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SeedYouth:


今天兒童福利聯盟公布「台灣青少年身體形象與整形態度」的調查報告,受訪者裡面,有五分之一以上的青少年,認為自己的身材和外表不及格(不滿60分),甚至有13%的受訪青少年,考慮接受整形來改變自己的外貌。進一步的分析指出,一半以上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對於美的定義是受到媒體影響。換句話說,螢光幕前「帥哥美女」的長相和身材,成了青少年心中對照的標準,女生可能就要濃眉大眼、笑容甜美,像郭雪芙、陳意涵;男生就要像韓星之類的(我離追星的年紀已經太遙遠,我心裡的偶像對現在的青少年來說,應該都是阿伯等級了,所以實在舉不出個名字來)。


這則報導讓我聯想到自己的一些體會,小學讓我最困擾的身體意象,應該就屬我的毛手毛腳,曾被同學嘲笑是人猿未進化完全,結果我惱羞成怒,仗著我比對方高,狠狠打哭了說這句話的男同學。


長大後就會知道,有一種東西叫「除毛刀」。那一年我26歲,好友買了除毛刀當我的生日禮物,送禮時還附帶說了一個笑話,她本身也是心理師,有次在晤談情境中,跟當事人聊到非常沉痛的話題,當事人痛哭失聲,她卻因為瞥見當事人白絲襪底下竄出的黑腳毛,差點笑岔了氣,這實在太令人尷尬了。好友看著我誠懇地說:「為了避免你的黑腳毛,在晤談的關鍵時刻破壞氣氛,我決定要送妳除毛刀。」


如果我真的覺得這些體毛礙眼,其實有許多除去的方式,根本不需要遮掩或動怒,我需要的只是靜下心來想,這些體毛到底是礙到我?還是礙到別人?我到底在在乎什麼?我希望我做的決定,是出於我想要的理由,而不是出於擔心別人的眼光。


年過四十,我最近深深感受到代謝變慢在我身上的作用,我的食量可能跟之前差不多,但體重卻不斷往上攀升,看著數字不斷打破記錄,我頗有心驚膽跳的煎熬。仔細算一算,我的BMI離標準25,其實還有一段距離,換句話說,我應該還不算過胖,可是因為跟過去比,我就是胖了,這對我來說,還是需要調適的過程,包括開始有衣服褲子穿不下了,穿得下的衣服也顯得臃腫,又或是隨便一抓就可以抓出小腹的肥肉,它的確動搖了我的自我概念,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我想減肥」,腦中不斷繚繞這句話,但越想這句話,就越覺得自尊低落,後來我發現,我應該要換個說法,換成「我想要更健康、我想要看起來線條更輕盈」,這樣才能把我的心思意念,放在我想要去的方向,而不是一直打擊和否定自己。


親愛的SeedYouth,說了這麼多,我想說得是,不管你想要採取什麼方式追求美麗帥氣,請先確認一個前提,這是你自己、還是別人定義的美麗?我很難想像當我看著鏡中的自己,我覺得自己「終於看起來好像〇〇〇(某個大家認可的帥哥美女)」,這會給我什麼開心的感覺?因為那樣的快樂,是建立在「我不要像我」的前提,那是來自否定的能量,而不是肯定,所以的確需要三思啊。


https://tw.news.yahoo.com/少年多受媒體影響-認身材不夠美-121813018.html


祝福你

我愛你


 喵爪跳跳堂
喵爪跳跳堂喜歡這篇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