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圖書館的暢銷書長期掛著第二名是「原子習慣」的時候,我借回家看了,目前已躍升為第一名。大部分的人看到「原子習慣」,第一個想法:「啊!就是那個嘛!我早就知道了。」也有的人說:「那就是我一直以往所執行的方法啊!」但是,真的是你所知道的那個「原子習慣」嗎?如果你不服氣的話,可以去買或借來查證,或是也可以先看看我的閱讀心得。
高中的一個球場意外,對他的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從四歲開始期待的職棒選手生涯中斷了。憑藉著他逐漸形成的「原子習慣」,他不是重回球場,而是重回自己的人生,在另一條「專門研究習慣、決策及如何持續進步的作家與講者」的路上大放異彩,並且創立了「習慣學院」。
首先,他提到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份認同。再來,是習慣型的四步驟:提示、渴望、回應、獎賞。還有最小努力原則和兩分鐘法則、習慣追蹤、問責夥伴。如何在感到無聊時保持專注、成功最大的威脅不是失敗,而是無聊。在這些內容中,他用了許多的實例和科學實驗數據,證明及說明他的「原子習慣」,並提供具現的執行方式、表格及相關文件,幫助讀者建立屬於自己的「原子習慣」。
我最先得到的收穫是作者所說:改變習慣從改變身份認同開始,不是達成某個目標,而是成為某種人。重複成為習慣,習慣使你成為那樣的人。好像我每天想辦法在方格子擠出幾個文字,幾句文句,每天的重複使我成為方格子的活躍格鬥士。這不就是書裡面寫的:「每次寫了一頁,你就是個作家。」每個習慣的完成就是投自己一票,自己身份證明的累積。
心有靈犀的是成功最大的威脅是無聊,我們以為自己害怕的是失敗,原來是被重複的無聊打敗。自己寫的文自己都覺得無聊,寫了又刪,刪了又寫,每次都寫暗黑、每次都寫悲傷、每次都寫心靈雞湯(喝膩了)。讀者可能覺得新鮮,自己覺得無聊啊!需要一點別的。所以如果我放下來了,就真的被打敗了。
然後他有提到「問責夥伴」,我覺得不適合東方,因為東方人很會「問責」別人,東方人可能需要「鼓勵夥伴」,也就是如果你們幫我們按讚、訂閱、加分享,然後問說:「今天是什麼樣的文章?在線等。」那作者們就從床鋪還有手遊中奮起,努力的寫出一篇,就算不算好也算還可以的文章,回饋讀者,獎勵自己。
在後段的時候,作者說:身份認同不是單一面向,例如身份認同不是「我是運動員」而是「我是那種心理強悍且熱愛體能挑戰的人」、不是「我是執行長」而是「我是那種創造與建立東西的人」。這樣,特質可以轉變而核心精神不變,你的習慣就會保持一致前進。所以說作家的身份認同是什麼呢。「是一個喜歡分享,愛好閱讀,保持寫作的人」你覺得呢?
作者又提了老子道德經的一段話:提醒我們生命一直在變動,必須保持自我覺察,定期反省和複查,舊有的習慣和信念是否仍有用。
看到這邊,你知道原子習慣是不是你所知道的「原子習慣」呢?不確定的話,希望這篇分享有激起你去閱讀這本書的慾望。以及其他的重要內容,請看書吧!以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