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放前面,我舉雙手認同引入女性主義的觀點,不論是在作品分析還是小說寫作時都大有幫助。不過,如果想要探討一個角色是否為了「服務男性」而存在,實在要非常小心。
脆上在討論男性向作品時,只要女性角色有福利橋段、賣肉鏡頭,就很容易被讀者概括為受到父權荼毒的作品,認為這些女性角色不真實、沒有靈魂,完全只是男性想像出來的產物。
然而,只要看過夠多故事,就會知道許多作品的女性角色外表或許遭到性化,出現不少福利鏡頭,卻也擁有非常札實的角色刻劃。將這一類角色歸類為「因為男凝而平面、刻板的角色」,實在有失公允。
我們不能因為一部作品所有女角都穿著清涼,就認定這些女角刻劃失敗、描寫差勁,這種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行為——
講白一點,也是一種厭女。
一個女性角色是否缺乏靈魂,不取決於她的身材曲線、不取決於她的穿搭,甚至不完全取決於照映在她身上的鏡頭,而應該是由她的言行、思想、人生經歷所決定。
引入女性主義,不是為了去懲罰那些遭到性化的女角,而是讓我們思考:「欸,這個女角刻畫得不錯,那是不是少一點賣肉橋段,故事會更加精煉?」「喔,這個女角實在很刻板、很平面,我們現在有女性主義這個工具,我們可以一起讓這個角色的故事變得更精采。」
在這個殘酷的世界,我們如何不去傷害到更多女性;在故事的技藝中,我們如何超越仇恨、歧視和文化陋習,將我們的創作推上更高的巔峰……
這會是一輩子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