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
含有「碩博士」共 9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1/06
【如何讓研究自傳更具吸引力:從招聘人的視角提升碩博士生的研究習慣】
在碩博士的求學旅程中,一份好的研究自傳不僅是求職或申請研究機會時的「敲門磚」,更是訓練清晰表達研究價值的一次練習。最近參與中研院統計所的暑期實習生招聘,我發現許多申請人自傳中的常見錯誤,其實反映出日常研究中缺乏的幾項關鍵習慣。 在此,我將分享三個常見錯誤,以及相對應的改進步驟,希望能對碩博士生
#
碩博士
#
研究所
#
實習生
2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1/05
研究所生涯中你可能正在犯的重大錯誤:
1. 過度擔心自己在「低谷」 - 事實上,根據最優化理論,你無法真正確定自己所在的位置是「低谷」或「高原」。感覺到的「停滯」也許只是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終點。 2. 沒找到新的前進方向 - 停滯不前時,不妨考慮「另一個維度」的提升,比如強化數據分析、說故事的能力、編程或
#
研究所
#
低谷
#
高原
4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1/05
【在美國攻讀博士的多元文化挑戰:從外國人視角看文明與文化】
▋從美國博士生活理解文明與文化:台灣優勢到異鄉挑戰 作為台灣人,我在美國 Purdue University 攻讀統計學博士的經歷,讓我對「文化」和「文明」有了全新的體會。這樣的環境讓我逐漸意識到,台灣的生活中我們身為「漢人」的文化優勢不僅帶來資源和機會,還賦予我們「優勢群體」的視角。然而
#
文化
#
文明
#
美國研究所
1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1/05
【如何培養在壓力下仍然穩定的專業技能?】
▋理解「最有價值的技能」:穩定執行並交付結果 什麼是「最有價值的技能」?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尋找一項技術或知識,而是關於一種能力:無論外部條件多麼嚴苛,仍然能穩定地交付結果,這樣的技能是經得起壓力考驗的。Matt Beane 認為,這種技能的特點在於「穩定執行」。它讓擁有者在他人面前顯得游刃有
#
專業技能
#
交付
#
效率
3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1/02
【碩博士生常見的3個錯誤,以及提升自己的3個步驟】
碩博士生往往在繁忙的研究生活中,無意間錯過了許多提升自我的機會。 以下是三個常見錯誤,以及避免這些錯誤的有效方法,幫助你更有系統地管理時間和知識。 1. 無規劃地滑手機或看新聞 通勤或休息時間常常無意識地滑手機,放任自己消磨時間,增加焦慮但卻沒有實質進展。 建議:
#
碩博士
#
研究所
#
碎片化學習
4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1/01
學術工人在職涯中常犯的三大錯誤:
1. 幻想掛名論文等於學術生涯成功 很多學術工人認為只要持續掛名大量論文,未來就能累積聲望和學術地位,彷彿一種「被動收入」模式。這類學術工人通常把「論文產出數量」當成成果的指標,卻忽略了論文的質量和實際影響力才是真正的關鍵。這樣埋頭砌牆的方式,可能只是滿足於年年更新的論文清單,卻並未
#
學術工人
#
掛名
#
論文
喜歡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0/30
缺乏紀律與工作節奏的低產碩博士生,研究生活都有這3個特徵:
1. 過度追求短暫的滿足感 - 很多研究生一旦工作告一段落,就忍不住滑手機、追劇、刷 IG 或抖音短影片。剛開始覺得是在放鬆自己,但越看越停不下來,結果不但拖延了應該完成的進度,還讓自己壓力更大。這種「放鬆」其實沒有帶來真正的休息,反而陷入無限輪迴的內疚感和焦慮。最終,你會發現自己既沒好
#
匱乏感
#
自我管理
#
碩博士
3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0/30
127|如何在變動快速的團隊中讓牛馬共存?
最近由於團隊擴張很快,我也體驗到了團隊人數加倍造成的溝通挑戰。 隨著自己指導的小朋友們,各自都又有了自己指導的小朋友們,我開始體會到「管理者 Manager」與「領導者 Director」角色的深刻不同。 其中的核心差異,在於「策略 Strategy」的制定或者執行。 回想以前
#
牛馬
#
團隊管理
#
領導者
喜歡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0/30
【如何善用「選擇架構」提升碩博士生的學術成長】
美國經濟學家 Richard Thaler 與法律學者 Cass Sunstein 在 *Nudge: The Final Edition* 中提出了「選擇架構師(Choice Architect)」的概念,強調透過設計選項的呈現方式,影響他人做出決策。這讓我開始反思,在輔導碩博士生時,如何透過
#
碩博士
#
學術成長
#
輔導
喜歡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0/28
大學時靠借作業抄作業過關,進入研究所後處處碰壁的「冒牌碩博士生」通常有以下三個特徵:
1. 過度依賴他人的解法,忽略自主探索與實踐: - 許多研究生在進行專題或研究時,傾向花大量時間搜尋「最佳解法」或仿效前人的經驗。然而,這些方法往往是為了他人的需求或特定情境設計,未必適用於自己。長期依賴外部的方案會讓學生缺乏主動性,無法培養自我探索的能力。真正適合自己的解法,需要透
#
碩博士
#
研究所
#
美國研究所
63
1
Channing Li
1
靠著偷看標準答案的醫生學不會如何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