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3發佈於 2024/12/23

在最近我將有意朝寫作變現、建立文字品牌的寫作者定義為「品牌寫作者」,其實只是為了方便談論「內容有價」的相關議題,以及讓讀者清楚追求有價價值的觀念。


之所以需要特別強調「品牌」,那是因為從過去以來,許多試圖寫作變現的寫作者,並未意識到自身的行為即是「商業」。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是交易,也是商業最原始根本的手段。一筆錢的重量不僅源自於錢的材質,其實更多的是消費者寄託在金錢的信任與肯定──當我付出這筆錢,我相信買到的商品必然是符合我的期許、你的承諾,它絕對是價值對等甚至可能是物超所值的好商品。


這個概念在內容市場上自然也適用。然而,也許是因為寫作這門行業太容易入行了,大多數的寫作者從「寫作」轉為「寫作變現」時,並沒有審慎思考到這個問題,因而發生過不少亂象;像是設立付費專欄,卻沒有在讀者付費後履行承諾,或是從未評估自身能力就經營訂閱制,結果寫到後來力不從心;甚至還有缺乏經營概念、寫作程度不足,卻始終認為自己只是沒被讀者看見、平台不願挖掘……


發展,是我在最近這一系列沙龍長文中所想談論的話題。市場的現況,確實存在著讓寫作者難以進一步發揮的限制,讓寫作者難以在現有的變現框架以外,去尋找或觸及更多元的選擇;然而我們也必須理解,凡是任何具有商業目的的措施和手段,它必然存在著門檻。像是最基本的實體出版,出版社會優先考慮你的內容能夠賣給誰;許多人殷切期盼的「改編」,比如戲劇、遊戲、漫畫改編,事實上需要先由跨領域專家們檢視、討論其改編可行性;甚至你想出版到國外,除非有能力自行翻譯出版,否則是沒有跨國經紀公司願意代理未出版的內容。


這三者所顧慮的一項重點,正是「市場」。不論你想走哪條路,都得先經過市場評估,才有辦法去談下一步;如果他們認為你的文字不能賣、不好賣,就算換個形式與媒介也是如此,那麼各產業當然不會輕易使用你的內容。


市場的標準顯然在某些寫作者眼裡是古板的、僵化的;然而,正是因為市場遵循著如此嚴謹甚至可說是傳統的規則在走,它才得以維持良好的內容有價環境──請試著想像一下,當今天「任何內容」都可以賣錢,那屆時市場肯定將充斥劣質品。因為今天不管人們寫什麼都可以賺錢,那又何必費盡苦心專研一樣好作品呢?於是,人們不再追求品質,而是以量競逐利益。暫且不說價值的基準將崩潰,整個產業鏈在經濟層面將走向崩壞,完全是可以預期的。


必須慶幸的是,上述這類極端現象僅存於想像。現實,市場早已被嚴謹的標準打造成堅韌無比的有價環境。即使今天真的有劣質內容賣得很好,或者允許此類現象自行發生,劣質的內容也很快就會被時代淘汰,而放任劣質充斥的環境也很快就會被捨棄──香港寫作平台Matters以及虛擬貨幣LikeCoin,正是驗證此一事實的血淋淋例子。


從出版以及其衍生的產業內容對於價值的衡量,我們就能以此為對照,回過頭來看看寫作平台是如何看待內容價值的:同樣的,內容不夠好,平台不會推薦你、讀者不會肯定你。適用於市場的道理,在同為內容產業一份子的寫作平台當然也適用。於是我們就能理解,為何在走向內容變現以前,寫作者都必須先透過市場檢驗,來確認自己的內容有變現價值。市場既有的嚴謹機制,正是給予寫作者評估變現可行性的良好範本。


良好的內容有價環境必然是殘酷的。然而,這種殘酷自有他的道理在。即使未來實現了前述內容提及的「帶來更多發展機會的可能性」,相似的規則、相似的殘酷,只會延續下去──機會,一直都是唯「做好準備的人」所有。抱持僥倖心態,無論準備多好的環境、提供多麼完善的服務,不屬於你的就是不屬於你。


跳鼠飛行日記-avatar-img
跳鼠飛行日記和其他 2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Moonrogu-avatar-img
Moonrogu
6 小時前
1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