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小6姐姐

今天,我忽然對「浮現」有了更深的理解。

萬法同歸,無數教義都在談「臣服」與「放下執著」。
但臣服什麼?又該放下什麼?
每當試圖思考這個問題時,反而又落入了執著。

我像一潭池水。
執著時,就像不斷地吹拂、拍打水面,激起層層漣漪;
臣服時,只是靜靜地存在,不起波瀾,望向天空,望向遠方。

這樣的靜止,與禪宗、道家,甚至三摩地所講的「無心」「無念」極為相似——
不期待,不強求,也不試圖控制,
把「我」的干涉縮到最小,即是「無我」。


.ᐟ.ᐟ 然後有趣的是——無即是有 .ᐟ.ᐟ

當不去掌控、不抱期待,
靈感反而自水底緩緩浮現。

這種浮現,不是來自外部刺激,而是源於內在的穩定與醞釀。
它不同於表層的波動,而是帶著深厚的支持感,從心底升起。

臣服,就像姜太公釣魚;
覺察,就像靜靜觀察水面。

—— 是誰在拍打水面?是小我。

—— 是誰丟下小石?是小我。

而「大我」,則如那池深潭,靜靜地包容著「小我」。
允許它玩耍、嬉戲,來時不拒,去時不留。
無分別心的接納,使潭水更深、更廣。

隨小我頑皮著來、嬉鬧著走,
大我依然靜觀,
它是生命本身,靜觀著人生的春夏秋冬。

#創造力的修行 #三摩地
#反者道之動 #無心無念無我
#無為無不治 #執著即干涉 #臣服即靜處

A-rod-avatar-img
A-rod和其他 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小6姐姐-avatar-img
小6姐姐
3 天前
回覆