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者們的星圖:班納迪克·安德森《全球化的時代》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班納迪克·安德森最著名作品《想像的共同體》不僅是人文社科領域必備書目,「想像的共同體」一詞亦廣泛運用。尤以二十一世紀,關於國族主義、民族、族群等衝突問題,不僅從未缺席、未歇息,甚至需要緊迫回應。當然,這個詞的誤用並不少見(最顯明又最常見的原因是:沒有讀著作本身)。不過可以承認的是,若說對於「想像的共同體」的想像,無論是錯誤印象或是正確使用,談論到共同體,「想像」的渴求是需要的。換句話說,能夠「想像」,本身是成為共同體的條件。於是,想像是必爭的疆土,甚至創造了人民,還有歷史(例如建國神話)。


這本《全球化的時代:無政府主義與反殖民想像》,包括更早之前的書名《三面旗幟下(Under Three Flags)》,甚至寫作方式,乍看不會直接聯想到《想像的共同體》。但是進入閱讀,很快能理解到此著作對於《想像的共同體》的深化。

「全球化」的主題其實早在他先前研究便出現,在民族國家這人類社會中嶄新的形式因印刷術發展,報紙與小說影響催化後,成為一種可供複製的模式化力量,影響了全球各地。最後一波的風暴,即是亞洲。

這本專著,乍看標題會有時代錯置之感,那錯置的時差感,大約一百年。意思是,在這二三十年興起在各領域討論的全球化,其「時代」(標題的另一個文眼)在安德森的分析下,鎖定在十九世紀的晚期,尤其最後二十年。「全球化」在當今語境中,也許連結的想像是超越國家疆界的流動與運動。在這裏,我們必須擴大想像力,除了時間的縱深,去想像十九世紀的「早期全球化」。也可以藉由此書的梳理,理解這多股力量是如何交匯,影響到某些地域政治的反殖民主義與國族主義的興起。


安德森的研究最迷人之處,在於他的博學與視野宏大,隨著他的眼光所見與所述的大敘事,「比較方法」的思想誘人,便自然在這互相關聯的網絡中湧出。

「如果你在熱帶地區一個沒有月亮的乾季夜晚,抬頭仰望夜空,會看見一片善閃發光的頂篷,佈滿靜止不動的星星,星星和星星之間什麼也沒有,只有深邃的黑暗和我們的想像力把它們聯繫再一起。這幅靜謐的美景,浩瀚無垠,必須特別提醒自己才會想到:星星其實是在進行著恆常而瘋狂的運動,被重力場無形的力量推動著此來彼去,而且那些星星本身也是重力場不可少的活躍成員。」

這幾乎是他的想像圖景最好的註腳,在那乍看「之間什麼都沒有」的星群裡,提醒著那真正作用的「無形重力場」。重力場因為不可見,我們必須試著去看見那些活動的軌跡之間的牽引。

作者開頭解釋,十九世紀末期不僅是第一國際瓦解與馬克思過世,新一波的無政府主義「對於『小型』以及『非歷史性』的民族主義,包括殖民地的民族主義,沒有理論上的偏見」。因而更易利用運動的浪潮,突破運動原先的局限性。另外更關鍵的,是他注意到新大陸最後一場民族主義起義的古巴(1895年)與亞洲第一場民族主義起義的菲律賓(1896年)幾乎在同個時間點。這不是巧合,而是雖然處於遙遠兩端,古巴人與菲律賓人「不僅閱讀了關於對方的記載,彼此之間還存在著關鍵性的個人聯繫」。而且作為策動、暗地支持、或資源來源,還是通過「中介」:巴黎,還有其次的香港、倫敦與紐約。回應起「想像的共同體」,這一切的可能在於「早期全球化」的物質與技術基礎:電報的傳達,還有萬國郵政聯盟加快書信、報章雜誌與書籍照片的流通。

換句話說,假設既已提出:當時同為西班牙殖民地的,位於東南亞的菲律賓與拉丁美洲的古巴同時發生且相關的「反帝國殖民主義的民族主義運動」,是如何因為十九世界末歐洲為中心的「(新興的)無政府主義」,在當時的社會物質與技術,尤其資訊的傳達與人的流動中,結合成一股力量?那麼,這本書的關鍵件問題,就在於「如何描述」。

安德森相當清楚自己的選擇的理由,與敘述方式的效果。「擬仿(Pastiche)」的使用,往往不是要讓人誤以為真,而是更為後設理解所擬仿的形式。採取相當十九世紀的「連載小說(romans-feuilletons)」的形式,讓三位扮演關鍵「節點」的人物突出:黎剎(José Rizal)、陸雷彞(Isabelo de los Reyes)與彭西(Mariano Ponce)。

如同涂豐恩所述,三者的比例中,又以黎剎佔最多。安德森的筆法,在很大的程度上,沒有因為聚焦在個人而失去全景圖像。相反,如他的野心,個人的聚焦,種種交會、相互影響,勾聯起跨越東南亞、歐洲、拉丁美洲的相互運動。關於黎剎的《不許犯我》的分析,甚至可能是文學史上少有人提出的,譬如他可能受到法國作家於斯曼(J-K Huymans)的影響。

在這錯綜復雜的關係裡,即便聚焦在三位主角,也是艱難的閱讀中,仍可以注意「想像力」的重要。或是古典一點的說法,想像力如何成為社會事實。書中細膩(且複雜)展示陸雷彞如何透過人類學基礎鬆動了殖民地(西班牙)的想像,以地方知識與考察,並將殖民語言當作國際性語言來書寫,滲透入地方語言(因此避免了使用殖民者語言而非本土語言的選擇問題),像是「發現/發明」一個民族;而黎剎這位沒有親自真正參與太多運動者之人,最大的貢獻之一,是以小說「

藉由想像的方式創造了一個完整(而且合乎當代)的菲律賓『社會』」,並且帶到公共領域的意識中,這是之前沒有人有過的想像;而彭西,則是透過與東亞世界知識份子(尤其日本,甚至與孫文有交情)的緊密聯繫,匯集多種刺激菲律賓覺醒意識的力量,也反過頭來影響清末與日本的知識份子。

最終,無論是反殖民主義、無政府主義與國族主義,「全球化的時代」能開展、發展於想像疆土中,如同觀看星圖,在那一無所有的表象裡,挖掘出豐富的意義。



    本空間收藏朱嘉漢過去累積的短文與評論。 全文開放。若有意願,可小額贊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辶反田野》的書名耐人尋味,由各自經驗出擊的「反田野」與「返田野」,歧異不僅在「我/他者」或文化接觸中的差異,充滿意外與機緣。乃在貫串本書的歧異點,其實存在於田野經驗的N次方間。最大的「歧異點」就在認識主體,也就是研究者,所謂人類學家身上。白話點說,不僅是田野地與報導人本身的物是人非,這本來就是過去
    人類學作品時常給予一種閱讀的愉悅,即便人類學由內或由外的反思已經進行了幾十年,讀起像這般的句子——「我在貝塔尼亞頭一回聽得懂的對話是關於游泳。當時我想知道能否在海裡游泳,他們告訴我可以;當人們看到我游泳,他們告訴我,我是斐索。」——,往往浮現一種嚮往。這些與我們相異的人們向我們展演的人類文化的可能性
    每一次的經典重出,除了後見之明的讀取彼時的時代精神外,亦參照當代,重新審閱了價值。而這價值無論如何,即使看起來「不變」,都是新的。閱讀《物體系》不可能忽略布希亞當時所談論的重心之一「科技」,在五十年間已有巨大改變,尤其網路的發明,使得這本書的觀點,可能要搭配到他往後所見證的時代方可證成。而幸運的我們
    一本書的誕生往往來自另一本書。就像慾望,即使是書寫的,也會如同看著他人大快朵頤時跟著垂涎,慾望本身的延燒,慾望的仿效性,在匱乏中突然滋長。讀起這本書的矛盾也在於此,一方面像是空白許久而突然爆破開來如同暴漲氾濫的河水,甚至瞬間席捲的海嘯;另一方面,又像是一本已經寫了許久,甚至寫好許久的手稿,在某個適當
    朱利安·拔恩斯的作品,譬如我們較熟悉的《福婁拜的鸚鵡》,出版至今已經三十餘年。他的筆調口吻,貌似平淡(譬如相對瑰麗的書寫風格、或魔幻寫實類的調度),甚至讀來不太像虛構小說,說話者的聲音太貼近一個現實作者的位置。以至於閱讀起他的時候,尤其像《福樓拜的鸚鵡》或是眼下這本《生命的測量》時,像是讀起一個具有
    「正如尼采所說,憎恨的對象是時間本身,即對es war的憎恨,對『那曾經是如此』的憎恨。憎恨,極其不願了解未來的過去,而未來的過去也就是過去的未來。」——洪席耶《歷史的形象》 「上帝才知道我是否害怕原子彈把世界摧毀,但至少有一件事我同樣擔憂,那就是國家對整個人類的侵犯。」——貝納德·貝倫森(Ber
    《辶反田野》的書名耐人尋味,由各自經驗出擊的「反田野」與「返田野」,歧異不僅在「我/他者」或文化接觸中的差異,充滿意外與機緣。乃在貫串本書的歧異點,其實存在於田野經驗的N次方間。最大的「歧異點」就在認識主體,也就是研究者,所謂人類學家身上。白話點說,不僅是田野地與報導人本身的物是人非,這本來就是過去
    人類學作品時常給予一種閱讀的愉悅,即便人類學由內或由外的反思已經進行了幾十年,讀起像這般的句子——「我在貝塔尼亞頭一回聽得懂的對話是關於游泳。當時我想知道能否在海裡游泳,他們告訴我可以;當人們看到我游泳,他們告訴我,我是斐索。」——,往往浮現一種嚮往。這些與我們相異的人們向我們展演的人類文化的可能性
    每一次的經典重出,除了後見之明的讀取彼時的時代精神外,亦參照當代,重新審閱了價值。而這價值無論如何,即使看起來「不變」,都是新的。閱讀《物體系》不可能忽略布希亞當時所談論的重心之一「科技」,在五十年間已有巨大改變,尤其網路的發明,使得這本書的觀點,可能要搭配到他往後所見證的時代方可證成。而幸運的我們
    一本書的誕生往往來自另一本書。就像慾望,即使是書寫的,也會如同看著他人大快朵頤時跟著垂涎,慾望本身的延燒,慾望的仿效性,在匱乏中突然滋長。讀起這本書的矛盾也在於此,一方面像是空白許久而突然爆破開來如同暴漲氾濫的河水,甚至瞬間席捲的海嘯;另一方面,又像是一本已經寫了許久,甚至寫好許久的手稿,在某個適當
    朱利安·拔恩斯的作品,譬如我們較熟悉的《福婁拜的鸚鵡》,出版至今已經三十餘年。他的筆調口吻,貌似平淡(譬如相對瑰麗的書寫風格、或魔幻寫實類的調度),甚至讀來不太像虛構小說,說話者的聲音太貼近一個現實作者的位置。以至於閱讀起他的時候,尤其像《福樓拜的鸚鵡》或是眼下這本《生命的測量》時,像是讀起一個具有
    「正如尼采所說,憎恨的對象是時間本身,即對es war的憎恨,對『那曾經是如此』的憎恨。憎恨,極其不願了解未來的過去,而未來的過去也就是過去的未來。」——洪席耶《歷史的形象》 「上帝才知道我是否害怕原子彈把世界摧毀,但至少有一件事我同樣擔憂,那就是國家對整個人類的侵犯。」——貝納德·貝倫森(Ber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嘻哈反叛者》歌舞完美契合了淒美哀傷的主旋律,抓準蒙面女性現形的時機創造出神幻的詩意氛圍,透過主角傳達「攝影機比槍更有威力」的一面,主角(卡麥勒)從攝影者轉成為被攝者,剪輯出的那支宣傳影片,對西方社會具有嚴重的警告意味,同時也煽動鼓舞那群伊斯蘭年輕子弟前來,攝影機真正斷送了卡麥勒的未來,套上這個概念
    Thumbnail
    【反抗者紀念館】位於柏林政府機關所在街區,正好在國防部隔壁,類似台灣的228紀念館,紀錄德國人反抗國家社會主義(納粹政黨)的暴政。這樣的位址、這樣的紀念館,提醒執政當局:人民有權反抗暴政。希望有一天北京中南海禁區裡面也能設置這樣的紀念館:紀念反抗共產暴政的中國人民的犧牲者。
    Thumbnail
    「拜託,請繼續來簽到,我看過正直、良善的人,因此淪落街頭」在就業服務站裡,工作人員安憂心忡忡地對布萊克提出忠告。在這裡,每個上門求助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但像安的人不多,更多的是像布萊克一樣處處碰壁的人。
    Thumbnail
    【刺激1995】講的不只是安迪逃獄、重獲自由,更是獄內犯人的救贖,因為人們恨瞭解到,人生除了無意義的反覆日常,還可以有更多不同的可能。我們生命「可以不只是這樣」!
    Thumbnail
    你寫給我的那本書,我反覆讀了十四個月卻不真的明白,你說的那個語言,我能理解但那並不是我們的母語。 四百多天來,我試著拆解、分析再轉換,才發現自己把你投射在一個我曾經喜歡的人身上,那人也有著跟你一樣的文化背景。你們自認是異鄉人不只是居住在他鄉或使用別人的語言創作,而是找不到靈魂的歸屬。
    Thumbnail
    簡單介紹一下自身的背景,我是一名從台中飄到北部讀書的南部小孩(這邊並不是我打錯,只是想呈現不同地區的人看待不同地區的角度),從國中開始一直嚮往到台北讀書,台北之於台中,我想就像紐約之於美國其他地區的感覺。尚未前進前,總是有無限的幻想,實際生活一年後,發現多了些機會,其他不無不同。
    Thumbnail
    隨著中國政治局勢的日益惡化,外界對於中國公民社會的抗爭的前景也越來越悲觀。尤其是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被迫害致死之後,很多人認為當局殺雞儆猴的效果,就是越來越難以找到敢公開站出來表達異議的人了。其實,這是對於中國以及中國社會的誤解。
    Thumbnail
    2017 電影: Rebel in the Rye-麥田裡的反叛者  粒豆: 7.7     看電影*聽音樂: https://youtu.be/-cDKVHmUjYo 觀後感: 最初我以為這齣電影故事是描述(麥田裡的守望者),但原來是描述該故事的作者生平。 但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嘻哈反叛者》歌舞完美契合了淒美哀傷的主旋律,抓準蒙面女性現形的時機創造出神幻的詩意氛圍,透過主角傳達「攝影機比槍更有威力」的一面,主角(卡麥勒)從攝影者轉成為被攝者,剪輯出的那支宣傳影片,對西方社會具有嚴重的警告意味,同時也煽動鼓舞那群伊斯蘭年輕子弟前來,攝影機真正斷送了卡麥勒的未來,套上這個概念
    Thumbnail
    【反抗者紀念館】位於柏林政府機關所在街區,正好在國防部隔壁,類似台灣的228紀念館,紀錄德國人反抗國家社會主義(納粹政黨)的暴政。這樣的位址、這樣的紀念館,提醒執政當局:人民有權反抗暴政。希望有一天北京中南海禁區裡面也能設置這樣的紀念館:紀念反抗共產暴政的中國人民的犧牲者。
    Thumbnail
    「拜託,請繼續來簽到,我看過正直、良善的人,因此淪落街頭」在就業服務站裡,工作人員安憂心忡忡地對布萊克提出忠告。在這裡,每個上門求助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但像安的人不多,更多的是像布萊克一樣處處碰壁的人。
    Thumbnail
    【刺激1995】講的不只是安迪逃獄、重獲自由,更是獄內犯人的救贖,因為人們恨瞭解到,人生除了無意義的反覆日常,還可以有更多不同的可能。我們生命「可以不只是這樣」!
    Thumbnail
    你寫給我的那本書,我反覆讀了十四個月卻不真的明白,你說的那個語言,我能理解但那並不是我們的母語。 四百多天來,我試著拆解、分析再轉換,才發現自己把你投射在一個我曾經喜歡的人身上,那人也有著跟你一樣的文化背景。你們自認是異鄉人不只是居住在他鄉或使用別人的語言創作,而是找不到靈魂的歸屬。
    Thumbnail
    簡單介紹一下自身的背景,我是一名從台中飄到北部讀書的南部小孩(這邊並不是我打錯,只是想呈現不同地區的人看待不同地區的角度),從國中開始一直嚮往到台北讀書,台北之於台中,我想就像紐約之於美國其他地區的感覺。尚未前進前,總是有無限的幻想,實際生活一年後,發現多了些機會,其他不無不同。
    Thumbnail
    隨著中國政治局勢的日益惡化,外界對於中國公民社會的抗爭的前景也越來越悲觀。尤其是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被迫害致死之後,很多人認為當局殺雞儆猴的效果,就是越來越難以找到敢公開站出來表達異議的人了。其實,這是對於中國以及中國社會的誤解。
    Thumbnail
    2017 電影: Rebel in the Rye-麥田裡的反叛者  粒豆: 7.7     看電影*聽音樂: https://youtu.be/-cDKVHmUjYo 觀後感: 最初我以為這齣電影故事是描述(麥田裡的守望者),但原來是描述該故事的作者生平。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