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四課 I《我與我之外》活動側記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撰文/ 軒昂 (專線工作者)


5月18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一堂課——「我與我之外」,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進而覺察自己所擁有的身分。剛開始我都寫一些圍繞家庭與血源關係的身分。隨著老師的指導語,我開始想像相較於他人,我可能的不同。例如:我是一個帶眼鏡的人(對啊,我也需要輔具)、我是一個直立人(對啊,我不需要使用輪椅)。這個過程我慢慢發現我身上有一些群體對於我的過去有所貢獻,也有一些彷彿原以為「理所當然」的能力是我容易忽略的。

 

指導語慢慢地引導著思考,不僅是身分,我擁有什麼樣的經驗?也可以寫入卡片中,卡片開始越寫越多,有一些是自己看待自己的眼光,有一些他人曾經告訴過他們眼中的我,有一些是我渴望但還沒有發展成我想望的話語,也有一些是他人告訴過我那些傷人的話。

 

老師邀請參與成員,書寫自己的身分後,從擺放在桌面的眾圖卡中挑一張圖卡代表此刻的心情。我挑了一張有掌紋的圖片,因為透過這個活動,腦海浮現了活過的這些年所走過的路。

 

接著,老師邀請我們做卡片的分類,感覺一下:當卡片分成我喜歡的、我不喜歡的、普通(沒有太多感覺的)有什麼樣的感受;再感覺一下,卡片再改成另一種分類,多數人知道的、多數人不知道的、只有我一個人知道的。透過分類,覺察我擁有什麼樣的身分與經驗為我所重視,還有辨識那些留存在記憶裡的傷口。

 

那些你不喜歡的身分或經驗,裡面有好多好多的故事。你曾經有「厭世」的感覺嗎?我有的。那是一種無意義、沒有耐心、提不起勁,哪怕立起的目標很快變得很薄很薄。分類的過程,我覺察到自己的外在形象,也覺察到自己的內在渴望,我甚且反省到那種「厭世感」是怎麼來的——當我的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當我內心將自己和他人做比較,它會攪拌成一種複雜的心情;值此同時,我也看見我擁有的那些經驗似乎說明了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我為自己做過多少的努力,以及我的幸運。

 

老師邀請大家將自己願意、也能夠分享給群體的卡片,放在地上或桌面,開始了「人類博覽會」巡禮。巡禮的過程,一幕幕看見反映內心感受的隻字片語:你沒想到你眼前的人,他的內心充滿著令人好奇的事物,有著一個又一個尚待探索的故事。

 

工作坊的最後,老師再次邀請成員挑一張圖卡代表此刻的心情。這次,我挑了一把被強韌的綠莖包圍的刀,它象徵了傷害的語言重現,但因為我們的相聚,這些話語被溫柔且堅韌的氣氛撐住,寫出來後,它曾有的傷害不再那麼刺眼與衝突。最後的小組分享,突然間大家好像熟了起來,話夾子打開,工作坊熱鬧起來了,此刻也畫下了一個句點。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化對病患與照顧者的影響。描述了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態度,帶給病患及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壓力,以及現行的福利政策與相關組織的改善方向。呼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和態度,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3月2日午後,台北細雨,一場名為《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的分享活動,我一邊擔心著雨天可能影響參與人數,一邊看著參與者一個個走進社區家庭資源中心,坐滿了座位。我認出講者文國士並招呼他入座,意識到,揭露自己的生命故事作為公開分享,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這一刻起,這活動就成為了一次去汙名的行動。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這是我來專線實習的第三個月,因為工作夥伴的邀請,我一起參與了專線週六的分享會「復元路上的兩人三腳~以奇異果一人一故事劇場為例」。之前有聽專線的夥伴提起過「一人一故事」劇場,但是自己本身並沒有接觸過,於是帶著一半好奇一半學習的精神,期待著今天的分享會。 颱風們也想共襄盛舉,前腳剛走
這場有兩位資深社區工作者與精神科主任對話,各有不同切入要點,奮力分享自己對於社區的理念,希望在自己工作岡位與彼此之間如何有所關聯的想像。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化對病患與照顧者的影響。描述了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態度,帶給病患及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壓力,以及現行的福利政策與相關組織的改善方向。呼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和態度,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3月2日午後,台北細雨,一場名為《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的分享活動,我一邊擔心著雨天可能影響參與人數,一邊看著參與者一個個走進社區家庭資源中心,坐滿了座位。我認出講者文國士並招呼他入座,意識到,揭露自己的生命故事作為公開分享,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這一刻起,這活動就成為了一次去汙名的行動。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這是我來專線實習的第三個月,因為工作夥伴的邀請,我一起參與了專線週六的分享會「復元路上的兩人三腳~以奇異果一人一故事劇場為例」。之前有聽專線的夥伴提起過「一人一故事」劇場,但是自己本身並沒有接觸過,於是帶著一半好奇一半學習的精神,期待著今天的分享會。 颱風們也想共襄盛舉,前腳剛走
這場有兩位資深社區工作者與精神科主任對話,各有不同切入要點,奮力分享自己對於社區的理念,希望在自己工作岡位與彼此之間如何有所關聯的想像。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別忙著分析評判他人了!想想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是對方的感受和需要。避免用罪惡感控制別人...
新手爸媽難免在照顧小孩這塊,容易忙得焦頭爛額,那是先生第一次幫我洗奶瓶,正想大聲誇獎他時,卻發現洗好的奶瓶裡都是洗碗精! 本來的好心情立馬轉為怒火「你奶瓶是怎麼洗的?都是洗碗精!!!」沒想到說完先生的臉更臭,我們就這樣靜默了。 原本的一番好意怎麼會變成這樣呢?後來上了「非暴力溝通」的課程
Thumbnail
「對他人的批評,其實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馬歇爾.盧森堡。昨日的我聰明,所以我想改變世界。今日的我有智慧,所以我正在改變自己。從認識自己開始,學習與他人對話吧😊
Thumbnail
【伴侶關係必備好書】 多年來,我看過並實行許多書中的內容,尤其在人際關係與心理療癒方面的書籍,因著自己的欠缺,我很努力地從書中找尋答案並學習。 在伴侶關係中,甚至是任何關係中,只要是你重視並想要長久持續走下去,我私心認為只要努力實踐這兩本書的內容,就能讓關係少去大多數的猜疑痛苦爭執,可以
Thumbnail
真實案例改編 美麗和明宇是一對相愛的新婚夫妻,他們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吵架。有一天,明宇下班回到家,發現美麗正在客廳看電視,沒有準備晚餐。他很生氣,就對她說: 「你怎麼這麼懶惰,每天回家就知道看電視追劇,連晚飯都沒有做!你根本不愛妳的老公!」 美麗聽了,感覺被指責很不爽,防衛之心讓她不假思索就回嘴說:
Thumbnail
在街頭抗議群眾的扭曲臉龐,張張令人惶惶不安;它絕不僅是傳達新聞畫面而已,每張臉、每一聲吶喊,每一個手勢下,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也許衝突的雙方有機會化干戈為玉帛,再重新連結。如今世界充滿著「我們VS他們」二元化思維模式,有時侯觀念是我們自己在自身立場上緩慢養成的,本書闡述的非暴力溝通,想要用愛的語言,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夠建立一種彼此坦誠而且相互同理的關係。本書作者盧森堡博士提及,不論他身處何種衝突,他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會把焦點放在各方的說法,因為這時候不管是什麼說法都會造成衝突,這時候的重點是讓雙方得以彼此連結。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是一套通過觀察而不評價來獲取事實,真誠而具體地表達感覺和需求,提出有效且具同理心請求的溝通方式。實踐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讓我們誠實表達自我並同理聆聽他人,揮別情緒勒索語言及無效溝通的方式,不再是雙方之間的「對決」,真正達到「對話」理解的目的,進而充分滿足雙方的需求,達到雙贏的局面。
Thumbnail
 前言 不要說非暴力溝通了,我們平時可能連基本的溝通都不會,這些無意間的言語,悄悄形成了暴力溝通,你以為這沒什麼,實際上一點一點這在破壞你們的關係,等到你發現關係有裂縫時,可能就像三峽大壩就要崩塌了。 溝通絕對不是既定的公式,首先要學會表達自己和傾聽他人很重要。
Thumbnail
我們經常不懂善待別人和自己。面對社會問題,我們更束手無策。非暴力溝通可能是一個方法。四個原則,就是無論別人說甚麼,怎樣表達自己,都要聆聽他們觀察到甚麼、有何感受、有何需要及有何請求。這在實踐上是難的,所以作者也舉出不少生活上的例子,例如在別人發怒時,不要說「可是......」,同理他的感受較好。 非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別忙著分析評判他人了!想想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是對方的感受和需要。避免用罪惡感控制別人...
新手爸媽難免在照顧小孩這塊,容易忙得焦頭爛額,那是先生第一次幫我洗奶瓶,正想大聲誇獎他時,卻發現洗好的奶瓶裡都是洗碗精! 本來的好心情立馬轉為怒火「你奶瓶是怎麼洗的?都是洗碗精!!!」沒想到說完先生的臉更臭,我們就這樣靜默了。 原本的一番好意怎麼會變成這樣呢?後來上了「非暴力溝通」的課程
Thumbnail
「對他人的批評,其實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馬歇爾.盧森堡。昨日的我聰明,所以我想改變世界。今日的我有智慧,所以我正在改變自己。從認識自己開始,學習與他人對話吧😊
Thumbnail
【伴侶關係必備好書】 多年來,我看過並實行許多書中的內容,尤其在人際關係與心理療癒方面的書籍,因著自己的欠缺,我很努力地從書中找尋答案並學習。 在伴侶關係中,甚至是任何關係中,只要是你重視並想要長久持續走下去,我私心認為只要努力實踐這兩本書的內容,就能讓關係少去大多數的猜疑痛苦爭執,可以
Thumbnail
真實案例改編 美麗和明宇是一對相愛的新婚夫妻,他們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吵架。有一天,明宇下班回到家,發現美麗正在客廳看電視,沒有準備晚餐。他很生氣,就對她說: 「你怎麼這麼懶惰,每天回家就知道看電視追劇,連晚飯都沒有做!你根本不愛妳的老公!」 美麗聽了,感覺被指責很不爽,防衛之心讓她不假思索就回嘴說:
Thumbnail
在街頭抗議群眾的扭曲臉龐,張張令人惶惶不安;它絕不僅是傳達新聞畫面而已,每張臉、每一聲吶喊,每一個手勢下,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也許衝突的雙方有機會化干戈為玉帛,再重新連結。如今世界充滿著「我們VS他們」二元化思維模式,有時侯觀念是我們自己在自身立場上緩慢養成的,本書闡述的非暴力溝通,想要用愛的語言,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夠建立一種彼此坦誠而且相互同理的關係。本書作者盧森堡博士提及,不論他身處何種衝突,他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會把焦點放在各方的說法,因為這時候不管是什麼說法都會造成衝突,這時候的重點是讓雙方得以彼此連結。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是一套通過觀察而不評價來獲取事實,真誠而具體地表達感覺和需求,提出有效且具同理心請求的溝通方式。實踐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讓我們誠實表達自我並同理聆聽他人,揮別情緒勒索語言及無效溝通的方式,不再是雙方之間的「對決」,真正達到「對話」理解的目的,進而充分滿足雙方的需求,達到雙贏的局面。
Thumbnail
 前言 不要說非暴力溝通了,我們平時可能連基本的溝通都不會,這些無意間的言語,悄悄形成了暴力溝通,你以為這沒什麼,實際上一點一點這在破壞你們的關係,等到你發現關係有裂縫時,可能就像三峽大壩就要崩塌了。 溝通絕對不是既定的公式,首先要學會表達自己和傾聽他人很重要。
Thumbnail
我們經常不懂善待別人和自己。面對社會問題,我們更束手無策。非暴力溝通可能是一個方法。四個原則,就是無論別人說甚麼,怎樣表達自己,都要聆聽他們觀察到甚麼、有何感受、有何需要及有何請求。這在實踐上是難的,所以作者也舉出不少生活上的例子,例如在別人發怒時,不要說「可是......」,同理他的感受較好。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