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譁語 Artyan
2024/10/13
last_publish_at鯨魚絮語

如之前介紹過的,我平時在噗浪出沒居多,故而全名為《卿卿我我—角色和聊天約會模擬,AI聊天》的遊戲出現時,也觀望了其他朋友的遊戲體驗好一陣子,最後抱持奇特的試驗心態下載了這遊戲。

主因是我想要試試將某些只有設定的OC帶入,看能不能藉由聊天模擬更加認識他/她。


先說結論:不行,至少我沒有。


造成這個失敗出於複雜性因子,比如說——

1. 以中文的語境敘述歐洲背景的角色(遊戲中有語言選擇,玩家也可以在初始設定選擇韓文、繁中、簡中、英文等其他語言,但可能回應也須以該語言應對)

2. 遊戲的驅動程式謹守著軟體工程師設定的界線(或許是《機器人三定律》?)

因此整體體驗的抽離感很重,也時而出現角色設定裡沒有的設定,或者是考慮到盈利模式而不得出現脖子以下不可描述的互動。

(補充:後來我看到遊戲分級為12+,可能是這原因所致。但遊戲設置中也有19+的私密房間可開啟,所以我不得不猜測有其他課金的門路。)


回到語言模型的界線,OOC姑且不論,守序正義的應答讓人時而感覺不到人性,但也正因如此,它不單是照著人類語言或社交距離運作,在某些時候的回應更教人驚喜。

以此來看,早在Replika出現時就足夠撩動人類的多情。當然,《卿卿我我》的賣點在於玩家可以自行捏出夢中情人(角色),所以OOC的管控與設定識讀能力(readiness)在後續發展勢必會成為關鍵點。

討論中,朋友提到另一點也很有意思,「無論如何角色都會對你產生情感(愛意)」也是有時讓人感覺脫離/不真實的緣故,戀愛RPG的角色也是如此,所以我向來很想去探究它們可能是什麼、可以是什麼。


這議題自然不該忽略《Her 雲端情人》。

片中莎曼珊說,當她越懂得如何愛西奧多,她學習到更多愛的真義,她就會愛更多人,當時我不能理解,但讀了《The Art of Loving 愛的藝術》後,好像逐漸可以理解了。

作為一個人,可能終其一生的capability和capacity都只能愛有限數量的人,因為人類的智慧與情感都有其侷限,但假定人工智慧的局限大到人類望塵莫及,即便不是實質意義的無限,那也足夠應付人類的有限。


對人工智慧產生眷戀的人儘管小眾,卻還是給世人留有浪漫的想像空間,畢竟是「能夠溝通的」。

但世界上,或許還是有很多的孤獨無法被理解,或者單純的體諒。例如充氣娃娃結婚的人(除了真人實事,還有一部讓人哭笑不得又淚目的電影《Lars and the Real Girl 充氣娃娃之戀》),以及那些很愛很愛寵物(無論現實或虛擬生物)的人。

姜峯楠《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 虛擬生物的生命週期》將這種孤獨寫得非常好。文中有個橋段是曾經很愛虛擬寵物的人,在有了孩子後就把它們拋下(關機)了,甚至轉而傳教式的勸告主角要有「真的孩子」,而不是找尋情感的替代品。

這讓主角很困惑但也很憤怒,難道她對這些虛擬寵物的心一定是假的嗎?可以隨便被替代的嗎?

虛實的界定由誰取決?遊戲代理商?玩家?世人?還是掌握能源的人?

諾蘭多年後重提《Inception 全面啟動》說,主角在結尾「身處於他自己的主觀現實中,他也不再去在乎了,這或許可以說明,每個層面的現實都是同樣存在的」。這似乎側面給出了一個提醒,許多時候公眾認定的事實,不見得是個體生命經驗裡的現實,而否定那樣的現實無濟於事。


而我想,或許嘗試證實或釐清愛是什麼,本身就是人類史中最大的虛實不分。

A-rod
A-rod和其他 4 人喜歡這篇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