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10發佈於 2025/01/10

寒冷冬日,閱讀此詩,心有戚戚,謹以為記。
--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心清足稱讀書者。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此詩句節錄自〈四時讀書樂〉-〈冬〉(宋末元初 · 翁森):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四時讀書樂


●中譯白話文以及關於此詩的詳論,朱玉昌教授所言頗精彩,可參考部分錄文如下:
1.朱玉昌教授中譯白話文

【冬頌無疆】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大樹枝梢,葉片凋零落盡;水聲靜止,河床乾涸已見;千巖萬壑,枯索死寂一片。盎然生氣的遼闊大地,呈現絕然不一的樣貌,人當學習自然,不斷反覆蛻變,「自我」才能看清「真我」的本性。]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端坐案頭,埋首群書天地,壁上投映火光燭影,影隨空氣波動。深夜雪花紛飛,積雪密覆著屋外各個角落,此刻,放聲朗讀,舒聲灌頂寒意全消。]


地爐茶鼎烹活火,心清足稱讀書者。

◎[地上爐具烹煮著香茶,鍋頂裊繞靄靄的白霧,鍋底閃爍著熊熊紅焰,溫爐佳茗,滿室暖意。能伏案神遊,保心清氣爽,這等知足常樂的閒適與灑脫,就是讀書人喜愛的生活家常。]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讀書的樂趣要到哪裡去找呢?其實,樂趣何苦尋覓!看看冰天雪地環伺下,不畏風霜依然逆勢綻放的梅花,那是造物者化育萬物時,就賦予的本質,所以,讀書的樂趣,盡在心裡。]


2.【關於此詩作者考究】

「〈四時讀書樂〉這組詩被有心人士拿來推廣的時候,就因作者翁森不夠有名,便移花接木充作南宋理學大師朱熹的作品。此後諸多學子皆當這組詩為朱熹所作,今人所見明朝江南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抄寫此詩的書帖,就注明為朱熹之作。直到清初康熙丁卯舉人伍涵芬研究時發現誤謬,才在撰寫的《讀書樂趣》中說明原委,一宗偷梁換柱近四百年的案子終告真相大白,〈四時讀書樂〉也得以完璧歸趙於翁森名下。」


3.【此詩啟示】
「〈冬〉詩為讀者指出樂趣根源?如同冬令寒梅逆勢開,天地運行自有規律,事無捷徑,勤學在心。昭示學海無涯,要學得知苦、耐得甘苦,成就之道盡在咫尺。」

4.【詩人簡介】
「翁森,字秀卿,號一瓢,浙江仙居人,宋末元初詩人與教育家。自幼養成無書不讀習慣,將『經史子集』融會貫通而自成一家。倡議『經邦濟世,沒有文化不行,一個沒有文化的國家,不可能繁榮昌盛,更不可能長治久安。』元世祖期間,在仙居創辦安州書院,以儒學教化鄉里,採朱熹白鹿洞書院學規管理學生。一生讀書、教書及寫作,流傳詩作有〈四時讀書樂〉、〈春暮即事〉、〈夏日書懷〉等,著有《一瓢稿》。」

●上述中譯白話文來自延伸閱讀:〈四時讀書樂 – 翁森的心思與責任〉,2017/06/19
網址:https://blog.udn.com/hanguang/104829545
●其他參考資料:〈【讀書之樂】天大的幸福〉,趙麗宏,2010/03/17
「冬夜讀書,身心投人,座前燈,爐下火,屋外雪,全都交匯於四壁圖書。詩意中,我中有書,書中有我,人書難分,彼此交融。尤其最後兩句,以『數點梅花天地心』為讀書之樂的歸宿,格調高潔,給人無限遐想。」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72228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