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きと吹く 風な恨みそ 花の春 紅葉の殘る 秋あらばこそ
不要憎恨風,因為沒有春天會留下花,也沒有秋天會留下紅葉。
【本傳】
北条氏政(1538年—1590年8月10日),日本戰國時代及安土桃山時代的關東大名,後北条氏的第四代當主。他是北条氏康的長子,母親為今川氏親之女瑞溪院。正室為武田信玄之女黃梅院。其子包括北条氏直、太田氏房、千葉直重、直定、源藏及勝千代。幼名乙千代丸,官位為左京大夫及相模守。
繼承家督
氏政出生於1538年,雖為次子,但因長兄新九郎早夭,遂成為家族的繼承人。1554年,隨著北条氏康、今川義元與武田信玄締結三國同盟,氏政迎娶武田信玄之女黃梅院。1559年,北条氏康正式將家督之位讓給氏政,但實權仍掌握在氏康手中。
戰亂與挑戰
1561年,上杉謙信大舉進攻關東,圍攻小田原城,氏政與氏康率軍固守,最終成功迫使上杉軍撤退。1564年,北条軍在第二次國府台合戰中大敗里見義堯,但在1567年的三船山之戰中被里見軍擊敗。1568年,北条家因保護今川氏真而與武田信玄決裂,三國同盟破裂。次年,武田軍入侵關東,北条氏雖成功守住小田原城,但在三增峠之戰中敗于武田軍,駿河國最終落入武田之手。
徹底掌權與外交策略
1571年,北条氏康去世,氏政正式掌握大權。他遵循父親遺命,與武田勝賴重建甲相同盟,並與上杉家斷交,派遣弟弟三郎(後來的上杉景虎)入贅上杉家。甲相同盟期間,北条軍曾援助武田信玄西征,參與三方原合戰。在上杉家御館之亂中,北条軍支持景虎對抗景勝,但最終景虎戰敗自盡,此事導致北条與武田關係惡化。
1580年,氏政將家督之位讓給長子北条氏直,但仍控制家族大權,協助氏直推行政務。1582年,武田家滅亡後,北条家趁勢擴張,佔領上野國,並在神流川合戰中大敗織田家部將瀧川一益。儘管如此,氏政在與德川家康的若神子合戰中慘敗,最終通過氏直迎娶家康之女督姬來緩和兩家的關係。
小田原征伐與覆滅
1588年,豐臣秀吉命氏政、氏直上洛,但氏政拒絕,此舉激怒了秀吉。1589年,家臣豬俁範直擅自奪取名胡桃城,引發豐臣政權不滿,成為豐臣討伐北条的導火索。1590年,豐臣秀吉發動小田原征伐,率二十餘萬大軍圍攻小田原城。氏政採取籠城戰略,然而隨著各地支城相繼陷落,北条軍士氣低迷。最終,氏直決定開城投降,氏政則被迫與弟氏照切腹自盡,終年53歲。法名慈雲院松嚴傑公,墓地位於神奈川縣箱根町金湯山早雲寺。
逸事
氏政生前以性格謹慎而聞名,然而一則關於他吃茶泡飯的逸事卻被後人傳頌。據說,北条氏康曾在用餐時觀察到氏政吃茶泡飯時反復添加茶水,便慨歎道:「連簡單的茶水分量都拿捏不准,又如何能掌控國家大政?」此事被後人用作比喻,象徵氏政在處理政務時缺乏精准判斷,成為北条氏衰亡的象徵。
結語
北条氏政生於戰亂之世,在繼承家督後,雖曾經擴張領土、重建關東霸權,然而在應對豐臣政權的挑戰時缺乏遠見,最終導致北条家的滅亡。儘管後人多以失敗者的角度評價氏政,但他在政治、經濟與軍政上的努力,仍使北条家在戰國晚期維持了相對強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