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魏碑者,分隷之遺緒也,而下開唐人真書之基。 高古書跡未有不托金石以傳者。 秦石刻曰“金石刻,因明白矣”是也。 漢隸碑盛興,書家輩出。 東漢山川廟墓無不刊石勒銘,最有矩法。 中原漢碑林立,學者慕之,轉相摩習。 而其書丹於石上,必有波磔雜以隸意, 古人遺法猶多存者,重隸故也。 至北魏、周、齊、隋、唐變隸為真,漸失其本。 北魏龍門石刻全以方折,果敢迅疾,拙趣橫生,凡點必側,所謂側鋒峻落,迴鋒收筆是也。而橫、豎、撇、捺、鈎不過點之筆法延伸而已。其筆劃棱角分明,乃刀意未泯而不免失之於匠氣矣。 魏碑至張猛龍碑、張黑女墓志而刀意漸泯趨於秀逸。 北碑至此乃融入南帖筆意而除生硬之病耳。 張猛龍碑筆氣渾厚,意態跳宕;長短大小,各因其體;分行佈白,自妙其致;寓變化於整齊之中,藏奇險於方平之內,精采至極。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 清末學者始重《張猛龍碑》。 然學如牛毛,成如麟角。 趙悲庵雖得魏碑其形,其髓仍不離顏柳公。 吾獨愛清道人以禮器碑筆意撫張猛龍碑。 其骨韻俱高,瀟灑古淡,奇正相生, 真直追魏晉之風流矣~ 今以張猛龍碑筆意參以漢隸方筆筆法書溫飛卿詞。 余少年讀此詞,以為不過閨怨。 如今鬢髮星星矣~ 方知文人之不得志,遂托之以怨婦矣。 殊不知八風之害, 皆起於一心之分別、執著耳。 散翁 #張猛龍碑 #清道人 #禮器碑 #溫飛卿 #過盡千帆皆不是 #北碑 #八風 #散翁 #抱簡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