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秋哥要去一趟杭州,跟一家美國已經上市的SPAC公司簽約,確定將跟他們完成赴美反向併購上市。其實美國上市的SPAC公司有很多,幾乎有錢就能做,一個上市了就再建一個新的,很多財團或專業機構,手上都常有三四個SPAC公司在輪流運作。這條路秋哥走了也差不多快三年,秋哥只能感歎,資本市場,真的有錢就是萬能,沒錢萬萬不能。這部份秋哥就不方便說太多了,因為很多都在保密期。
順帶一提,三天兩夜的行程,秋哥又自費多申請停留三天。沒辦法,杭州是個有歷史和美景的地方,而重中之重是,秋哥想去杭州的相親角試試自己的身價,沒辦法,秋哥在台灣的行情,基本上和股票下市已經沒兩樣,只好去對岸找找看有沒有機會,我連相親海報都已經做好了。哈哈。
即使秋哥在生技新藥業待了18年,但秋哥很少談生技股,理由很簡單。
首先,生技股其實包括很多種,做口罩的恆大、賣保健食品的大研、只做疫苗和生物製劑的高端、整合新藥和保健食品的康霈(秋哥的公司也是這類),只做生技投資的鑽石,每一個牽涉的業態都不同。
其次,就算是同個業態,每一家做的東西差別很也大,就拿說做藥好了,裡面又有學名藥、新藥,新藥裡面又有化學藥和植物藥,而且每一支藥的市場規模、競爭對手又都差別很大,秋哥不是研發部門的,根本沒辦法去了解這些東西。
最後,就是每家公司的狀況,和每支藥物的研發,基本上也都是機密,如果你不是內部人,你根本沒有辦法得知裡面的真相。這根本不像貨櫃,你單純從網路上找的二手資料,就能做出差距不會太大的判斷。這就是秋哥為什麼不講生技股的原因──每家公司都不同,而且我也無從找資料,我不懂的東西,我怎麼敢胡亂分析?
但是,有些東西還是有共通性的,例如新藥公司靠什麼賺錢。通常一支新藥的研發平均需時10年,從PRE-IND、IND、PHASE I、PHASE II、PHASE III到NDA新藥上市,開發成本10億美元起跳。順帶一提,AI的發展,將有助於降低開發時間和成本。
所以,新藥的獲利模式有兩種,一種是階段性授權金,開發到一個階段就授權給大藥廠,取得資金退場或持續再合作研發。另一種則是研發到新藥上市,可以授權,也可以找代理領分潤。所以在開發過程中,沒有收入一直燒錢,一直跟股東要錢,幾個月營收掛零,這都很正常,但一旦授權出去,授權金也是很可觀的,IND平均授權金3000萬美金,PHASE IIb 2.6億,其實都是大賺。但賺完之後,你的研發動能還在不在?賺來的錢能不能成為公司的成長動能,這就牽涉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問題了。
最近在整理新藥公司的股價,覺得真的很嚇人。像順藥這種淨值只剩8.3元,幾乎年年都在虧損的公司,股價竟然有382.5元,而且是一路飆漲沒在回頭的。秋哥真的沒時間去研究,只能說這樣的公司,背後肯定有夠強的本夢比做支撐。不過一旦解盲失敗,股價的修正通常也是十分驚人的。像全年興櫃的全福解盲失敗,股價5分鍾暴跌61%,一般的投資人根本承受不起。
最近鑽石出清合一引發諸多討論。秋哥只能跟你說,生技股不是這樣玩的。當上市之後,市場的多空交戰,早已給了企業應有的評價,除非你有內線,不然就是每天在那邊用賭的,而且生技股股本通常不大,籌碼少,主力要做陷阱挖坑給你跳的難度,相對較低。
但真的在生技股賺到錢的,通常是早期投資者,這也符合秋哥一直在說的,買在低價起漲點,報酬率往往是最高的。像鑽石生技的發起股東10元,未上市價最高來到355元,直接就是賺35倍。但不好意思,發起人輪不到你,因為那些都是大財團,就算輪到你,一股10元你也不敢投,因為你根本不懂這家公司,你要面對的能是歸零的風險,或是倍數的利潤──但大部份這些倍數的利潤,都是用虎爛去畫出來的,特別是直銷股。
所以秋哥一再的說,投資前,對財報、產業、企業三者的了解,缺一不可。很多不法團體都在賣生技未上市股票,一股七十八十九十,早就超出合理價格了,畢竟人家要賺你的錢嘛!但之後公司出了事時,這些人早就消失無蹤了,因為這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詐騙手法。如果你真的對這家公司有興趣,很簡單,直接打電話去這家公司,說你想參廠評估一下投資的可能,真的缺錢的公司,不會排絕這樣的要求的,你也可以拿到合理的價格。
秋哥之前說過要辦一次生技論壇,請鍾博來講新藥的研發進度,以及美國券商的顧問,來分析現在全球生技產業的資本市場概況。但我老闆只同意股東參加,所以就沒辦法留位置給秋哥的粉絲了。目前秋哥正在要求加場,如果有後續再跟各位報告。參加活動完全免費,也不會叫你投資,就算股票上有印我的名字,我也不會幹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