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賺錢很難,還是當興趣就好」、「平台作者比讀者還多」最近特別有感這兩種聲音似乎變多了。不過我覺得有趣的事情是,很多會這麼說的寫作者,幾乎都是才剛冒出來約一、兩年甚至幾個月的新面孔。正因為接觸寫作平台這塊市場還不夠久,所以看寫作賺錢、平台組成,都看得比較直覺。
但看在我這個待上五年的寫作者眼裡。寫作賺錢確實難,可是現在已經比過去容易賺了。以我自己為例,我認為我可以在社群行銷上更積極一點,讓讀者知道我到底在寫些什麼並試著接觸更多潛在讀者,我想還是能實現寫作賺錢的。
平台作者真的有比讀者多嗎?這一點我以前就講了,事實是,作者是讀者,讀者也能成為作者。世界上有絕大多數的寫作者,原本都是讀者。他們因為喜愛文字,所以也想試著寫字,才從讀者變成寫作者。
另一個比較商業的角度是,一位從外部社群加入到平台的寫作者,他們帶來的是專屬於他的讀者;這意味著,我們在埋怨沒有讀者的時候,其實埋怨的是「從頭到尾根本不屬於我們的目標讀者」──那些大作家、社群公眾人物帶來的讀者,本來就不會屬於你。他們之所以會來方格子,是因為他們愛的是他們心儀的作家。
所以讀者真的不存在嗎?是存在的。只是,不是你的讀者而已。
其實我自己來看,「平台作者比讀者多」就只是個假議題而已。關鍵在你有沒有仔細思考什麼是作者、什麼是讀者,寫作平台怎麼運作,市場現實怎麼運作,那些撐起平台流量的讀者又是怎麼回事(還記得方格子曾自報過數據嗎?如果作者比讀者多,你要怎麼解釋這股流量?)
講那麼多我最想講的是,我覺得因為才嘗試沒多久就放棄經營好品牌,是蠻可惜的事。
「寫作賺錢很難,還是當興趣就好」但這個問題其實該反思的是,你真的有做好準備,去弄一個有價值、值得被關心的內容(商品)嗎?
「平台作者比讀者還多」這是因為你習慣在目前這樣的社群打滾,你看到的都是眼前的人。在這個平台之外,是不是有你可以把握的讀者?
最近三不五時會把發在沙龍的貼文丟到粉絲專頁。其實我依然是抱持佛系做的心態。但佛系也好,我只打算讓粉絲專頁保持有在活動的狀態,這樣至少不會顯得「我什麼都沒做」,己願他力的只想要寫作平台幫我忙。
偶爾反省一下也不算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