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登奎斯教師群像」系列發想的聚會現場共有三位老師,分別是亭萱、阿孟和老蔡。因此不出意料的,第三位要介紹的費登奎斯老師就是老蔡本人在下我。

老蔡的身心學之路言簡意賅就是一個「台」字,台灣頭台灣尾尋尋覓覓找資源,也見證到台灣身心學初期的發展與沿革,因此特別感恩諸多身心學前輩們的堅持、推廣與引進。

老蔡最初是在東方的領域中翻找,涉獵太極拳、形意拳、傳統武術、氣功、推拿整骨、New Age(新時代運動)、Hare Krishna(印度瑜珈教派)等等。這些東方技藝的共同特色是「限制中的自由」:預先設定一個嚴謹的框架,修煉者必須鍛鍊身心去符應技藝所要求的規範,例如呼吸、動作軌跡、力度、心志等等,方能逐步獲得深邃的內涵,「由技入藝,由藝入道」。如老蔡琢磨幾十年的楊家老架廣法太極拳,任一招式的步長步寬、膝蓋角度、身體面向、手與肩的相對位置、重量的移轉與承擔、目視方向,都規範的清清楚楚,每完成一個動作都至少有幾十個要點必須遵守,才稱得上是一個規範的太極拳。不過框架也帶起老蔡的部分反思:如此高規格的(自控)身心運作是不是就真的合於道(合乎自然)呢?這個時期的小小成果是一本碩士論文《自然與文化之會通—太極拳身體的內外交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查詢。

身心學成為關注焦點是老蔡進入博班之後的事情,在劉美珠老師的帶領下,長時間浸淫在廣袤而深沈的身心學大海中,得以見識到身心關係的可能性與多樣性。例如Continuum Movement,她的技法重點在動作如海洋綿延的不斷流動,但又不是東方武術太極拳的綿延不絕,也不是養生功法太極導引強調的纏絲螺旋。老蔡才發現,原來同中之異可以如此豐富精彩;又或者The Endless Wave(譯為靈性舞蹈),歸納出人體的律動有流動-斷奏-混亂-振奮-安靜等。其實不僅舞蹈,任何一種身體操練要能夠入神到位,也就該將這幾種律動編織流暢才行。所以東西方雖有差異,仍有相當程度的互相認同。博班時期的身心學之旅,既廣且深,至今仍無法忘懷。

老蔡認為,如果想憑藉什麼來超越文化、語言等限制來達成更多溝通、共識與改變,那身心學(技法)必定要列入其中。費登奎斯方法進入台灣便是一例。

2019年,老蔡成為國際費登奎斯認證師資之一。透過費登奎斯方法,老蔡得以將過去的技術與觀念統整起來,不囿於單一模式;骨骼、結締組織(筋膜、韌帶、肌腱)、肌肉都是可供入手的線索。而老蔡在與學生工作的時候,會特別重視「流」的感覺。「流」的呈現可能是動作鏈的傳遞、可能是肌肉的順勢、可能是情感的趨向;因此有時候是身體帶動,有時候是能量主導。曾經有學生在一堂功能整合課後流淚,自述原因來自於身體得到被支持、支撐的感覺;也曾經有學生因為肌肉僵硬來求助,課後是眉頭舒展、微笑地侃侃而談。不論是身體流向還是能量流向,老蔡認為老師與學生要能夠一起走得更遠更多,尊重主體、靜心聆聽始終是重要的關鍵。

最後,不論你是想多了解自己還是多認識費登奎斯方法,都歡迎與老蔡聊聊,來老蔡的功能整合工作室坐坐。

老蔡的臉書專頁「老蔡功能整合工作室(費登奎斯方法)」: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54659280170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