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零星辰
發佈於獨自風流

晴蓑めかたまのありかを人とは々 いさ白雲の上もしられず

此身掩於蓑衣中,悄然登至白雲上。



【本傳】


島津歲久(1537年-1592年8月25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為島津貴久的第三子,島津義久、島津義弘之同母弟,島津家久之兄。他的幼名為又六郎,官位為正五位上左衛門督,並為日置島津家的奠基者。

歲久自幼便展露出卓越的智謀,被祖父島津忠良讚譽為「能徹底洞察利害關係之人」。在後世眼中,他是薩摩少見的智將,與剽悍剛猛的島津武士風格相映成趣。歲久長年輔佐兄長義久,擔任軍師,影響著島津軍團的戰略方針。

自初陣岩劍城之戰起,他便隨同兄長義弘與弟弟家久,參與了島津家無數場戰役。他在橫川城攻略、大隅小濱城攻略、伊東家討伐、耳川合戰等戰役中擔任副將,立下赫赫戰功。

1563年起,他出任吉田城城主,政績斐然,深受領民愛戴。據說,他常在家族宴席上代替酒量不佳的兄長飲下家臣敬酒,因此備受家臣敬重。

豐臣秀吉發動九州征伐前夕,歲久曾主張歸順秀吉,惟兄長義久及其他弟弟皆持反對意見,最終歲久的建言未獲採納。

隨著島津家敗北,最終不得不向秀吉投降。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島津家臣服秀吉後,歲久卻改變態度,對秀吉展現出強烈的抗拒。

他以病為由拒絕參與朝鮮文祿之役,後來更與家臣梅北國兼發動叛亂(梅北一揆),導致秀吉震怒。

秀吉下令義久討伐歲久,最終歲久被逼自刃,終年五十六歲。其死後,由忠鄰的嫡子島津常久繼任日置島津家的家督之位。

在秀吉去世後,敬仰歲久的百姓於其自刃之地建立心岳寺,後來改為平松神社,歲久被奉為戰神與安產神,廣受信仰。


智將歲久與島津家四兄弟


日本戰國時代有一句話:「島津家無暗君」,意指身為九州代表大名的島津家歷代當主皆文武兼備,足智多謀。

這一評價不僅體現於島津家能在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立足,更反映在其安然度過江戶三百年的歷史。

然而,治理國政僅憑當主一人並非易事,必須仰賴家老與一門眾的輔佐,領國方能穩固。

戰國時期的島津家正是憑藉這一點得以壯大,歷代當主身旁皆有優秀的輔臣,其中,島津歲久便是最為傑出的一位。

他與兄長義久(當主)、義弘,以及弟弟家久攜手合作,從統一薩摩、大隅、日向三州,到進一步推進九州統一大業,歲久功不可沒。

島津家自鎌倉時代以來,統治薩摩、大隅、日向三州逾三百年。

然而,戰國初期,島津一族內鬥不止,並與各地豪族交戰不斷,加之領國經營不善,使國內分裂為諸多分支統治,其中包括薩州島津家、伊作島津家、向州島津家等。到了第十四代當主島津勝久時,他甚至無力掌控薩摩一國。

改變此局面者,乃島津分家伊作島津家的第十代當主島津忠良。忠良以卓越的政治手腕,使嫡子島津貴久成功繼承島津本家,終結內亂,並成為島津家的精神支柱。

貴久亦非等閒之輩,他與父親協力推動三州統一,並於木崎原合戰中首度將鐵炮運用於實戰,展現其卓越的軍事遠見。


島津歲久的軍功與智謀


歲久於天文六年(1537年)十月七日誕生於伊作龜丸城。祖父忠良對四兄弟皆有獨到評價,認為義久擅長政治平衡,義弘如摩利支天降世,歲久善於分析利害,家久則為優秀的戰術指揮官。

歲久成年後,果然展現出智謀過人的一面,戰場上亦能運籌帷幄,為島津家屢建奇功。

天正五年(1577年),在四兄弟的共同努力下,島津家完成三州統一。

次年,於耳川合戰中,歲久擔任義弘副將,成功擊潰大友宗麟的軍隊,斬殺敵軍二萬,為九州統一奠定基礎。

天正十二年(1584年),島津軍於肥前島原討取「肥前之熊」龍造寺隆信,打破九州三強鼎立格局,島津家由此獨霸九州。

天正十四年(1586年),島津軍大舉進攻大友家本據地豐後。

然而,此時意外的變數出現——豐臣秀吉以關白之姿介入,發出停戰命令(國割案),卻遭島津家拒絕。

翌年,秀吉率二十五萬大軍展開九州征伐。歲久是島津家中唯一主張避戰之人,他冷靜分析敵我實力對比,認為無論如何奮戰,島津軍皆無法戰勝秀吉。

然而,義久仍堅持迎戰,最終於根白坂砦慘敗,不得不選擇投降。

令人意外的是,歲久在兄長決定降伏後,態度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他拒絕參與朝鮮戰事,並煽動領內百姓反抗秀吉,甚至在山林間向秀吉駕籠放箭,種種舉動皆引發秀吉怒火。

後來,島津家家臣梅北國兼發動梅北一揆,其中三百名叛軍竟為歲久家臣。儘管缺乏歲久直接參與的證據,秀吉仍視他為首謀,並下令義久誅殺歲久。


歲久之死與後世影響


歲久聞訊後,試圖回歸宮之城,卻遭義久麾下軍隊包圍,無法突圍。

天正二十年(1592年)七月十八日,歲久率百人迎戰義久五百軍,最終寡不敵眾,在龍ヶ水自刃,享年五十六歲。臨終前,他嘆道:「至此方知婦人臨產之痛。」



漫步筆記-avatar-img
漫步筆記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