框內嗎? 所以金杯咖啡就當閒聊的話題就好,喝咖啡別搞得像上化學課,自己覺得甘甜才是王道,圖表說苦澀又能奈你何 !!! █金杯萃取準則
Thumbnail
早晨一杯好的咖啡會影響你一天的心情,但是怎樣才是好喝的咖啡,濃烈、幽香、爽口、苦澀、酸味,每個人的標準就有好幾百種,就比如咖啡萃取程度,想必在手沖愛好者都會好奇,一杯好喝咖啡到底要萃取多少?
Thumbnail
精準品嚐到黑咖啡底蘊裡深沉埋藏的神喻和預言了嗎?
Thumbnail
咖啡萃取示意圖 Hello,大家好我是蟹老闆。經過上一篇文章的介紹,我們對於研磨度有了初步的認知。研磨度影響著咖啡粉的表面積大小。而表面積的大小又影響著甚麼呢?咖啡的"萃取"。但好與不好的萃取定義是甚麼?咖啡師或沖煮老手們在沖煮時,又怎麼去理解萃取這件事情呢?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年節前開始閱讀“咖啡香味的科學”一書,化學一向是感性的咖啡人較為欠缺,但又不得不碰觸的一環,透過調香化學的角度來認識咖啡的香氣來源,或許能對我在感官品鑑的研究上有所助益,開卷有益,但重點是看到了些什麼,閱後雜想如下。 *書中對於香氣化學的科普充足,不至艱澀,特別是自然界中植物對於香氣的產生與調香
台灣若要和別人比財大氣粗,比工廠佔地數十公頃、容納幾十萬個生產線勞工,絕對是比不過的,也沒有那個必要;台灣的優勢應該是在於創造了華人地區最適合生活的地方。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noon 位於台北瑞安街的寧靜小巷內,店名是no & on 兩個單字的串連,走到店門前,卻是看不到明顯招牌的神神秘秘,平常日的營業時間更是偏晚,顛覆一般對咖啡館的既定概念。對於咖啡風味有一定程度的執念者,得要挑戰的就是吧檯區限定的「1+1+1」組合選單,運用不同萃取手法來表現同一支咖啡豆不一樣..
Thumbnail
咖啡的教學,早期都是由朋友、老師或老闆,將其「畢生絕學」,用手把手的教學,一步步傳授出來。本來不黯沖煮的學生,經過特定手法的指示,也就能沖得似模似樣,頗有師徒一脈相承,得傳一手絕招的感受。 相對的西方人可就不解風情了,竟然研究起科學化的沖煮模型...
Thumbnail
●各式手工沖泡條件表 水量(ML) 咖啡粉重量(g) 研磨粗度 沖泡時間(分) 水溫(OC) ●Driver 小山濾杯/輕鬆達到最佳萃取/不銹鋼鍍鈦/TDS實測 ●加拿大ASOBU_冷淬咖啡壺 ●咖啡大師 - 詹姆斯實測 - Coldwave降溫效果 ●Breville 半自動咖啡機】沖製參數(參
Thumbnail
【結論】 1.若要依循金杯萃取準則,則必須準備濃度計 2.泡杯咖啡是要享受,若還要做學問計算查圖,是金杯才喝,那就走過頭了 3.杯測師認可的杯測咖啡,就一定在金杯圖框內嗎? 所以金杯咖啡就當閒聊的話題就好,喝咖啡別搞得像上化學課,自己覺得甘甜才是王道,圖表說苦澀又能奈你何 !!! █金杯萃取準則
Thumbnail
早晨一杯好的咖啡會影響你一天的心情,但是怎樣才是好喝的咖啡,濃烈、幽香、爽口、苦澀、酸味,每個人的標準就有好幾百種,就比如咖啡萃取程度,想必在手沖愛好者都會好奇,一杯好喝咖啡到底要萃取多少?
Thumbnail
精準品嚐到黑咖啡底蘊裡深沉埋藏的神喻和預言了嗎?
Thumbnail
咖啡萃取示意圖 Hello,大家好我是蟹老闆。經過上一篇文章的介紹,我們對於研磨度有了初步的認知。研磨度影響著咖啡粉的表面積大小。而表面積的大小又影響著甚麼呢?咖啡的"萃取"。但好與不好的萃取定義是甚麼?咖啡師或沖煮老手們在沖煮時,又怎麼去理解萃取這件事情呢?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年節前開始閱讀“咖啡香味的科學”一書,化學一向是感性的咖啡人較為欠缺,但又不得不碰觸的一環,透過調香化學的角度來認識咖啡的香氣來源,或許能對我在感官品鑑的研究上有所助益,開卷有益,但重點是看到了些什麼,閱後雜想如下。 *書中對於香氣化學的科普充足,不至艱澀,特別是自然界中植物對於香氣的產生與調香
台灣若要和別人比財大氣粗,比工廠佔地數十公頃、容納幾十萬個生產線勞工,絕對是比不過的,也沒有那個必要;台灣的優勢應該是在於創造了華人地區最適合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