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有時只是一種表層感受,其底下可能隱藏著、未意識到的受傷或害怕,治療師可以協助他們理解自己在憤怒之下的深層感受,在這種新的理解中,他們經由彼此表達出憤怒底下的脆弱,才能開始建立親密感。
「從嫁給他的第一天起,我就得扮演媳婦的角色,每天都要做家事做個不停,還得看公婆的臉色,他們還不滿意我,在先生不在家時罵我。先生回家後,如果我跟他說,他就會叫我想開一點,不要管他們,說什麼做好自己的事就好。結果他這樣我更氣,氣都沒處發,我就每天找更多碴跟他吵架,我也不想這樣。」
「妳願意現在告訴妳先生嗎?因為如果妳告訴他,他才有機會了解妳。」
「其實我在你家這麼多年都不快樂,每天做個半死你父母還常嫌我,你回家後也不想聽我說,這時候我真的很傷心、很痛苦,也很受傷,我只希望你能知道我的心情,理解我而不是又在罵我。」
「我不知道妳這麼難受,我每天下班就要看妳的臉色,然後妳又一直罵我,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我也很難過,妳罵我我也很受傷,我只是沒有說,現在我了解了,以後我願意多聽妳說話,因為我希望妳能快樂。」
——摘自 成蒂 《我們之間:薩提爾模式婚姻伴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