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放下執念,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放下執念,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送給「不想再受傷」的你


📖閱讀筆記

第1章 緊纏不放的「執念」圈套

■ 「堅持」會帶來喜悅,「執著」卻是換來痛苦

堅持和執著的差異就在於是否感受到「喜悅」,或者只有伴隨著「痛苦」。

為什麼執著只會帶來痛苦呢?那是因為,執著會讓人失去「選擇」。

■ 給自己保留各種擁有幸福的「選擇」

  • 執念的圈套①:錯失機會
  • 執念的圈套②:別把自己的幸福擺在第二位!

■ 你的執念是什麼?

「非得~才行」的想法是執念形成的前兆

raw-image

這些想法透露出來的,並不是「我希望~」的心情,而是「我一定要○○才行」,或者是「萬一○○就糟糕了」等強烈的自我束縛。

這感覺就像整個思緒被某個人或某樣東西緊緊困住,讓人不斷往死胡同裡鑽。


第2章 執念反映出來的「情緒」

■ 斷捨離後沒多久,家裡又變回以前凌亂不堪的樣子!

執念真正的起因是背後的情緒,因此,就算放下執著的人或東西,如果無法同時放下心中的情緒,執念永遠不會消失。

■ 負面情緒會引發各種執念

  • 模式①:執著於身邊的東西——恐懼和不安
  • 模式②:執著於憤怒——被否定的痛苦
  • 模式③:執著於現狀——害怕改變
  • 模式④:執著於過去——紀念碑(過去的榮耀)與假設的想法
  • 模式⑤:執著於嫉妒——沒有自信與自我厭惡
  • 模式⑥:執著於「我是個沒用的人」的念頭——無價值感
  • 模式⑦:執著於渣男——思維習慣

■ 當「愛」轉變成「欲求」

只要對方存在,就會令你感到幸福。可是,當有了欲求之後,愛就會轉變成執念。「我希望他也能像我愛他一樣愛我。」

這種念頭一旦佔據整顆心,只要沒有得到滿足,欲求便會愈加強烈,開始對對方產生執念。

「當愛無法維持關係的時候,就會藉由執著來試圖挽救關係。」

原本是想透過「只要在一起就很幸福」這種簡單的愛來感受和對方的關係,但是因為欲求的介入,使人感受不到關係帶來的幸福。


第3章 戒掉會傷害自己的「思維習慣」

■ 解開枷鎖,還給雙方自由

靠單純的愛來建立關係,不需要再怨恨誰或緊緊抓住誰,心裡感受到的只有幸福和感謝。

這就是所謂的「無償的愛」。若心中能充滿這般無償的愛,那麼不妨就放下執念吧。因此,放手並不是跟對方說再見。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感到幸福,至於是不是要跟對方分手,在此刻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等到放下執念,找回自由,發現更多選擇之後,再來考慮接下來的決定也不遲。

我再重申一遍,此刻最重要的事情是,為「你自己」找回自由。

■ 把累積在心中的「垃圾」丟掉

我的建議是,將這段關係轉化成不帶負面情緒的關係。負面情緒都是累積在你和對方之間的垃圾,是不必要的高牆,必須將它清除乾淨。所謂放手,其實就是內心的斷捨離。

■ 畢業,並且留下溫暖的回憶

放下執念後換來的是自由,是幸福感,是無償的愛,是嶄新的自己,以及回想起來酸酸甜甜,沒有痛苦的過去。

已經再也沒有人能傷害你,你也不會再傷害自己了。


〔實踐篇〕放手練習

  • 暖身:「優先重視」自我情緒的小小練習(CH4)
    • ①回到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
    • ②提升自我肯定感
  • 步驟1:下定決心放下那個人(CH5)
    • ①決定對象
    • ②找出正面動機並設定目標(好處)
    • ③測試決心的宣言練習
    • ④回答問題,整理內心
    • ⑤面對對象的想像練習
    • ⑥安慰自己的想像練習
  • 步驟2:透過「怨恨筆記」宣洩情緒(CH6)
    • ①寫下負面情緒
    • ②肯定過去
  • 步驟3:說出心中的感謝,重新開始(CH7)
    • ①一封感謝的信
    • ②推開通往嶄新世界的大門

■ 我不喜歡的自己

想放下自己

  1. 準備:回答問題,做好決定
  2. 接納:肯定現在這樣的自己
  3. 理解:接受現在這樣的自己
  4. 蛻變:輸入新的價值觀
  5. 同化:跟嶄新的自己成為朋友

📝閱讀心得

這本書非常療癒,在後半部的放手練習中感受的到作者的溫暖,書中提到:

  • 堅持和執著的差異就在於是否感受到「喜悅」,或者只有伴隨著「痛苦」。
  • 為什麼執著只會帶來痛苦呢?那是因為,執著會讓人失去「選擇」。
  • 執念真正的起因是背後的情緒,因此,就算放下執著的人或東西,如果無法同時放下心中的情緒,執念永遠不會消失。
  • 最重要的事情是,為「你自己」找回自由。
  • 所謂放手,其實就是內心的斷捨離。
  • 人在有執念的時候,很容易整個人依附在對方身上,凡事「以他人為中心」。習慣以對方優先,凡事遷就於對方。這種狀態可以說已經放棄自我思考,完全依賴對方了。放手是一種主動性非常高的行為,倘若內心是這種狀態,自然沒辦法下定決心放下。

對一般人而言,「若時有蘊執,彼即有我執。」對此可能沒什麼感受,「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好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這本書提供了最普遍淺顯的實作方法。

執念在於失去選擇、自主權,讓人感到「非得、應該、必須」,所以書中提到「最重要的事情是,為『你自己』找回自由。」

不過在《為什麼不愛了》中也提到,當代心理治療著重於找回個人自主權,也是導致離婚率上升的主因之一,就如此書的〈執著自我檢測表〉中「我的字典裡沒有『離婚』這兩個字」這個執念,是上個世代維持婚姻的重要因素。

從前後世代對婚姻的觀點,可以推及金錢、工作觀,沒有婚姻、金錢、工作等無法幸福的觀點已經逐漸轉變,說明白點,社會經濟的運作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執念,如果大部分的人想的清醒、活的通透,那體制就難以依靠剝削維持,甘願受剝削就是由執念形成的習得性失助。

對我而言,支持體制接近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由體制造成的恐懼、害怕、焦慮,轉化成同情、使命,進而幫助體制。就像有個會施暴的丈夫,但為了兩個大家庭與大眾的觀感而忍耐,甚至為了不認知失調而支持著施暴的丈夫。「不能沒有他」的執念,對於工作、金錢亦同。

從心理治療層面,如果往執念的源頭追尋,會逐漸理解「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智慧,再進一步了解根源在於「若時有蘊執,彼即有我執。」我執若斷,則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至於如何活在體制與親友、大眾的眼光中(如不婚、離婚、裸辭等)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87會員
398Content count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理想生活提案
不焦慮,不窮忙,8個習慣從小處改變,人生每個階段都零匱乏感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
巴利聖典提到五種出離,即出家、初禪、涅槃、觀智及一切善法。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
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理想生活提案
不焦慮,不窮忙,8個習慣從小處改變,人生每個階段都零匱乏感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
巴利聖典提到五種出離,即出家、初禪、涅槃、觀智及一切善法。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在追求自我夢想的實現過程中,他人目光往往如同現實社會裡的各種預訂人設,左右著我們的決定。唯有當你十分確定那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事物時,才會想辦法克服萬難去完成。終究最重要的,是找出自己的答案,而非回應旁人的疑問。 這是一本在徬徨迷茫時,陪伴我的書。
Thumbnail
亞伯.艾理斯(Albert Ellis)發展的一套治療方法稱之為REBT(Re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中文翻譯成「理性行為治療法」。它的核心想法是人要先認知自己的不完美,無條件式地接納自己的一切特質,不用改變自己,與自己的缺點和平共處,停止無限上綱地責備自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導人如何透過更主動的閱讀書,能夠透過書中的辦法來達到吸收書本精華的最大效果。
要事第一。 很多事情的底層邏輯相同的,但要把某個領域的邏輯,應用到其他領域上,是需要花時間去嘗試摸索的找出關聯點,而不是套套思考框架、思維模型就可以。 人的時間只有24小時,做A、就會影響B的時間,要做好一件事,斷舍離是必然的選擇。 比起被動放弃、主動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Thumbnail
當你無法與內在的本我連結時,會發生甚麼事? 你會時常處於無意識狀態中,並習慣性地否定當下。 你也許會驚訝地發現,大多數人都把這當成了生活的常態,深陷負面性當中,也從來不知道自己擁有改變的力量。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怎麼談論幾種常見的負面性以及我們可以如何面對。 關於壓力 你常感到壓力很大嗎? 關於擔心
★你是否放不下、捨不得、離不開,而煩惱呢? ●東西多了,生活的面積就少了,自由活動的空間也沒了。 ●我們能帶到靈界的財產,只剩「故事」而已。像是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中,我們經歷過的各種事件,以及對這些事件的感想、省思甚至是行動,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故事組成,而故事本身沒什麼好壞優劣之別。
Thumbnail
她把母親的經歷投射在自己身上,造成自己錯誤的見解和壓力。一旦她看清這個幻象,她就能力找回自己的信心,自由施展。 我從苡馨的閱讀上又看到了另一種阿卡西呈現的面貌,紀錄從來不給你不需要的東西,即使是你已經知道的東西,它也不會大方給你,它要你好好去反思自己,因為答案就在你自己身上——你早已有了答案。
Thumbnail
天神找人种,山山箐箐跑,遇着小松树:“小松树,小松树!你是好树子,你若有好心,请你告诉我,你看见人种没有?”“人种我没见,要是遇着了,我的叶子硬,戳也戳死他。”
Thumbnail
我很喜歡閱讀,曾聽過一位很喜歡閱讀的朋友說過:「閱讀是一件很私人的事。」的確,在閱讀的過程中,是「我」與「書本」之間的互動而已,中間並沒有任何的媒介,在閱讀的過程中,就像是我世界中的理解與知識系統跟書本的系統進行資訊交換,在空中咻咻咻的飛來飛去,我想我就是很享受這個過程吧!我常遨遊在書海中尋找自我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在追求自我夢想的實現過程中,他人目光往往如同現實社會裡的各種預訂人設,左右著我們的決定。唯有當你十分確定那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事物時,才會想辦法克服萬難去完成。終究最重要的,是找出自己的答案,而非回應旁人的疑問。 這是一本在徬徨迷茫時,陪伴我的書。
Thumbnail
亞伯.艾理斯(Albert Ellis)發展的一套治療方法稱之為REBT(Re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中文翻譯成「理性行為治療法」。它的核心想法是人要先認知自己的不完美,無條件式地接納自己的一切特質,不用改變自己,與自己的缺點和平共處,停止無限上綱地責備自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導人如何透過更主動的閱讀書,能夠透過書中的辦法來達到吸收書本精華的最大效果。
要事第一。 很多事情的底層邏輯相同的,但要把某個領域的邏輯,應用到其他領域上,是需要花時間去嘗試摸索的找出關聯點,而不是套套思考框架、思維模型就可以。 人的時間只有24小時,做A、就會影響B的時間,要做好一件事,斷舍離是必然的選擇。 比起被動放弃、主動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Thumbnail
當你無法與內在的本我連結時,會發生甚麼事? 你會時常處於無意識狀態中,並習慣性地否定當下。 你也許會驚訝地發現,大多數人都把這當成了生活的常態,深陷負面性當中,也從來不知道自己擁有改變的力量。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怎麼談論幾種常見的負面性以及我們可以如何面對。 關於壓力 你常感到壓力很大嗎? 關於擔心
★你是否放不下、捨不得、離不開,而煩惱呢? ●東西多了,生活的面積就少了,自由活動的空間也沒了。 ●我們能帶到靈界的財產,只剩「故事」而已。像是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中,我們經歷過的各種事件,以及對這些事件的感想、省思甚至是行動,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故事組成,而故事本身沒什麼好壞優劣之別。
Thumbnail
她把母親的經歷投射在自己身上,造成自己錯誤的見解和壓力。一旦她看清這個幻象,她就能力找回自己的信心,自由施展。 我從苡馨的閱讀上又看到了另一種阿卡西呈現的面貌,紀錄從來不給你不需要的東西,即使是你已經知道的東西,它也不會大方給你,它要你好好去反思自己,因為答案就在你自己身上——你早已有了答案。
Thumbnail
天神找人种,山山箐箐跑,遇着小松树:“小松树,小松树!你是好树子,你若有好心,请你告诉我,你看见人种没有?”“人种我没见,要是遇着了,我的叶子硬,戳也戳死他。”
Thumbnail
我很喜歡閱讀,曾聽過一位很喜歡閱讀的朋友說過:「閱讀是一件很私人的事。」的確,在閱讀的過程中,是「我」與「書本」之間的互動而已,中間並沒有任何的媒介,在閱讀的過程中,就像是我世界中的理解與知識系統跟書本的系統進行資訊交換,在空中咻咻咻的飛來飛去,我想我就是很享受這個過程吧!我常遨遊在書海中尋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