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實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1966~70史丹佛大學的實驗

小孩子可以選擇一份獎勵 或者等待15分鐘

直到實驗者返回房間 而得到兩份獎勵

選擇延遲滿足的小孩 日後課業表現較佳


2018哥倫比亞大學再次研究

研究顯示能夠忍受誘惑的孩子 多半來自中產 上層階級的孩子

而物資短缺的孩子 會選擇直接吃掉眼前的棉花糖

研究表示跟延遲滿足無關 而是取決於家庭背景


父母學歷高、家境好的組別 小孩的經驗是想吃隨時都能吃

而且還可以選擇要吃棉花糖 布丁還是冰淇淋

較為貧困的孩子 過往經驗是父母的承諾會跳票

即便今天有 明天也不一定會有 等待對這些孩子來說太過於冒險


因為變數的控制 會讓實驗結果也所不同

家庭背景、小孩自制力、 未來學業表現等

也許未來會推翻 但目前看來能夠延遲滿足 都是較為正面的表述


說好回來給你多一顆棉花糖 雖有時候沒給

但長期來講都是有給的情況 你會傾向相信大人 這類似於市值指數投資


而高股息遇到的情境 也許是遇到食言次數更多的大人

那就傾向不相信大人 選擇即刻滿足 就是合理的


那你是哪種呢?


資料參考

棉花糖實驗

棉花糖實驗新解:家庭收入影響孩子忍耐自制力


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按讚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也可以到我IG financemix_ 按讚喔~謝謝

如果支持我可以贊助杯咖啡支持我創作動力

或是動動手按like 不用花錢唷


11會員
95Content count
透過各種新聞媒體 機構文章 制度探討金融圈資訊不對稱 希望稍稍改善台灣資訊不對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inanceMix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月投資多少才夠? 時間越長 金額越多 報酬率越高報酬率是最不可控 抓一個較高機會的5% 至於投資金額不變 考量到保險 房車貸等長期平均就不增加了 30歲的A 每個月投資10,000 65歲累積約1200萬退休後 預期每年提領60萬 加上預期通膨率2% 因應退休降至3%保守
1961臺灣證券交易所成立 同年宏遠、元大證券成立(現元大證券為復華證券存續公司) 1988年凱基,富邦證券成立(凱基原名中信綜合證券 2008更名) 1997年開放網路交易2000年富邦七合一 元大、京華證券合併 2001年交易時間延長(9:00–13:30) 2003年首檔ETF
die with zero提到 做任何事要盡早 其中之一是捐贈 根據台灣法規來稍稍探討 身前身後 捐贈的差異 政府指定(合格)的機構才屬於「捐贈」 個人的名義直接作捐款屬於「贈與」 若為直接政府相關的「捐贈」「贈與」「遺產」 多為免稅或可扣抵 暫不討論 捐款抵稅額度為「綜合所得總額
ETF眾多 在此先不討論選股優劣 畢竟有時好有時壞 績效是偏事後驗證 但可以討論事前篩選 像是費用 或是今天的主題「資金效率」 根據TEJ-2022資料庫 台灣三大ETF各月份現金比率 0050現金比例平均於1.5% 0056則多在5%以上 00878也多在3%附近 (2
趨吉避凶 積極選股 頻繁更換 好嗎 是不是想說才沒那極端啦 整理STICA數據 挑出2019~2022週轉率前三的基金 跟野村優質做個簡單的比較 我「主觀」選出三個區間 較長區間的2019~2023 牛市區間的2020/3~2021 短區間的2023
2003/6 0050問世 2012/6 006208上市 等待10年台灣才看到低費率 2017前投信們致力於發行完善指數 商品 槓桿ETF 日經 歐洲 印度 黃金等 2017開始出現波瀾 元大高息低波 2018 富邦臺灣優質高息 2020 國泰永續高股息 2021可以說是轉
每月投資多少才夠? 時間越長 金額越多 報酬率越高報酬率是最不可控 抓一個較高機會的5% 至於投資金額不變 考量到保險 房車貸等長期平均就不增加了 30歲的A 每個月投資10,000 65歲累積約1200萬退休後 預期每年提領60萬 加上預期通膨率2% 因應退休降至3%保守
1961臺灣證券交易所成立 同年宏遠、元大證券成立(現元大證券為復華證券存續公司) 1988年凱基,富邦證券成立(凱基原名中信綜合證券 2008更名) 1997年開放網路交易2000年富邦七合一 元大、京華證券合併 2001年交易時間延長(9:00–13:30) 2003年首檔ETF
die with zero提到 做任何事要盡早 其中之一是捐贈 根據台灣法規來稍稍探討 身前身後 捐贈的差異 政府指定(合格)的機構才屬於「捐贈」 個人的名義直接作捐款屬於「贈與」 若為直接政府相關的「捐贈」「贈與」「遺產」 多為免稅或可扣抵 暫不討論 捐款抵稅額度為「綜合所得總額
ETF眾多 在此先不討論選股優劣 畢竟有時好有時壞 績效是偏事後驗證 但可以討論事前篩選 像是費用 或是今天的主題「資金效率」 根據TEJ-2022資料庫 台灣三大ETF各月份現金比率 0050現金比例平均於1.5% 0056則多在5%以上 00878也多在3%附近 (2
趨吉避凶 積極選股 頻繁更換 好嗎 是不是想說才沒那極端啦 整理STICA數據 挑出2019~2022週轉率前三的基金 跟野村優質做個簡單的比較 我「主觀」選出三個區間 較長區間的2019~2023 牛市區間的2020/3~2021 短區間的2023
2003/6 0050問世 2012/6 006208上市 等待10年台灣才看到低費率 2017前投信們致力於發行完善指數 商品 槓桿ETF 日經 歐洲 印度 黃金等 2017開始出現波瀾 元大高息低波 2018 富邦臺灣優質高息 2020 國泰永續高股息 2021可以說是轉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半年前買了人生第一台車! 原本只在FB分享給朋友,結果…覺得下雨天有車開真是太開心了! 抑制不住喜悅,再次上來和大家分享我的愛車~ ▼我想應該沒有哪個女生可以拒絕一台軟萌的奶油白smart吧✨
Thumbnail
這裡我不是要提小孩的棉花糖實驗,而是我們大人的棉花糖實驗。 這裡跟大家分享:少有人走的路的一段話( Scott Peck ): 人生苦難重重,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卻不願意正視人生的苦難,他們一遇到問題與痛苦,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命苦,彷彿人生本就應該既舒適又順利似的。 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
Thumbnail
有聽過棉花糖實驗嗎?將一個孩子獨留房中並給他一塊棉花糖,讓他選擇立即把棉花糖吃掉,或等待十五分鐘後獲得兩塊棉花糖。這個實驗想考驗孩子有沒有延遲享樂的能力。 我不是要跟大家討論這實驗結果,而是想探討一個成人在面對以下選擇時會作出甚麼決定。
Thumbnail
濃郁又甜蜜的草莓慕斯,配上輕盈的鮮奶油香緹,每一口都是戀愛的滋味,平常沒在下廚的少女們也可以輕易上手!這杯草莓甜點不需要使用新鮮草莓,所以你可以用他來替草莓季續命!一樣有令人心動的粉紅色、濃到炸的草莓香,零色素零香料,即使沒有新鮮草莓依然可以獲得草莓本人內建的所有美好事物,是不是太讚了?
Thumbnail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拿來用才會變成力量。將理論運用在實務上若能成功,才能算是真的「學到」,而結果就是「得到」。
Thumbnail
1970年代,史丹佛大學有個博士,做了這樣的實驗。 找90位在大學附屬幼稚園裡四歲的孩子,讓他們獨處在一間房間中,房間的桌上有顆棉花糖,接著,會有一位成人告訴孩子:15分鐘後我會回來,如果這個棉花糖還在,那麼你可以得到第二顆棉花糖。 有些孩子們用各種方法克制自己,有的唱歌,或躲到桌子底下。研究結果
Thumbnail
有些零食的包裝袋會附上簡易食譜,教你如何用這個零食做出不一樣的料理。不過真的有人會照著做嗎?我!生平第一次,照著做了,還非常認真地拍成影片。今天要分享的食譜是一包日本的期間限定櫻花口味棉花糖,材料只有三樣、用微波爐就可以搞定,步驟也只有簡單幾行字,而且成品的照片非常可愛,看得我很心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西元1966年至1970年,美國學者沃爾特‧米歇爾為了解「延遲滿足」、「衝動控制」對人生發展的影響,進行知名的「棉花糖實驗」。 他找一群小孩進房間,在房間內的桌子放一些棉花糖,並說他要出去五分鐘,這段期間小孩如沒偷吃棉花糖,他就會給小孩吃兩顆棉花糖。 台灣學者陳教授在30年後也做同樣實驗...
Thumbnail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實驗故事:你發現了嗎?一般人V.S.成功人士的關鍵差別】 有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不曉得你有聽過嗎🙋‍♀🙋‍♂ 聽過的,你可以再複習一遍📝 沒聽過的,請讓我透過故事娓娓道來✌✌ 歡迎點入連結進行閱讀👇👇👇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7/1(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理財基本功 從小到大,我們除了在父母的教學底下,都很少可以在學校裡得到理財的知識,最主要是因為學校認為要學理財,不如先學好基礎的知識吧,但最後又因為時間不足卻忽略了理財,造成一個惡性循環,所以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已經成為月光族,每月賺多少就用多少,完全沒有理財的概念,尤其是現在很多獨生子女,要什麼有什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半年前買了人生第一台車! 原本只在FB分享給朋友,結果…覺得下雨天有車開真是太開心了! 抑制不住喜悅,再次上來和大家分享我的愛車~ ▼我想應該沒有哪個女生可以拒絕一台軟萌的奶油白smart吧✨
Thumbnail
這裡我不是要提小孩的棉花糖實驗,而是我們大人的棉花糖實驗。 這裡跟大家分享:少有人走的路的一段話( Scott Peck ): 人生苦難重重,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卻不願意正視人生的苦難,他們一遇到問題與痛苦,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命苦,彷彿人生本就應該既舒適又順利似的。 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
Thumbnail
有聽過棉花糖實驗嗎?將一個孩子獨留房中並給他一塊棉花糖,讓他選擇立即把棉花糖吃掉,或等待十五分鐘後獲得兩塊棉花糖。這個實驗想考驗孩子有沒有延遲享樂的能力。 我不是要跟大家討論這實驗結果,而是想探討一個成人在面對以下選擇時會作出甚麼決定。
Thumbnail
濃郁又甜蜜的草莓慕斯,配上輕盈的鮮奶油香緹,每一口都是戀愛的滋味,平常沒在下廚的少女們也可以輕易上手!這杯草莓甜點不需要使用新鮮草莓,所以你可以用他來替草莓季續命!一樣有令人心動的粉紅色、濃到炸的草莓香,零色素零香料,即使沒有新鮮草莓依然可以獲得草莓本人內建的所有美好事物,是不是太讚了?
Thumbnail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拿來用才會變成力量。將理論運用在實務上若能成功,才能算是真的「學到」,而結果就是「得到」。
Thumbnail
1970年代,史丹佛大學有個博士,做了這樣的實驗。 找90位在大學附屬幼稚園裡四歲的孩子,讓他們獨處在一間房間中,房間的桌上有顆棉花糖,接著,會有一位成人告訴孩子:15分鐘後我會回來,如果這個棉花糖還在,那麼你可以得到第二顆棉花糖。 有些孩子們用各種方法克制自己,有的唱歌,或躲到桌子底下。研究結果
Thumbnail
有些零食的包裝袋會附上簡易食譜,教你如何用這個零食做出不一樣的料理。不過真的有人會照著做嗎?我!生平第一次,照著做了,還非常認真地拍成影片。今天要分享的食譜是一包日本的期間限定櫻花口味棉花糖,材料只有三樣、用微波爐就可以搞定,步驟也只有簡單幾行字,而且成品的照片非常可愛,看得我很心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西元1966年至1970年,美國學者沃爾特‧米歇爾為了解「延遲滿足」、「衝動控制」對人生發展的影響,進行知名的「棉花糖實驗」。 他找一群小孩進房間,在房間內的桌子放一些棉花糖,並說他要出去五分鐘,這段期間小孩如沒偷吃棉花糖,他就會給小孩吃兩顆棉花糖。 台灣學者陳教授在30年後也做同樣實驗...
Thumbnail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實驗故事:你發現了嗎?一般人V.S.成功人士的關鍵差別】 有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不曉得你有聽過嗎🙋‍♀🙋‍♂ 聽過的,你可以再複習一遍📝 沒聽過的,請讓我透過故事娓娓道來✌✌ 歡迎點入連結進行閱讀👇👇👇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7/1(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理財基本功 從小到大,我們除了在父母的教學底下,都很少可以在學校裡得到理財的知識,最主要是因為學校認為要學理財,不如先學好基礎的知識吧,但最後又因為時間不足卻忽略了理財,造成一個惡性循環,所以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已經成為月光族,每月賺多少就用多少,完全沒有理財的概念,尤其是現在很多獨生子女,要什麼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