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碩博士生學會“好好失敗”這麼困難?】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碩博士生在研究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挑戰,無論是實驗失敗、論文被退回,還是研究方向需要調整。然而,為什麼學會“好好失敗”對於這群專業學術工作者來說特別困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Amy Edmondson 在她的書《Right Kind of Wrong: The Science of Failing Well》中指出,造成這個困難的三個關鍵因素是:厭惡、困惑與恐懼。


raw-image



▌厭惡:對失敗的本能反應


碩博士生的學術訓練讓我們習慣追求卓越,但也因此對失敗充滿抗拒。從小到大,我們的成績單和表現被拿來評價學習成效,這種教育模式讓我們對失敗產生厭惡。一旦論文實驗不如預期,或者研究假設被推翻,我們很容易陷入焦慮與挫折感,因為學術圈對成功的標準往往非常高。


然而,學術研究本質上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就像實驗數據有時需要多次修正,失敗也是過程中的一環。如果我們能換個角度看待失敗,把它當作研究進展的一部分,或許壓力會減輕許多。


▌困惑:缺乏清晰的失敗分類


Amy Edmondson 提到,我們常常困惑於失敗的原因,因為缺乏一個清楚的框架來理解不同類型的失敗。對於碩博士生而言,有時我們的失敗可能是因為方法論有誤、設計不完善,也可能是因為學術資源不足或研究環境的限制。


理解並區分這些不同的失敗類型非常重要。有些失敗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因為忽略文獻回顧造成的研究方向偏差;但也有些失敗是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如探索未知領域時的試探性錯誤。如果能夠區分這些失敗,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問題進行具體改進,提升研究的效率。


▌恐懼:來自學術圈的高期待與社會壓力


碩博士生對失敗的恐懼,往往來自學術圈內外的高期待和壓力。論文發表的壓力、學術競爭的激烈,再加上師長、同儕對我們的期許,讓我們對失敗的容忍度非常低。失敗可能讓我們質疑自己的學術能力,甚至擔心影響未來的學術職涯。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常常會選擇避開高風險的研究議題,只做那些容易有成果的題目。然而,這樣的選擇會讓我們錯失許多有潛力的創新機會。Edmondson 提到,要克服這種恐懼,我們需要創造一個可以接受失敗的環境,讓失敗成為學習和進步的工具,而不是一種威脅。


▌失敗:學術鐘擺中的常態


碩博士生的研究生涯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而失敗在其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有一句名言:「生命就像是鐘擺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擺盪。」在學術研究中,失敗正是我們在追求研究目標的過程中所經歷的無數痛苦之一。當我們懷著期待投入一個假設或實驗,結果卻不如人意時,這種心理落差正是失敗帶來的。


然而,這並不是終點。碩博士生需要學習如何面對並接受這樣的過程,將失敗當作學習和改進的機會。學會“好好失敗”,能讓我們在研究的道路上更具韌性,並最終提升學術成果的質量。


▌總結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學會“好好失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項技能對於我們的研究生涯至關重要。透過理解並克服厭惡、困惑與恐懼,我們能夠更有效地從失敗中學習,進而在學術領域中邁向成功。希望這些觀點能幫助大家在面對研究困境時,更有勇氣和智慧地繼續前行。

375會員
1.4KContent count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的生活有愈來愈多部分是透過“文字 Text", "郵件 Email", "數位訊息 Digital Message"來進行。」 「這些其實都演化自傳統的“實務寫作 Practical Writing”,如"辦公報告 Office Reports", "學校更新 School Upda
1. 被有自己想法但技術實力不足的人吸引: - 這類人通常來自非台大的大學,碩士時進到台大後,帶著一種「雞犬升天」的優越感,表現得自信滿滿,甚至有些自嗨。但他們的技術能力卻遠不如他們的自信來得強大。曾經遇過一個碩士同學,他在原學校是神一般的存在,結果到了台大後,才發現他的實力其實並不如他自
碩博士生,特別是那些研究統計、數學模型與機器學習的學生,經常會面對各種模型與抽象概念。但你是否曾經真正思考過這些「抽象」與「模型」的本質,以及它們如何在現代資料科學與機器學習領域中產生關聯?今天,我透過閱讀日本作者西尾泰和的著作《エンジニアの知的生産術》,從「抽象」到「模型」再到「模式」的串連,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閱讀與寫作是日常研究的一部分,但要真正內化所學,僅靠快速讀完一本書是不夠的。經常我們會遇到讀完書後,腦中有一些模糊的概念或想法,但無法具體化。這種情況下,寫作便是一個有效的工具來幫助我們將這些想法具體呈現出來。日本作者山口拓郎的著作《「うまく言葉にできない」がなくなる 言語化大
碩博士生在學習與研究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如何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是在茫茫的學術資料中,篩選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日本作家井上新八在《「やりたいこと」も「やるべきこと」も全部できる! 続ける思考》中提到的一個概念,也許能給你一些啟發——紀錄「自己的審美(こだわり)」。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你
作為研究生,面對沉重的學術壓力與緊湊的生活節奏,許多人都會想,究竟該把有限的經費存起來,還是應該投資在各種體驗上?日本作家山口拓郎在《言語化大全》中提到,「透過體驗所得到的感受與情緒,是獨一無二的」,這讓我思考,體驗能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對我來說,2022-2024這兩年,累積了豐富的美國
「我們的生活有愈來愈多部分是透過“文字 Text", "郵件 Email", "數位訊息 Digital Message"來進行。」 「這些其實都演化自傳統的“實務寫作 Practical Writing”,如"辦公報告 Office Reports", "學校更新 School Upda
1. 被有自己想法但技術實力不足的人吸引: - 這類人通常來自非台大的大學,碩士時進到台大後,帶著一種「雞犬升天」的優越感,表現得自信滿滿,甚至有些自嗨。但他們的技術能力卻遠不如他們的自信來得強大。曾經遇過一個碩士同學,他在原學校是神一般的存在,結果到了台大後,才發現他的實力其實並不如他自
碩博士生,特別是那些研究統計、數學模型與機器學習的學生,經常會面對各種模型與抽象概念。但你是否曾經真正思考過這些「抽象」與「模型」的本質,以及它們如何在現代資料科學與機器學習領域中產生關聯?今天,我透過閱讀日本作者西尾泰和的著作《エンジニアの知的生産術》,從「抽象」到「模型」再到「模式」的串連,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閱讀與寫作是日常研究的一部分,但要真正內化所學,僅靠快速讀完一本書是不夠的。經常我們會遇到讀完書後,腦中有一些模糊的概念或想法,但無法具體化。這種情況下,寫作便是一個有效的工具來幫助我們將這些想法具體呈現出來。日本作者山口拓郎的著作《「うまく言葉にできない」がなくなる 言語化大
碩博士生在學習與研究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如何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是在茫茫的學術資料中,篩選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日本作家井上新八在《「やりたいこと」も「やるべきこと」も全部できる! 続ける思考》中提到的一個概念,也許能給你一些啟發——紀錄「自己的審美(こだわり)」。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你
作為研究生,面對沉重的學術壓力與緊湊的生活節奏,許多人都會想,究竟該把有限的經費存起來,還是應該投資在各種體驗上?日本作家山口拓郎在《言語化大全》中提到,「透過體驗所得到的感受與情緒,是獨一無二的」,這讓我思考,體驗能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對我來說,2022-2024這兩年,累積了豐富的美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1. 杞人憂天:過度擔憂未來事件的發生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繁多的課題、實驗和論文時,常常會感到焦慮,尤其是對於未來無法掌控的事情。例如,擔心研究進展不順利、畢業延遲或是職業發展受到阻礙。這種焦慮往往源於過度的預測和假設,結果是讓自己陷入無謂的壓力之中。事實上,很多擔心的事情並不會發生,而過
1. 認為研究計畫要麼成功,要麼失敗: - 許多研究生在開始一個研究計畫時,常常認為這個計畫只有兩種結果:成功或者失敗。然而,現實情況中,研究計畫的成敗往往不是如此簡單。研究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阻力和挑戰,同時也會有各種誘因和機會出現。重要的是在過程中不斷調整和改進,而不是僅僅看重最終結果。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在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在2024年7月就滿兩年了。 這兩年托老闆程光教授的福, 有了非常多帶學生的機會,算一算也帶了15個學生。 透過帶學生的經驗, 我也認識到各式各樣的學生各自的優缺點。 許多學生會到我們實驗室找研究實習, 不外乎就
Thumbnail
投實習失敗,真的是我們這一世代無法避免的感受,自從某幾年開始實習風氣後,就業市場便越來越捲,沒有實習的人未來找正職時,根本就跟其他人站在不同的起跑點,也讓實習從可選的自我成長,變成必選的學生活動,而第一次投實習總是讓人挫折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1. 杞人憂天:過度擔憂未來事件的發生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繁多的課題、實驗和論文時,常常會感到焦慮,尤其是對於未來無法掌控的事情。例如,擔心研究進展不順利、畢業延遲或是職業發展受到阻礙。這種焦慮往往源於過度的預測和假設,結果是讓自己陷入無謂的壓力之中。事實上,很多擔心的事情並不會發生,而過
1. 認為研究計畫要麼成功,要麼失敗: - 許多研究生在開始一個研究計畫時,常常認為這個計畫只有兩種結果:成功或者失敗。然而,現實情況中,研究計畫的成敗往往不是如此簡單。研究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阻力和挑戰,同時也會有各種誘因和機會出現。重要的是在過程中不斷調整和改進,而不是僅僅看重最終結果。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在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在2024年7月就滿兩年了。 這兩年托老闆程光教授的福, 有了非常多帶學生的機會,算一算也帶了15個學生。 透過帶學生的經驗, 我也認識到各式各樣的學生各自的優缺點。 許多學生會到我們實驗室找研究實習, 不外乎就
Thumbnail
投實習失敗,真的是我們這一世代無法避免的感受,自從某幾年開始實習風氣後,就業市場便越來越捲,沒有實習的人未來找正職時,根本就跟其他人站在不同的起跑點,也讓實習從可選的自我成長,變成必選的學生活動,而第一次投實習總是讓人挫折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