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心,是一頭大象;我們的智,是具備掌控能力的騎象人,心與智往往意見相左,各行其是.......
強納森‧海德著作,一本講述正向心理學的著作,比起常見的心靈成長的雞湯書籍,這本書用更學術的角度去告訴讀者如何獲得幸福、還有如何讓「大象」與「騎象人」彼此互助合作,並在書中告訴我們兩者遇到困難或是選擇時會產生怎樣的本能反應。
書中敘述有別於柏拉圖提出的馬夫與馬的說法,認為大象與騎象人是彼此配合,而不是駕馭、控制的主僕關係,我們會因為心而失去理智,也會因為智而不近乎人情世故。
書中提到要追求幸福首要理解的是,人性是怎麼運作的,而其中有兩個重點,
第一是互惠,人的天性會有一報還一報的天性或是以牙還牙的表現,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天性是因為,在人際關係的相處上,這樣的天性可以說是一個潤滑劑,前提是運用得當且正向的情況下,我們會互相關心、送禮、幫忙;反之則會有所謂的復仇心態,別人待我不善,我便給予同樣負面的回報。
第二是自以為是,書中提到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他人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只有找出自己眼中的梁木,才不會再受自身偏見所困,也不會再那麼容易與人受爭論、與人衝突。書中提到,評判別人很簡單但要自我檢視卻看不到,而總是給自己或外人一個藉口來合理化自己的梁木,如同書中提到的奈及利亞俗語「公羊不知自己臭」。
書中透過許多實驗跟假設來告訴大家幸福其實是有跡可循且可以獲得的,不僅如此也提出反面論述,讓讀者可以思考兩邊立場的不同,閱讀起來不會有太偏向哪一方的感覺。
有關於幸福的方程式,書中提到的方程式,如下:
幸福持久度H = 天生遺傳的幸福範圍S + 生活條件C + 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V
在這方程式中,作者提供V是我們可以改變,且有效果的可變因素,透過改善人際關係,增進人與人的相處跟親密度,會更貼近所謂的幸福。
在閱讀書也看到了幸福的原則
進展原則:進展原則白話來說,過程比結果更值得擁有;得到一個我們想要的東西會很開心,但這種幸福滋味是一下就會淡去的,如果是設立目標,而朝目標前進,一點一點進步這樣的幸福會是持續而且長久的。
適應原則:書中提到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們終究會慢慢適應,例如:一個人突然中了樂透但久了就適應這樣的生活,而麻木;又或是出了車禍變成下半身殘疾,一開始都會難以接受,但終究會慢慢適應這樣的生活。作者在書中稱大腦系統預設的快樂為「幸福水車」,意即人生一直努力追求打拼,像是踩水車,最終都還是在原點,也就是說不管我們經歷什麼,人的快樂是天生的基因,長遠的來看最終仍會回到原點。
作者也對愛做出許多研究。
愛:作者認為愛有「激情」跟「友愛」,激情一旦被點燃就會熊熊燃燒,並在短短幾天達到最高點,而這個最高點隨之而來的是衝動,如同熱戀期的情侶會有跟對方結婚的念頭,而通常這樣草率的婚姻,最終幾乎是以離婚收場,作者認為真愛是兩人之間強烈的友愛輔以一些激情才能持續。
在愛的章節,提到「他人即地獄」這個觀念,在十九世紀社會學大師涂爾幹做了一項研究,研究自殺的因素,從世界各地蒐集資料,完成這項奇蹟般的研究。而最終歸納出,
「社會約束」這個詞,意味著社會規範、聯繫、義務越少的人越有可能自殺;進而推出的結論為,人們需要義務及約束來為自己的生命建立架構和意義。涂爾幹說:「一個人所屬的群體越脆弱,他對群體的依賴便越少,於是他最終會越來越依靠自己,眼中便只有根據自己利益所建立的行為準則,視其他為無物。」
而一百年來的研究確定了涂爾幹的判斷;另外,近來關於「給予」的研究也顯示出,關心他人者比接受幫助者獲益更大,同我們所說的「施比受更有福」。
人類是一群,群體性超強的物種,充滿愛、友情、幫助、分享與其他可以和別人聯繫的緊密情感。雖然愛與依戀會帶我們痛苦,不過作者也說:「他人也是天堂」。
這本書其實還有許多研究像是逆境、美德、靈性、最後探討人生意義。
每個研究都有許多假設、實驗跟故事可以細細閱讀,透過現代實驗跟古老觀念結合,發展出一個正向的心理學書籍,書中提到一個改善自己生病的方法,不管是心病或是感冒這種;提到:每天寫下一件事情,對自己越有重大影響的事情越好,不停地寫下它,不管文法,不管合不合邏輯,持續十五分鐘。而這個實驗持續的幾年,發現感冒或是諮商的人變少了,而受試者也更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夠侃侃而談這些狀況。
這本書對我來說是有幫助的,因為我自己也卡在一個茫然階段,像是書中說到少了社會約束,覺得一切都跟自己沒有關聯,也加上自己有中度憂鬱症的病史,確實有讓自己在做一些改變,推薦大家可以去閱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